编者说明&刘小枫 1
第三版说明 3
序 4
1.政治神话论[1923] 7
2.现代民主制概念及其与国家概念的关系[1924] 21
3.作为国际政治客体的莱因兰[1925] 30
4.现状与和平[1925] 39
5.日内瓦国际联盟的两张面孔[1926] 50
6.评梅内克的《国家理由观念》[1926] 54
7.议会制与现代大众民主的对立[1926] 66
8.政治的概念[1927] 83
9.1849年柯特在柏林[1927] 94
10.民主与财政[1927] 110
11.国际联盟与欧洲[1928] 114
12.莱因地区的国际法问题[1928] 126
13.法西斯主义国家的本质和形成[1929] 140
14.无名的柯特[1929] 148
15.中立化与非政治化的时代[1929] 156
16.国家伦理与多元主义国家[1930] 172
17.转向整体国家[1931] 190
18.国家内政中立概念之不同涵义和功能概观[1931] 206
19.现代帝国主义的国际法形式[1932] 212
20.在莱比锡宪法法院审理普鲁士邦起诉民国政府案时的最后陈辞[1932] 234
21.整体国家在德国的进一步发展[1933年1月] 242
22.帝国、国家、联邦[1933] 250
23.领袖守护法律[1934] 262
24.论普遍互助公约的内在逻辑[1935] 269
25.国际联盟的第七次变化——阿比西尼亚灭亡的国际法后果[1936] 276
26.关于立法授权问题最新发展的比较性概观[1936] 282
27.论宪法史的新课题[1936] 303
28.整体敌人,整体战争,整体国家[1937] 311
29.海盗行为的概念[1937] 318
30.论战争概念与敌人概念的关系[1938] 323
31.新的“哀哉,中立者”[1938] 334
32.国际法上的中立与民族的整体[1938] 340
33.论当今法律体制的两个大的“二元对立”[1939] 347
34.中立与中立化——评施泰丁的《帝国与欧洲文化之病》[1939] 361
35.以大空间对抗普世主义——论围绕门罗主义的国际法斗争[1939] 393
36.国际法中的帝国概念[1939] 404
人名译名对照表 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