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卷:现、当代篇 537
第十章 民国时期(1911——1949) 537
概述 539
第一节 甘肃甘南藏戏(“南木特儿”藏戏) 539
(一)甘南藏戏正名 540
(二)甘南藏戏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 541
(三)甘南藏戏的滥觞 542
(四)甘南藏戏的形成与发展 543
(五)甘南藏戏的剧目 545
(六)甘南藏戏的音乐唱腔 549
(七)甘南藏戏的舞台美术 551
(八)甘南藏戏的演出习俗 551
第二节 少数民族籍表演艺术家对发展京剧艺术的贡献 552
(一)汪笑侬(满) 553
(二)德珺如(满) 559
(三)唐韵笙(满) 561
(四)李万春(满) 565
(五)厉慧良(满) 567
(六)陈德霖(满) 570
(七)程砚秋(满) 572
(八)金少山(满) 576
(九)傅小山(满) 579
(十)马连良(回) 580
(十一)侯喜瑞(回) 583
(十二)雪艳琴(回) 587
(十三)言菊朋(蒙) 592
第三节 少数民族题材话剧 594
(一)欧阳予倩的《黑奴恨》 594
(二)郭沫若的《王昭君》和《孔雀胆》 598
(三)老舍的《国家至上》 603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时期(上)(1949——1966) 607
概述 609
第一节 会议·观摩演出会 609
(一)西南地区民族文化工作会议暨夏衍总结报告(1958) 609
(二)云南省兄弟民族戏剧观摩演出大会(1962) 612
(三)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1964) 615
第二节 少数民族题材话剧 621
(一)两位满族剧作家——老舍与胡可 622
(二)郭沫若的《蔡文姬》 630
(三)田汉的《文成公主》 633
(四)曹禺的《王昭君》 636
(五)包尔汗·沙希迪(塔塔尔)——天山之子 638
(六)祖农·哈迪尔(维吾尔)——维族话剧的奠基者 641
(七)乌·白辛(赫哲)的《赫哲人的婚礼》 643
(八)超克图纳仁(蒙)的《金鹰》 647
(九)黄凤龙(朝鲜)的“长白情结” 649
(十)武玉笑的“天山情结” 652
第三节 少数民族题材戏曲 655
(一)赵纪鑫(满)的“草原情结” 655
(二)杨森(彝)——彝剧创始人 657
(三)薛恩厚(回)的评剧《金沙江畔》——兼议回族艺术家马泰 661
(四)杨明(白)笔下的苍山洱海 663
(五)石凌鹤的赣剧《西域行》 667
(六)金素秋——少数民族京剧现代戏的先驱者 669
第四节 历史的沉思 672
(一)马连良(回)主演京剧《海瑞罢官》及其命运 672
(二)京剧《四郎探母》的沉浮——兼议上党梆子《三关排宴》 675
第五节 新兴少数民族剧种集锦 681
(一)新兴少数民族剧种的发展道路 682
一、松原满族新城戏 682
二、楚雄彝剧 685
三、阜新蒙古剧 687
四、苗剧 692
五、罗城仫佬剧 695
六、环江毛南戏 697
七、回族花儿剧 700
八、傣族章哈剧和白族大本曲剧 702
九、藏语话剧 704
(二)新兴少数民族剧种的经验教训 705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时期(下)(1978-2009) 709
概述 711
第一节 新时期少数民族戏剧的新生面 711
(一)古装剧 神话剧 传统剧 712
(二)历史剧 历史故事剧 713
(三)现代戏 717
(四)成就、不足与愿望 718
第二节 文化部:全国少数民族题材戏剧创作座谈会 720
[附录]《全国少数民族题材戏剧创作座谈会纪要》摘要 723
第三节 国家民委:全国少数民族戏剧理论研讨会暨少数民族剧种调查报告 727
(一)全国少数民族戏剧理论研讨会 727
(二)少数民族剧种调查报告 731
第四节 国家民委: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 738
(一)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1980年9月20日至10月20日) 738
(二)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2001年9月1 5日至9月25日) 739
(三)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2006年9月5日至9月25日) 740
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剧目述评 741
第五节 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会的历史任务 746
(一)承办全国少数民族题材戏剧创作评奖(孔雀杯) 746
(二)观摩与学术研讨会 747
西藏拉萨第一届“雪顿节”(戏剧节)纪实 747
西藏拉萨全国藏戏艺术学术研讨会纪实 752
云南楚雄彝剧艺术国际学术研讨会纪实 755
关肃霜诞辰八十周年纪念会纪实 760
(三)建立授予学会大奖和单项奖机制 771
河北省承德话剧团演出的话剧《圣旅》 771
云南省4个剧院(团)分别演出的京剧《凤氏彝兰》、花灯剧《石月亮》、傣剧《南希拉》白剧《白洁圣妃》 773
浙江婺剧团演出的婺剧《昆仑女》 776
云南省京剧院演出的京剧《白洁圣妃》 779
吉林松原满族艺术剧院演出的新城戏《洪皓》 783
(四)举办全国少数民族戏剧会演 785
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戏剧会演述评 785
第十三章 新时期代表性剧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791
概述 793
第一节 孙德民(蒙)与“山庄戏剧” 794
孙德民的“深耕”潜质 797
代表作之一:话剧《帘卷西风》 799
代表作之二:话剧《十三世达赖喇嘛》 802
第二节 黄南藏戏“三驾马车”——华本嘉(藏)、多杰太(藏)、高鹏 804
代表作之一:藏剧《意乐仙女》 812
代表作之二:藏剧《金色的黎明》 815
第三节 石颖(满)——大凌河畔“木酒海” 817
代表作:京剧《酒魂》 821
第四节 马良华(回)——彩云之南的回族剧作家 824
代表作之一:花灯剧《卓梅与阿罗》 827
代表作之二:花灯剧《石月亮》 830
第五节 “快乐的精灵”——常剑钧(仫佬) 833
代表作之一:壮剧《瓦氏夫人》 836
代表作之二:壮剧《歌王》 838
第六节 博·白雅格拉其(蒙)与阿茹娜(蒙)的《满都海斯琴》 840
代表作:蒙古剧《满都海斯琴》 843
第七节 王福义的辽金历史剧系列 846
代表作之一:黄龙戏《魂系黄龙府》 849
代表作之二:满族新城戏《铁血女真》 850
第八节 龙方:在布依族山区播种话剧 853
代表作:布依族话剧《二月天》 855
第九节 上海滩的传奇女性——李莉 858
代表作之一:京剧《凤氏彝兰》 862
代表作之二:白剧《白洁圣纪》 865
第十节 鄱阳湖畔的才子——姜朝皋 869
代表作:评剧《胡风汉月》 872
第十一节 姚宝瑄的“西域情结” 876
代表作:歌剧《张骞》 878
第十二节 曹锐的“陇南情怀” 882
代表作:陇剧《官鹅情歌》 885
第十四章 当代少数民族戏剧发展简述 889
概述 891
第一节 当代藏戏发展简述 891
(一)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藏剧 891
(二)西藏自治区藏剧团——西藏人民的骄傲 892
(三)青海省藏剧团——青藏高原的雪莲花 896
(四)四川藏剧的崛起与繁荣 900
(五)甘肃甘南藏剧发展的曲折历程 907
(六)雪顿节(藏剧节)的恢复 912
(七)藏剧理论研究的建树 913
(八)插上金翅膀飞向全世界 916
第二节 白剧的形成与发展 920
(一)白剧的诞生 920
(二)白剧在逆境中成长 923
(三)白剧的发展繁荣期 923
(四)白剧剧种的基本艺术特征 929
(五)当代白剧老艺人 931
第三节 新疆少数民族戏剧的发展 933
(一)近代新疆少数民族戏剧概况 934
(二)当代新疆少数民族戏剧概况 938
第四节 蒙古族戏剧的发展 944
(一)蒙古族戏剧的漫长孕育期 944
(二)蒙古族戏剧的发展 948
(三)蒙古剧的审美定位与艺术发展 952
第五节 朝鲜族戏剧的发展 954
(一)朝鲜族戏剧的萌芽与形成 955
(二)朝鲜族戏剧的专业化发展 957
(三)朝鲜族戏剧的繁荣 960
第六节 当代少数民族题材歌剧鸟瞰 965
(一)从“三级跳”到全国新歌剧讨论会 965
(二)少数民族题材歌剧的崛起 967
(三)新时期少数民族题材歌剧走向辉煌 971
第七节 当代少数民族舞剧鸟瞰 982
(一)少数民族舞剧的萌芽 982
(二)少数民族舞剧的发展初期 985
(三)少数民族舞剧的成熟期 992
(四)结语 997
第十五章 当代少数民族傩戏发展简述 999
概述 1001
第一节 傩戏——从文化弃儿到文化宠儿 1001
第二节 “中国地方戏与仪式之研究”的实施 1006
第三节 面具学研究的新生面 1009
第四节 少数民族傩戏研究集锦 1016
(一)武陵山下土家族、苗族傩文化——湖南湘西少数民族傩戏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1017
(二)青海高原土族“纳顿”、“六月会”和“跳於菟”——青海海峡两岸昆仑文化考察与学术研讨会综述 1021
(三)古老羌族“祭山会”——四川古羌文化考察与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1025
(四)仡佬族的傩坛戏——中国·遵义黔北傩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