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 注释元素研究的意义 1
二 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6
三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9
四 本题目的独特之处 11
五 杜甫及古代主要注本简介 12
六 本书的体例 28
第一章 语言学元素 30
第一节 释字 30
一 释音 30
二 释形 33
三 音、形、义兼释 38
四 音义分离现象的注释 40
第二节 释音的术语和方法 44
一 术语 44
二 方式 59
三 方法 61
第三节 释通假的术语 64
一 同× 64
二 ××同、与×同 65
三 ××通 65
四 通×、通作× 66
五 ××通用(写)、与×通 66
六 读为(曰)×、作×字用 67
第四节 释词 67
一 释词义 68
二 释词性 79
三 释词用 82
第五节 注释字词的术语和方法 84
一 术语 84
二 方法 99
第六节 释方言俗语及其术语和方法 108
一 释方言 109
二 释俗语 112
三 释方言俗语的术语和方法 114
第七节 释短语 125
一 释基本意义 125
二 释语境意义 128
三 释语用意义 130
四 释指涉意义 132
第八节 解句 135
一 解释内容 135
二 阐发意思 136
三 说明语法 145
四 指明功能 151
五 解释读法 152
六 揭示心理 160
七 提示逻辑 162
第九节 解释短语和句子的术语和方法 164
一 术语 164
二 方法 181
第十节 释语法的方法 185
一 直表法 186
二 补足法 186
三 解意法 188
第二章 文章学元素 190
第一节 释诗旨 190
一 释章旨 191
二 释总旨 192
第二节 释诗旨的方法 194
一 直表法 195
二 驳正法 196
三 互成法 197
四 引证法 198
第三节 释修辞 199
一 使事用典 199
二 修辞格 204
第四节 释构造 214
一 释段落与层次 214
二 释过渡与衔接 217
三 释伏笔与照应 219
第五节 释层次结构的术语和方法 220
一 注释层次结构的术语 222
二 注释层次结构的方法 226
第六节 释体制与章法 233
一 说明诗体 234
二 说明诗韵 239
三 说明诗格 242
四 说明诗律 248
五 说明诗格、诗体的发展历史 257
六 释章法 259
第七节 释章法的术语 265
一 指向下文的术语 265
二 指向上文的术语 273
三 不定方向的术语 282
第八节 其他内容 291
一 释表达方式 291
二 释关键词句——诗眼 295
第三章 文献学元素 301
第一节 释人事名物制度 301
一 释人 301
二 释物 306
三 释天文地理 314
四 释社会政治 320
五 释事件 325
六 释时间 326
七 释理据 327
第二节 说明发凡起例、校勘 329
一 发凡起例 330
二 校勘 331
第三节 注释异文的术语和方法 352
一 注释异文的术语 352
二 辨正异文的方法 360
第四节 释编年及创作背景 364
一 释编年 364
二 释创作背景 367
第五节 辨编年的方法 369
一 以人物行踪、履历辨编年 370
二 以前后诗篇辨编年 371
三 以地名辨编年 372
四 以时节辨编年 373
五 以史实辨编年 374
六 以情理辨编年 375
第四章 文艺学元素 377
第一节 诗法理论 377
一 指明赋比兴 379
二 阐述体制规则 381
三 诗法分析的几个范畴 383
四 指示具体技法 388
第二节 鉴赏 399
一 赏析语言 399
二 赏析意境 401
三 赏析艺术 402
四 赏析章法 406
第三节 鉴赏的方法 408
一 功效描述法 408
二 境界标示法 410
三 艺术解析法 411
四 欣赏赞叹法 412
五 影响揭示法 413
六 批评指正法 414
第四节 批评 415
一 评作家作品的特色、影响及继承关系 416
二 评艺术成就 419
三 评前人注释 427
四 评诗病 430
第五节 处理误说的方式和方法 439
一 处理误说的方式 440
二 处理误说的方法 447
结论 452
一 古代注释的内容系统表 452
二 古代注释的功能系统表 456
参考文献 459
后记 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