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临床实验室质量控制 1
第一节 质量控制基础 1
一、正态分布 1
二、测量误差 2
三、准确度与精密度 3
四、允许误差 4
第二节 室内质量控制 13
一、Levey-Jennings质量控制图法 14
二、使用患者数据的分析进行质量控制 32
第三节 室间质量评价 35
一、室间质量评价的起源和发展 36
二、室间质量评价的目的和作用 36
三、我国室间质量评价计划的程序和运作 37
第二章 临床实验室质量保证 41
第一节 质量保证要素 41
第二节 分析前质量保证 44
一、检验项目宣传 45
二、检验项目“组合” 45
三、患者的准备 46
四、标本采集 51
五、标本运送 53
六、标本验收 55
七、建立和健全分析前阶段质量保证体系 55
第三节 分析中的质量控制 56
一、标本前处理 56
二、分析过程 57
三、室内复核 59
四、填发和登记报告 59
第四节 分析后的质量保证 60
一、检验报告规范化管理基本要求 60
二、检验结果的发出 61
三、检验结果的查询 68
四、咨询服务 68
第三章 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 75
第一节 各级人员岗位职责 75
一、科主任职责 75
二、专业组长职责 76
三、各级人员职责 77
第二节 临床检验质量管理保证制度 78
一、教育培训制度 78
二、质量管理制度 79
三、实验室记录管理制度 80
四、仪器使用校准及维护保养制度 82
五、检验设备检测和维护制度 82
六、实验室内务管理制度 84
七、实验室投诉处理制度及程序 85
八、信息反馈制度 86
九、急诊检验制度 87
十、“危急值”报告制度 87
十一、标本接收与处理管理制度 89
十二、差错事故登记处理制度 90
十三、报告单审核复检与签发制度 91
第三节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91
一、实验室安全一般要求 91
二、生物安全管理组织结构及职责 95
三、实验室人员准入制度 96
四、实验室安全防护制度 97
五、生物安全实验室资料档案管理制度 98
六、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 98
七、生物安全实验室人员培训和考核制度 101
八、工作人员安全防护管理制度 102
九、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自查制度 103
十、员工健康管理制度 104
十一、生物安全实验室安全保卫制度 105
十二、防止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06
十三、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107
十四、菌(毒)株保管制度 107
第四节 意外事件处理及报告制度 110
第五节 生物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预案 113
一、总则 113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 114
三、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分类 115
四、信息报告 116
五、应急处置程序 117
六、保障措施 119
七、附则 120
第六节 生物安全事件处置工作技术要求 121
一、事件现场处置及警戒隔离要求 121
二、事件消毒要求 122
三、人员救护及医学观察 123
第四章 临床实验室常用检验方法影响因素 125
第一节 临床检验方法选择 125
第二节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方法影响因素 127
一、蛋白质检测 127
二、糖类检测 130
三、血清无机离子检测 131
四、血清酶活性检测 133
五、肝功能检测 135
第三节 临床免疫学检验方法影响因素 137
一、免疫比浊法 137
二、试管凝集反应 138
三、放射免疫分析 139
四、免疫放射分析 140
五、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 140
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141
七、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142
八、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143
九、免疫印迹技术 143
十、金标记免疫分析技术 144
第四节 其他检验方法影响因素 145
一、K-B法药物敏感试验 145
二、血浆凝固酶试验 145
三、聚合酶链式反应 146
四、电阻抗、高频电导及激光散射联合检测法 147
五、血液凝固法 148
六、高效液相色谱法 149
七、干式生化检测技术 150
八、14C呼气试验 151
第五章 临床实验室常用检验指标影响因素 152
第一节 临床血液学检验指标影响因素 153
一、红细胞计数 153
二、血红蛋白测定 154
三、白细胞计数 154
四、白细胞分类计数 155
五、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156
六、血细胞比容 157
七、网织红细胞计数 158
八、血小板计数 159
九、红细胞沉降率 159
十、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160
十一、因子Ⅷ、Ⅸ促凝活性 160
十二、因子Ⅷ相关抗原测定 161
十三、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162
十四、因子Ⅴ、Ⅶ促凝活性 162
十五、血浆硫酸鱼精蛋白副凝试验 163
十六、血清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164
十七、血浆D-二聚体 164
十八、抗凝血酶Ⅲ抗原测定 165
十九、红斑狼疮细胞 165
二十、ABO血型鉴定 166
二十一、Rh血型 167
第二节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指标影响因素 168
一、总蛋白 168
二、白蛋白 169
三、前白蛋白 170
四、α1-微球蛋白 170
五、α1-抗胰蛋白酶 171
六、β2-微球蛋白 172
七、α1-酸性糖蛋白 173
八、视黄醇结合蛋白 174
九、铜蓝蛋白 175
十、α2-巨球蛋白 175
十一、血清铁蛋白 176
十二、转铁蛋白 177
十三、肌钙蛋白 177
十四、肌红蛋白 178
十五、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179
十六、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180
十七、碱性磷酸酶 181
十八、γ-谷氨酰转移酶 182
十九、胆碱酯酶 183
二十、单胺氧化酶 184
二十一、5′-核苷酸酶 185
二十二、乳酸脱氢酶 185
二十三、乳酸脱氢酶同工酶 186
二十四、乳酸脱氢酶同工酶1 187
二十五、α-羟丁酸脱氢酶 188
二十六、肌酸激酶 189
二十七、肌酸激酶同工酶 190
二十八、肌酸激酶-MB同工酶 191
二十九、腺苷脱氨酶 191
三十、淀粉酶 192
三十一、脂肪酶 193
三十二、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 194
三十三、α-L-岩藻糖苷酶 195
三十四、糖原磷酸化酶同工酶BB 195
三十五、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196
三十六、葡萄糖 197
三十七、糖化血红蛋白 198
三十八、糖化血清蛋白 198
三十九、β-羟丁酸 199
四十、乙酰乙酸 199
四十一、乳酸 200
四十二、丙酮酸 200
四十三、血清尿素 201
四十四、血清肌酐 202
四十五、血清尿酸 203
四十六、血清胱抑素C 204
四十七、血清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 204
四十八、血氨 205
四十九、总胆固醇 206
五十、三酰甘油 207
五十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208
五十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209
五十三、载脂蛋白A1 210
五十四、载脂蛋白B 210
五十五、脂蛋白(a) 211
五十六、脂蛋白-X 212
五十七、游离脂肪酸 212
五十八、血液酸碱度 213
五十九、动脉血氧分压 214
六十、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214
六十一、动脉血氧饱和度 215
六十二、二氧化碳结合力 215
六十三、钾 216
六十四、钙 217
六十五、磷 217
六十六、钠 218
六十七、氯 218
六十八、镁 219
六十九、铜 219
七十、锌 220
七十一、硒 220
七十二、铁 221
七十三、生长激素 221
七十四、抗利尿激素 222
七十五、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222
七十六、皮质醇 223
七十七、醛固酮 223
七十八、儿茶酚胺 224
七十九、促甲状腺素 224
八十、总甲状腺素 225
八十一、游离T3和游离T4 226
八十二、甲状腺结合球蛋白 227
八十三、睾酮 227
第三节 临床免疫学检验指标影响因素 228
一、免疫球蛋白G 228
二、免疫球蛋白A 229
三、免疫球蛋白M 229
四、免疫球蛋白D 230
五、免疫球蛋白E 230
六、冷球蛋白 231
七、M蛋白 231
八、血清补体 232
九、C-反应蛋白 232
十、抗核抗体 233
十一、类风湿因子 233
十二、抗双链DNA抗体 234
十三、抗ENA抗体 234
十四、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235
十五、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 236
十六、抗线粒体抗体 237
十七、抗胃壁细胞抗体 237
十八、抗平滑肌抗体 238
十九、抗精子抗体 238
二十、抗卵子透明带抗体 239
二十一、抗心肌抗体 239
二十二、抗肾上腺皮质抗体 240
二十三、甲型肝炎病毒抗体IgG、IgM 240
二十四、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241
二十五、乙型肝炎表面抗体 241
二十六、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 242
二十七、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 242
二十八、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 243
二十九、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体 243
三十、乙型脑炎病毒抗体 244
三十一、单纯疱疹病毒抗体 244
三十二、巨细胞病毒抗体 245
三十三、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 245
三十四、肥达反应 246
三十五、外斐反应 247
三十六、布鲁菌病的血清学试验 248
三十七、军团菌病的血清学试验 249
三十八、鲎试验 250
三十九、衣原体感染的血清学试验 250
四十、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 251
四十一、未灭活血清反应素试验 251
四十二、立克次体病的血清学试验 252
四十三、甲胎蛋白 252
四十四、癌胚抗原 253
四十五、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253
四十六、糖类抗原19-9 254
四十七、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255
四十八、癌抗原125 256
四十九、癌抗原15-3 257
五十、癌抗原50 258
五十一、铁蛋白 258
五十二、鳞状上皮细胞癌相关抗原 259
五十三、组织多肽抗原 259
五十四、β2-微球蛋白 260
五十五、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 260
第四节 临床体液检验指标影响因素 261
一、尿量 261
二、尿气味 262
三、尿颜色 262
四、尿透明度 263
五、尿pH值 264
六、尿相对密度 265
七、尿渗量 266
八、尿三杯试验 267
九、乳糜尿 268
十、本-周蛋白 269
十一、尿蛋白 270
十二、尿β2-微球蛋白 271
十三、尿血红蛋白 271
十四、尿肌红蛋白 272
十五、尿含铁血黄素 272
十六、尿Tamm-Horsfall蛋白 273
十七、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273
十八、尿胆原 274
十九、尿胆红素 275
二十、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275
二十一、尿苯丙酮酸 276
二十二、尿5-羟吲哚乙酸 276
二十三、尿肌酐 277
二十四、尿肌酸 277
二十五、尿尿酸 278
二十六、尿尿素氮 279
二十七、尿葡萄糖 280
二十八、尿酮体 281
二十九、尿17-酮类固醇 282
三十、尿17-羟皮质类固醇 283
三十一、尿游离皮质醇 283
三十二、尿醛固酮 284
三十三、尿儿茶酚胺 284
三十四、尿香草扁桃酸 285
三十五、尿淀粉酶 285
三十六、尿碱性磷酸酶 286
三十七、粪外观 286
三十八、粪隐血试验 287
三十九、粪脂肪 288
四十、脑脊液细胞计数和分类 288
四十一、脑脊液蛋白 289
四十二、脑脊液葡萄糖 289
四十三、脑脊液氯化物 290
四十四、浆膜腔液蛋白 290
四十五、浆膜腔液葡萄糖 291
四十六、浆膜腔液唾液酸 291
四十七、浆膜腔液乳酸脱氢酶 292
四十八、精子活动率与活动力 292
四十九、精液果糖 293
五十、前列腺液一般性状 293
五十一、阴道清洁度 294
五十二、阴道淋球菌 295
五十三、阴道毛滴虫 295
第五节 临床微生物检验指标影响因素 296
一、血液及骨髓 296
二、脑脊液 296
三、上呼吸道标本 297
四、下呼吸道标本 298
五、穿刺液 298
六、尿液 299
七、生殖道标本 299
八、粪便 300
九、创伤和烧伤标本 300
第六节 治疗药物检验影响因素 301
一、地高辛 301
二、奎尼丁 302
三、普鲁卡因胺 302
四、丙吡胺 303
五、利多卡因 303
六、美西律 304
七、胺碘酮 304
八、普萘洛尔 305
九、苯妥英钠 306
十、苯巴比妥 306
十一、乙琥胺 307
十二、卡马西平 307
十三、丙戊酸 308
十四、氯硝西泮 308
十五、氯丙嗪 309
十六、碳酸锂 309
十七、丙米嗪 310
十八、阿米替林 310
十九、多虑平 311
二十、氯氮平 311
二十一、青霉素 312
二十二、庆大霉素 312
二十三、阿米卡星 313
二十四、氯霉素 313
二十五、氟尿嘧啶 314
二十六、甲氨蝶呤 315
二十七、阿霉素 316
二十八、顺铂 316
二十九、氨茶碱 317
三十、环孢素 318
三十一、阿司匹林 319
三十二、阿托品 320
三十三、吗啡 320
参考文献 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