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劳动社会学的理论与研究方法 3
1 导论 3
一 序言 5
二 劳动社会学的发展 7
三 劳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12
四 本书涵盖议题与核心观点 16
五 章节安排及用语 23
2 劳动理论及劳工的异化与认同 27
一 序言 29
二 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性和阶级观点 32
三 劳动者的异化与认同 38
四 女性主义的劳动理论 45
五 结论 51
3 被忽视的劳动 55
一 序言 57
二 再生产劳动 59
三 非正式与非法劳动 66
四 情绪劳动 72
五 结论 77
第二部 劳动条件与劳动者的处境 85
4 台湾劳动力与劳动权益基本态样 85
一 序言 87
二 台湾资本主义劳动大军的形成与分布 88
三 社会福利制度与劳动 95
四 〈劳动基准法〉 101
五 结论 108
5 劳心与劳力的分隔:劳动过程与劳动控制 113
一 序言 115
二 科学管理与去技术化 118
三 顺服与反抗 123
四 性别、身体与劳动控制 129
五 结论 135
6分裂作为控制的手段:劳动市场的区隔 139
一 序言 141
二 身分取得观点 143
三 劳动市场区隔理论 147
四 内部劳动市场与升迁 153
五 结论 161
7行行出状元:劳动市场的职业结构 165
一 序言 167
二 职业与专业化 169
三 职业结构的群体及收入差异 174
四 性别职业隔离与解释 180
五 结论 186
8 工厂不是客厅:劳动安全与职业灾害 191
一 序言 193
二 职业伤害与职业病 196
三 职业灾害的群体差异 203
四 台湾的劳动安全制度与评估 207
五 结论 214
9 婆婆妈妈的大事:家事与照护劳动 217
一 序言 219
二 家事劳动与性别分工 221
三 母职的实践与贬抑 225
四 女性的婚育离职与再就业 231
五 结论 237
10 组织内性别化操作与制度性矫正 241
一 序言 243
二 组织内的父权文化 246
三 性骚扰与性别歧视 251
四 工作平权的概念与实践 255
五 结论 263
第三部 劳动权益的捍卫与对剥削的抵抗 269
11 工作收入与性别差异 269
一 序言 271
二 工作收入的衡量及影响因素 273
三 工作收入的性别差距及解释 280
四 薪资的性别不平等与改善机制 285
五 结论 291
12 失业与大量解雇 295
一 序言 297
二 失业与劳动力低度利用 300
三 失业的长期趋势和群体差异 304
四 大量解雇与国家介入 312
五 结论 317
13 要发声、也要行动:工会与劳工运动 321
一 序言 323
二 工会的出现与意义 325
三 劳工运动与工人抗争 337
四 劳动三权的法律与争议 343
五 结论 350
第四部 全球化之下的弹性劳动与跨国移工 357
14 非典型受雇型态、工时与休闲 357
一 序言 359
二 新资本主义文化与劳雇关系的改变 361
三 工作时间与非典型受雇型态 365
四 休闲的意义 374
五 结论 379
15 劳动力的全球流动与移工处境 383
一 序言 385
二 移工的政治经济学 388
三 移工引进的社会面向 396
四 外籍女性移工 399
五 结论 405
参考文献 409
索引 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