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1
序一洪修平 1
序二余谋昌 1
导论 1
一、从比照式研究到根源式研究 3
二、佛教生态哲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16
三、佛教哲学的生态诠释与拓展 28
第一章佛教生态价值观 37
第一节“利乐有情,庄严佛土”的生态价值取向 38
一、涅槃解脱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转向 39
二、大乘佛教普度众生、庄严佛土的价值追求 53
第二节“众生平等”、“无情有性”的自然价值观 74
一、“众生皆有佛性”的生命平等观 74
二、“无情有性”的生态平等观 81
结语 89
第二章佛教生态德性论 98
第一节佛教心性论的生态人性论意蕴 99
一、心性染净说:超越物欲的人性依据 99
二、心性迷悟说:生态智慧的人性基础 107
第二节心净则佛土净:人性向自然的生成 114
一、“心净→行净→众生净→佛土净” 115
二、在“度化众生,净佛世界”过程中修养德性 122
第三节佛教美德的生态诠释 135
一、欧美佛教生态美德研究得失检讨 135
二、佛教美德体系及其生态意蕴 139
结语 143
第三章佛教生态存在论 152
第一节存在的缘起性:对实体论的消解 153
一、缘起性空对实体性观念的反思与超越 154
二、缘起与假名:关系性与个体性的统一 165
第二节生存境界缘起:生态性生存的可能 174
一、妄识缘起:从生存境界的生成看生态危机的形成 175
二、转识成智:生存境界的优化与生态性生存的可能 184
第三节缘起整体性:佛教整体论的生态意蕴 191
一、从“一念三千”看人与世界的整体关联 193
二、法界缘起对缘起整体性的全息直观 199
结语 205
第四章佛教生态环保实践及其思想基础 210
第一节佛教生态生活方式的价值观基础 210
一、戒杀放生素食与佛教慈悲观、生命平等观 211
二、节俭惜福与佛教文化价值导向 217
第二节佛教生态生产方式与中国传统思想 222
一、农禅生产对中土社会生产方式的适应 222
二、山林佛教生态环境建设及其传统思想意蕴 228
第三节佛教文化功能生态化与德性论的拓展 235
一、佛教文化创造功能与佛教思想的生态化 236
二、佛教生态文化教育功能对德性论的拓展 239
结语 247
结论 254
附录:主要参考资料 263
后记 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