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城市纵深融合研究 3
第一篇 次级区域经济中心评价的理论创新与实践研究 3
第一章 绪论 3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3
第二节 研究综述 4
第二章 省域次级区域经济中心基础理论研究 10
第一节 理论借鉴 10
第二节 理论指导意义 12
第三节 省域次级区域经济中心的内涵与特征 13
第三章 省域次级区域经济中心选择与评价体系构建 14
第一节 构建指标体系 14
第二节 选择模型 18
第四章 重庆市次级区域经济中心的选择研究 19
第一节 重庆市概况 19
第二节 数据处理 20
第三节 次级区域经济中心的选择研究 24
第五章 重庆次级区域经济中心的评价分析 27
第一节 数据处理 27
第二节 次级区域经济中心的评价分析 28
第三节 选取次级区域经济中心的建议 30
参考文献 31
第二篇 中心城市卫星城发展的理论创新与实践研究 36
第一章 绪论 36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36
第二节 研究综述 39
第二章 卫星城基础理论研究 43
第一节 卫星城的内涵 43
第二节 卫星城的特征和功能 44
第三节 卫星城的发展演变历程 45
第四节 卫星城的发展理论借鉴 46
第五节 卫星城的发展动力 49
第三章 卫星城选择方法研究 52
第一节 影响卫星城发展的因素 52
第二节 卫星城选择的方法 54
第四章 重庆市主城卫星城选择研究 59
第一节 重庆市城市发展基础研究 59
第二节 重庆市主城卫星城选择研究 63
第三节 重庆市主城卫星城选择的基本评价 70
第五章 重庆市主城卫星城发展研究 71
第一节 重庆市主城卫星城发展方向 71
第二节 重庆市主城卫星城发展策略 73
参考文献 74
第三篇 成渝经济区城市网络化发展的理论创新与实践研究 78
第一章 绪论 78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78
第二节 研究综述 79
第二章 区域城市网络化发展的理论分析 86
第一节 理论基础 86
第二节 区域城市网络化发展的内涵特征及动力机制 88
第三节 区域城市网络化发展的阶段演变规律 91
第三章 成渝经济区城市网络化发展的阶段判断 94
第一节 研究范围界定 94
第二节 成渝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94
第三节 成渝经济区城市体系规模结构的分形研究 96
第四节 成渝经济区城市网络化发展阶段的判断 101
第四章 成渝经济区城市经济网络节点与边权分析 102
第一节 成渝经济区城市经济网络节点的界定 102
第二节 成渝经济区节点城市位序规模特征 103
第三节 成渝经济区城市经济网络边权的测算 104
第五章 成渝经济区城市经济网络结构分析 110
第一节 网络测度指标 110
第二节 网络结构分析 111
第三节 网络结构缺陷 118
第六章 成渝经济区城市经济网络优化方向 119
第一节 加强川渝经济子网络联系 119
第二节 培育重要节点城市 120
第三节 培育次级城市群 121
第四节 强化内部联系轴线 122
第五节 加强与区外网络的联系 123
参考文献 124
附录 成渝经济区城市的空间经济联系值矩阵 128
第二单元 区域经济纵深融合研究 131
第一篇 “西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理论创新与实践研究 131
第一章 绪论 131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131
第二节 研究综述 132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区域实践 136
第一节 理论基础 136
第二节 区域合作实践 138
第三章 “西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基础 142
第一节 “西三角”经济区范围界定 142
第二节 自然资源概况 143
第三节 经济发展概况 145
第四节 城市发展水平比较 148
第四章 “西三角”经济区产业结构分析 153
第一节 产业结构变动度分析 153
第二节 产业相似性判别 155
第三节 产业专业化判别 157
第五章 区域经济合作领域 160
第一节 创建内陆开放新格局 160
第二节 优化空间结构开发 161
第三节 能源开发合作 162
第四节 产业经济合作 163
第五节 交通开放合作 166
第六节 保护生态合作 167
参考文献 168
第二篇 边缘区经济发展模式的理论创新与实践研究 172
第一章 绪论 172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172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73
第二章 省(市)边缘区理论分析 182
第一节 行政区经济 182
第二节 省(市)边缘区 183
第三节 省(市)边缘区经济发展理论基础 184
第四节 省(市)边缘区经济发展主要障碍 186
第五节 省(市)边缘区经济发展协调机制 187
第三章 省(市)边缘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研究 188
第一节 四川省环渝经济带的研究范围和划分依据 188
第二节 四川省环渝经济带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189
第三节 四川省环渝经济带经济发展主要特征 198
第四章 四川省环渝经济带经济发展实证研究 199
第一节 政治、文化边缘性评价 199
第二节 经济边缘性评价 200
第三节 核心区对边缘区经济引力评价 203
第四节 总结 214
第五章 四川省环渝经济带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215
第一节 配套模式 216
第二节 融入模式 217
第三节 通道模式 219
第四节 独立模式 221
参考文献 223
第三篇 重庆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演变与经济发展的理论创新与实践研究 227
第一章 绪论 227
第一节 研究背景 227
第二节 研究意义 228
第二章 研究综述 229
第一节 区域经济差异相关概念综述 229
第二节 区域经济差异理论 230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动态 232
第四节 重庆区域经济差异研究 237
第三章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方法体系研究 238
第一节 指标选取原则 238
第二节 本研究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39
第三节 本研究区域经济差异综合评价方法 241
第四章 重庆区域经济发展的测度与分析 244
第一节 重庆区域划分概况 244
第二节 重庆区域经济差异水平的测度 244
第三节 重庆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演变分析 250
第四节 重庆区域经济差异演变过程评价 257
第五章 重庆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 258
第一节 自然、区位条件 258
第二节 区域产业结构 259
第三节 区域对外开放程度 261
第四节 发展历史和基础 262
第五节 区域城镇化水平 263
第六章 重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策建议 265
第一节 第一类地区——1小时经济圈核心地区经济发展建议 265
第二节 第二类地区——城郊地区经济发展建议 266
第三节 第三类地区——“两翼”中心地区经济发展建议 266
第四节 第四类地区——三峡库区和渝东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建议 267
参考文献 268
第三单元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275
第一篇 不同区域尺度旅游产业与经济耦合的理论创新与实践研究 275
第一章 绪论 275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275
第二节 研究综述 277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282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282
第二节 相关理论 284
第三节 耦合理论 286
第三章 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发展的作用机理 287
第一节 旅游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287
第二节 区域经济对旅游产业的推动作用 291
第四章 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的定量分析 294
第一节 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模型 294
第二节 指标体系设计 297
第三节 我国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分析 302
第五章 调控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的策略 313
第一节 调控高水平耦合协调地区的策略 313
第二节 调控磨合阶段地区的策略 314
第三节 调控颉颃阶段地区的策略 315
第四节 调控低水平耦合协调地区的策略 316
参考文献 317
第二篇 重庆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影响的理论创新与实践研究 322
第一章 绪论 322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322
第二节 研究综述 324
第二章 重庆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特点 329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329
第二节 重庆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330
第三节 重庆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332
第三章 纳入老龄化因子的索洛增长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336
第一节 标准的索洛增长模型 336
第二节 构建纳入老龄化因子的索洛模型 337
第三节 对扩展的索洛模型的动态分析 339
第四节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定性验证 341
第四章 重庆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 343
第一节 重庆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344
第二节 重庆人口老龄化对供给要素的影响 348
第三节 重庆人口老龄化对消费的影响 354
第四节 重庆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障的影响 356
第五节 重庆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357
第五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 358
第一节 结论 358
第二节 对策建议 359
参考文献 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