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1
1 导论 1
一、老人老人:语言的象征和符码化 3
二、人口老化:新的学术语汇也是新的语言陷阱 4
三、从人口老化到代间依赖的寓言 6
四、老人之间的平等和依赖:社会操作之手 7
五、老人的自主、社会交换和依赖:被忽略和被滥用的语汇 9
六、老人福利的建构:从(三代同堂)的建构问题出发 10
2 三代同堂的政策陷阱 15
一、老人福利政策的制定:意识型态的演练场所 16
二、老人赡养问题的(公共)意义及政策框架 17
三、老人状况调查报告:值得注目的一项研究 19
四、老人赡养和三代同堂政策的建构 21
五、三代同堂的政策陷阱:公共问题的再度私化 23
3 三代同堂的社会阶级陷阱 27
一、三代同堂真的式微? 28
二、老人当中到底谁不愿三代同堂? 32
三、从社会经济资源再看三代同堂及(孝)的实践 36
四、三代同堂政策的经济和政治陷阱 41
五、三代同堂新诠释:理论和方法论之再出发 44
4 三代同堂的性别陷阱 49
一、三代同堂真是孝道的表征? 50
二、语言的迷思:Barthes的迷思理论 53
三、三代同堂的性别迷思(Ⅰ):消失的人物——媳妇 55
四、三代同堂的性别迷思(Ⅱ):隐形的(老女人)问题 57
5 三代同堂的婆媳陷阱 63
一、中国家庭的关系结构 64
二、传统的婆—媳关系 70
三、从女性自杀现象看传统(媳妇熬成婆)经验 72
四、今日的婆—媳问题 76
五、托儿、老病照顾谁来担当:三代同堂(私化了)重大社会问题 82
六、三代同堂:中国家庭内的不平等和冲突 87
6 三代同堂的儿女陷阱 91
一、儿子孝顺还是女儿孝顺? 92
二、传统的(养儿防老)和家庭经济体系理论 94
三、中国家庭重男轻女现象:家庭经济策略再探 98
四、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赔钱)的经济效益之外 101
五、社会变迁和女儿价值新译 103
六、今日养儿真能防老?:(儿)的社会支持困境再探 110
7 三代同堂的世代陷阱 115
一、老年人一他(她)们的生命经历,他们的历史 116
二、三代中间的女性:两难和困境 121
三、中间代妇女对(无酬家务和育儿)的看法与实践 125
四、照顾(老)、(小)之间:孰重孰轻 129
五、当前中间代女性的角色和压力 133
六、从中间份子转为中坚份子:政策及性别文化的重整 140
8 三代同堂的文化陷阱 143
一、中—美对照:文化比较的陷阱 144
二、美国的老人家真的很可怜吗? 147
三、美国的老人家以前也是和子女同住 151
四、从美国老人赡养状况看台湾 156
五、新三代同堂:三代同邻 158
六、(三代同堂)抑或(三代同邻):社会意向再探 164
七、老人与子女居住的分和合之间:创造同邻空间之政策考虑 171
9 结论:去迷思的老人福利再建构 175
一、(家)的泛政治文化成为老人福利障碍 176
二、现有的市民老人福利:残补、边缘以及锦上添花的特性 181
三、混乱的老人福利需求评估:缺乏理论的分析架构 184
四、老人赡养福利:新的文化与政策建构 190
名词索引 197
参考文献 207
表次 7
Ⅰ—1 年龄依赖和经济依赖(1959—1979) 7
Ⅰ—2 代间契约及社会结构之层次 10
Ⅲ—1 三代同堂(老人与子女同住)的比例(%) 29
Ⅲ—2 老老者、丧偶者及患病者之老人三代同居比 30
Ⅲ—3 以三代同堂为理想居住方式的年龄分布(%) 31
Ⅲ—4 中、老年人之教育程度与三代同堂理想居住方式之间的关系(%) 33
Ⅲ—5 台湾老人社会资源拥有的性别与教育分布状况(%) 35
Ⅲ—6 台湾老人经济自立的社经分布状况 38
Ⅲ—7 劳保给付的性别差异(1992年) 39
Ⅳ—1 台湾地区25—49岁之男女与父母同住者之婚姻状态分布 56
Ⅳ—2 台湾地区老年人口婚姻别组成之分布(%) 58
Ⅳ—3 台湾地区老年卧床的主要照顾者分布(%) 59
Ⅴ—1 国际性别自杀率(每十万人) 74
Ⅴ—2 主要照顾者与老年患者之关系及对(照顾)的看法和期望 86
Ⅵ—1 台湾父母潜意识的子女性偏好(IS)的变迁,1973—1980 93
Ⅵ—2 台湾中间代妇女对(家中应要有男孩)之看法(%) 93
Ⅵ—3 台北市已婚职业妇女对(儿)、(女)金钱回馈的态度的分布(%) 107
Ⅵ—4 当代台湾核心家庭的亲属网络发展特征 108
Ⅷ—1 不同出生世代的台湾已婚妇女的婚姻决定力、受教育与工作机会变迁之分布(%) 119
Ⅷ—2 台湾25-59岁就业妇女的职业(按教育程度别区分) 124
Ⅶ—3 中间代妇女对(料理家事)及(照顾小孩)的看法分布(%) 126
Ⅶ—4 就业妇女的家人对家务的帮忙程度分布(%) 127
Ⅶ—5 台湾地区妇女对(托儿)的问题重要性、及对政府提供(托儿)福利的需求性的意见分布 128
Ⅶ—6 中间代妇女与公婆同住年数之分布 130
Ⅶ—7 职业妇女最感困扰之问题(%) 131
Ⅶ—8 中间代妇女对未来子女是否会孝顺父母的期望(%) 132
Ⅶ—9 台北地区中间代已婚妇女的角色拥有、角色负荷量、及自觉压力状况 136
Ⅶ—10 台北中间代妇女的单一角色负荷及多重角色对角色压力的影响 137
Ⅶ—11 台北中间代妇女各别角色压力大者与小者的自述原因、排序 139
Ⅷ—1 台湾地区及美国65岁以上两性人口之居住型态 147
Ⅷ—2 1900年美国老年人的居住安排分布 152
Ⅷ—3 1900年美国妇女(65岁以上)与子女同住的比例(%) 152
Ⅷ—4 台湾地区之住宅按类型之百分比 161
Ⅷ—5 代间干扰问题之摘要 163
Ⅷ—6 赞同(同邻)者的同邻困境 171
Ⅸ—1 台北市老人对现有福利措施使用及明了情形(%) 183
Ⅸ—2 台湾老人居住赡养之福利需求调查之结果比较(需要%) 189
Ⅸ—3 老人地位与需求的概略关系 191
图次 23
Ⅱ—1 当前老人赡养问题之认定与政策解决之建构模式 23
Ⅲ—1 老年经济自主的影响模式 37
Ⅳ—1 Barthes的语言迷思的层面与建构 54
Ⅳ—2 台湾美国之长期卧病女性老人照顾者分布情形 60
Ⅴ—1 传统中国家庭的双人关系 69
Ⅴ—2 国际妇女年龄别自杀率 75
Ⅴ—3 台湾妇女自杀率(1984) 77
Ⅴ—4 台湾男性自杀率的变迁(1905—1935) 79
Ⅶ—1 老年人的世代影响模式 116
Ⅷ—2 角色理论及女性角色假设 134
Ⅷ—1 国际妇女年龄别自杀率(1984) 149
Ⅷ—2 意见场域(opinion field) 166
Ⅸ—1 提供国民福利需求的来源 186
Ⅸ—2 新三代同堂生活空间模式 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