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章 道之为物 3
一、老子之道 5
(一)有物混成 先天地生 6
(二)不知谁子“象帝之先” 9
(三)窈兮冥兮 其中有精 11
(四)道尊德贵 莫命自然 13
二、庄子之道 15
(一)自本自根 自古固存 16
(二)行于万物 无所不在 22
(三)莫得其偶 谓之道枢 25
三、老庄同异 30
(一)老子重生 庄子重通 31
(二)老子重柔 庄子重同 32
(三)老子重反 庄子重真 32
第二章 方外之说 39
一、坐忘之说 50
(一)离形去知 同于大通 50
(二)忘年忘义 振于无竟 52
二、心斋之说 55
(一)勿听以心 听之以气 55
(二)耳目内通 外于心知 57
三、悬解之说 59
(一)安时处顺 不悲友亡 59
(二)安时处顺 不恶己殃 61
四、见独之说 63
第三章 生死之辨 67
一、大道周流 68
(一)春秋冬夏 四时行也 69
(二)人生入梦 死归大觉 70
二、自然造化 73
(一)天地为炉 造化为冶 73
(二)安排去化 入于寥天 76
(三)以天为棺 以地为椁 78
(四)白驹过隙 忽然而已 78
三、死归至乐 80
四、善生善死 81
第四章 贵贱之辨 88
一、物无贵贱 89
(一)以道观之 物无贵贱 90
(二)无拘而志 无一而行 92
二、爵无荣华 94
(一)宁游泥中 不为牺牛 96
(二)逍遥自得 无为天下 98
三、富为累赘 100
(一)操之而栗 舍之而悲 102
(二)斗升之水 可以活我 107
四、仁为虚名 109
(一)多方仁义 枝于道德 109
(二)至义不物 至仁无亲 113
(三)以仁求贵 无异盗贼 117
(四)圣人不死 大盗不止 123
第五章 忧乐之辨 129
一、体道无忧 130
(一)平易恬淡 忧苦不入 130
(二)与天合者 谓之天乐 132
二、至乐无乐 135
(一)俗之所乐 非为至乐 135
(二)古之得志 无以益乐 138
三、穷通皆乐 139
(一)道德于此 穷通为序 140
(二)知足无累 致道忘心 142
四、乐中含悲 145
第六章 智愚之辨 151
一、绝圣弃知 152
(一)世之圣知 大盗之源 152
(二)绝圣弃知 大盗乃止 155
二、圣人无知 158
(一)为道日损 以至无为 159
(二)混沌之术 何以识之 162
三、知有所困 166
(一)生也有涯 知也无涯 167
(二)天下无正 何能知辩 172
四、无知者知 174
(一)神奇臭腐 化而为一 179
(二)未始有物 至矣尽矣 182
第七章材用之辨 193
一、大用无用 194
(一)大瓢无用 可浮江湖 194
(二)无用之木 可供逍遥 196
二、无用养生 198
(一)求无所用 以保长生 198
(二)支离其形 足以养身 201
三、材用伤身 203
(一)虚己游世 孰能害之 203
(二)伐巧恃便 自寻祸患 207
四、不用寓庸 211
(一)与时俱化 无肯专为 211
(二)知通为一 不用寓庸 214
第八章 大小之辨 219
一、大者不大 219
(一)天地之间 四海为小 220
(二)天地不大 毫末不小 222
二、小者不小 223
(一)蜗角之国 伏尸数万 224
(二)毫末为大 大山为小 225
三、道为之公 226
(一)丘里虽大 大可称道 227
(二)不同同之 亦即为大 230
四、小不负大 232
(一)积之不厚 负大无力 232
(二)备以小钩 难得大鱼 234
五、小不知大 236
(一)小雀蓬飞 何知鲲鹏 236
(二)井中之蛙 岂知大海 238
六、乘天地正 241
(一)乘天地正 以游无穷 241
(二)彼来我来 彼往我往 243
第九章 是非之辨 248
一、无是无非 249
(一)彼一是非 此一是非 249
(二)始时所是 卒而非之 250
二、是非难辨 252
(一)同己为是 异己为非 253
(二)是也非也 无人能正 255
三、是非之彰 257
四、和以天倪 259
第十章 物归自然 267
一、自己自取 268
(一)自己自取 谓之天籁 268
(二)穿牛落马 背性失真 271
(三)动其天机 不知所以 273
(四)利合相弃 天属相收 275
二、处所反性 277
(一)小不怀大 短不汲深 278
(二)依乎天理 因其固然 282
(三)庖不治庖 祝不代之 284
(四)忘足忘腰 屦带之适 286
三、在宥天下 288
(一)不治天下 安藏人心 290
(二)解心释神 莫然无魂 293
(三)帝王之德 无为为常 297
(四)物莫足为 不可不为 301
四、用心若镜 305
(一)有道则昌 无道就闲 307
(二)当时而行 背时而隐 309
后记 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