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
(一)研究的背景 1
(二)研究的意义 4
二、研究的思路、内容以及研究方法 6
(一)研究的思路、内容与结构框架 6
(二)研究的主要方法 8
三、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8
(一)研究的重点 8
(二)研究的难点 9
(三)研究的创新点 9
四、核心概念之界定与辨析 10
(一)地方政府创新 10
(二)危机与危机管理 12
(三)地方政府危机管理创新 14
第二章 相关理论研究现状及实践情况述评 17
一、地方政府创新的分类研究 17
(一)俞可平的分类及其统计结果 17
(二)何增科的分类与统计结果 19
(三)吴建南等的分类与统计结果 20
(四)简单的述评 21
二、政府危机管理的策略研究 22
(一)基于“政府中心论”的主要观点 22
(二)基于“多元主体论”的主要观点 27
(三)简要的述评 32
三、群体性事件问题研究 32
(一)群体性事件的定义 32
(二)群体性事件的成因 34
(三)群体性事件的解决策略 36
(四)小结:近年来中国发生的地方政府危机事件及政府管理创新 38
第三章 危机管理与地方政府创新间互动关系的理论分析 42
一、危机管理对地方政府创新的作用分析 42
(一)危机管理为地方政府创新带来了机遇 43
(二)危机管理也为地方政府创新带来了挑战 45
(三)危机管理往往是地方政府重大创新的前提 48
二、地方政府创新对危机管理的反作用分析 51
(一)地方政府创新是危机管理的重要应对策略 51
(二)地方政府创新为危机管理制度化及其制度完善提供了可能 51
(三)地方政府创新是保障政府长期有效开展危机管理的重要手段 53
三、危机管理与地方政府创新之间的互动影响 53
(一)危机管理与地方政府创新是一个不断交替、循环往复的过程 54
(二)危机管理与地方政府创新同时也是一个相互影响的过程 55
(三)“危机一创新”环——解释两者间互动关系的一个框架 56
四、总结:地方政府创新在危机管理四点五阶段模型中的状态细分 58
第四章 地方政府危机管理创新案例分析 61
一、乌坎事件与“乌坎经验” 61
(一)事件介绍 61
(二)四点五阶段分析 62
(三)政府的创新举措 69
(四)效果评价 72
二、2008年南方雪灾危机 74
(一)事件介绍 74
(二)四点五阶段分析 75
(三)政府的创新举措 79
(四)效果评价 82
三、总结与分析 84
(一)案例间的共性分析 84
(二)创新的时点 86
(三)创新举措与创新绩效 87
第五章 危机管理——社会不稳定与政府责任 90
一、问题的提出 90
二、社会不稳定的原因分析 95
(一)产权制度不够合理,难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96
(二)公共治理体系不健全,群体诉求不能有效及时回应 98
(三)政府的自利性行为,党和政府面临合法性危机 98
(四)“腐败”的高危性,社会面临多目标冲突 99
(五)现代价值观的诉求增强,公民情绪化因素易被夸大利用 101
三、政府对于治理社会不稳定的责任和对策 102
(一)加强民主化进程,提高政府的合法性 102
(二)完善政府的行政职责,增强地方政府善治的能力 103
(三)建立有效的利益表达机制和回应机制,增强政府回应性 104
第六章 地方政府危机管理创新的现状 106
一、概述 106
二、危机管理创新与“发展式”创新互为补救并相互完善 106
(一)二者在整个框架的循环往复之下会呈现螺旋式发展 107
(二)“发展式”创新是危机管理创新的基础 115
(三)危机管理创新弥补了“发展式”创新的不足 117
三、危机管理创新具有明显的“两段式”特征 121
四、危机管理创新缺乏地方政府创新主体的参与主动性 125
(一)危机管理的性质是创新主体参与被动性的基础 125
(二)危机管理过程中政府与公民社会在创新主动性方面的差别 128
(三)地方政府危机管理创新与“发展式”创新在主动性方面的差别 132
第七章 地方政府危机管理创新的基本路径与基本模式 133
一、引入:危机管理四点五阶段模型框架下在不同时点展开创新之比较 133
二、地方政府危机管理创新的基本路径 137
(一)基本路径总论 137
(二)基本路径分论 138
三、地方政府危机管理创新的基本模式 141
(一)基本模式总论 141
(二)基本模式分论 142
第八章 总结 144
一、危机管理创新与法律制度、行政公正 145
二、危机管理创新的主体性——中央还是地方? 148
三、“地方政府危机管理创新”——这是不是一个伪命题? 149
参考文献 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