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药理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常福厚,刘志跃,琳琳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565912566
  • 页数:366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由内蒙古医科大学药学院和基础医学院的资深教授撰写的一本教材,本教材主要适用于药品营销专业的学生,把药理和生理结合成一本教材,这在整个医学教学是比较少见,极具创新性和实用性,尤其对于今后不具体从事药学研究和临床工作的学生。全书分为52章,描述了药效学、药代学,以及神经、心血管、泌尿、消化、呼吸、内分泌、生殖等系统的药物,还有抗菌药、抗真菌、病毒、寄生虫药物,和抗肿瘤药、免疫调节药。

第一章 绪言 1

第一节 生理药理学研究的内容与任务 1

一、生理药理学的研究内容 1

二、生理药理学的任务 1

第二节 生理学与药理学的发展简史 1

一、生理学发展简史 1

二、药理学发展简史 2

第三节 生命的基本特征和内环境稳态及生理功能调节 3

一、新陈代谢、兴奋性、生殖及适应性 3

二、内环境及其稳态和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 4

第四节 机体调节的自动控制原理 5

一、非自动控制系统 5

二、反馈控制系统 5

三、前馈控制系统的原理 6

第五节 生理药理学的学习及研究方法 6

一、生理药理学学习方法 6

二、生理药理学研究方法 6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8

第一节 细胞膜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8

一、细胞膜的基本结构 8

二、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8

三、细胞膜受体的信号转导功能 10

第二节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11

一、静息电位 11

二、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12

第三节 骨骼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13

一、骨骼肌的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13

二、骨骼肌的收缩机制 14

三、骨骼肌的收缩形式 14

四、影响骨骼肌收缩的主要因素 15

第三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16

第一节 药物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 16

一、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 16

二、治疗效果 16

三、不良反应 16

第二节 药物剂量与效应关系 17

第三节 药物作用机制的受体理论及非受体机制 19

一、药物与受体 19

二、受体的概念和特性 20

三、受体学说 20

四、作用于受体的药物分类 20

第四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22

第一节 药物分子的跨膜转运 22

一、药物分子跨膜转运及酸碱性对其的影响 22

二、影响药物通透细胞膜的因素 23

第二节 药物体内过程 24

一、吸收 24

二、分布 25

三、代谢 27

四、排泄 29

第三节 药物的速率过程 30

一、药动学基本原理 30

二、药动学参数 33

第五章 传出神经系统功能及药理学概论 37

第一节 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的一般功能 37

一、神经元 37

二、神经胶质细胞 39

第二节 传出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39

一、自主神经系统 39

二、运动神经 42

第三节 传出神经系统的神经递质和受体 42

一、传出神经系统的递质 42

二、传出神经系统的受体 44

第四节 传出神经系统的作用方式及分类 45

一、药物作用方式 45

二、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分类 46

第六章 拟胆碱药 47

第一节 胆碱受体激动药 47

一、M、N胆碱受体激动药 47

二、M胆碱受体激动药 47

第二节 抗胆碱酯酶药 49

一、易逆性抗胆碱酯酶药 50

二、难逆性抗胆碱酯酶药——有机磷酸酯类 50

第七章 抗胆碱药 53

第一节 M胆碱受体阻断药 53

一、阿托品和阿托品类生物碱 53

二、阿托品的合成代用品 55

第二节 N胆碱受体阻断药 56

一、神经节阻断药 56

二、骨骼肌松弛药 56

第八章 拟肾上腺素药 59

第一节 α受体激动药 59

第二节 α、β受体激动药 61

第三节 β受体激动药 62

第九章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64

第一节 α受体阻断药 64

第二节 β受体阻断药 67

第十章 局部麻醉药 70

一、局麻药的药理作用 70

二、局麻药的应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70

三、常用局麻药 71

第十一章 拟组胺药和抗组胺药 73

第一节 拟组胺药 73

第二节 抗组胺药 74

一、H1受体阻断药 74

二、H2受体阻断药 75

第十二章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及药理学概论 76

第一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76

一、感觉传导通路 76

二、大脑皮质感觉分析功能 77

三、痛觉 78

第二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79

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79

二、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 80

三、小脑的功能 80

四、基底神经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80

五、大脑皮质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81

第三节 中枢神经系统的递质与受体 82

一、乙酰胆碱及其受体 82

二、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及其受体 82

三、多巴胺及其受体 82

四、5-羟色胺及其受体 83

五、组胺及其受体 83

六、氨基酸类递质及其受体 83

七、神经肽及其受体 84

八、嘌呤类递质及其受体 84

九、气体类递质 84

十、其他 84

第四节 作用于中枢神经的药物 84

第十三章 全身麻醉药 86

第一节 吸入性麻醉药 86

第二节 静脉麻醉药 88

第三节 吸入性麻醉药 88

第十四章 镇静催眠药 90

第一节 苯二氮?类 90

第二节 巴比妥类 92

第三节 其他镇静催眠药 93

第十五章 抗癫痫药与抗惊厥药 95

第一节 抗癫痫药 95

一、常用药物 95

二、应用抗癫痫药注意事项 98

第二节 抗惊厥药 98

第十六章 抗精神失常药 100

第一节 抗精神病药 100

一、吩噻嗪类 100

二、硫杂蒽类 102

三、丁酰苯类 103

四、其他类 103

第二节 抗躁狂症药 104

第三节 抗抑郁症药 105

一、三环类抗抑郁症药 105

二、NA再摄取抑制药 106

三、5-HT再摄取抑制药 107

四、其他抗抑郁药 107

第四节 抗焦虑药 108

第十七章 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药物 109

第一节 抗帕金森病药 109

一、拟多巴胺类药 109

二、抗胆碱药 112

第二节 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药 112

一、胆碱酯酶抑制药 112

二、M受体激动药 113

三、其他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 113

第十八章 镇痛药 115

第一节 阿片类镇痛药 115

一、阿片生物碱类镇痛药 115

二、人工合成镇痛药 118

第二节 阿片受体部分激动药 120

第三节 其他镇痛药 120

第十九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122

第一节 概述 122

一、药物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122

二、常见不良反应 123

第二节 常用解热镇痛抗炎药 124

一、非选择性环氧合酶抑制药 124

二、选择性COX-2抑制药 126

三、常用解热镇痛抗炎药复方制剂 126

第二十章 中枢兴奋药及促大脑功能恢复药 127

第一节 中枢兴奋药 127

一、大脑皮质兴奋药物 127

二、主要兴奋延髓呼吸中枢的药物 128

第二节 促大脑功能恢复药 128

第三节 中枢兴奋药和促大脑功能恢复药的用药护理 129

第二十一章 心血管系统生理概述 130

第一节 心脏生理 130

一、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和生理特性 130

二、心动周期和心脏泵血过程 133

第二节 血管生理 137

一、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基本规律 138

二、动脉血压与脉搏 139

三、静脉血压与血流 140

四、微循环和组织液生成 141

第三节 血液循环的调节 147

一、神经调节 147

二、体液调节 150

第四节 特殊脏器的血液循环 153

一、冠脉循环 153

二、肺循环 155

三、脑循环 156

第二十二章 抗高血压药 158

第一节 常用抗高血压药 158

一、利尿药 158

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 159

三、钙拮抗药 161

四、β受体阻断药 161

第二节 其他抗高血压药 162

一、中枢性抗高血压药 162

二、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阻断药 163

三、α受体阻断药 163

四、血管扩张药 163

第三节 抗高血压药的应用原则 166

第二十三章 抗心律失常药 167

第一节 抗心律失常药对心肌电生理的影响 167

一、正常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 167

二、心律失常发生的电生理学基础 168

三、抗心律失常药的基本电生理作用 169

第二节 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 170

第三节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 170

一、Ⅰ类药——钠通道阻滞药 170

二、Ⅱ类药——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173

三、Ⅲ类药——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 174

四、Ⅳ类药——钙通道阻滞药 175

第四节 临床用药原则 175

第二十四章 抗心力衰竭药 177

第一节 慢性心功能不全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 177

一、慢性心功能不全主要的病理生理基础 177

二、慢性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症状 177

三、药物治疗 179

第二节 治疗心功能不全的药物 179

一、正性肌力作用药 179

二、非苷类正性肌力药 181

三、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 182

四、减轻心脏负荷药 182

五、β受体阻断药 183

第二十五章 抗心绞痛药 185

第一节 硝酸酯类药 185

第二节 β受体阻断药 187

第三节 钙通道阻滞药 187

第二十六章 血液生理学 189

第一节 血液组成和理化特性 189

一、血液的组成 189

二、血液的理化特性 189

三、血浆 190

四、血液的功能 190

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 191

一、红细胞 191

二、白细胞 192

三、血小板 194

第三节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195

一、血液凝固 196

二、纤维蛋白溶解与抗纤溶 199

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原则 199

一、血型与红细胞凝集反应 199

二、红细胞血型 200

第五节 输血的原则 201

第二十七章 作用于血液与造血系统的药物 202

第一节 抗凝血药 202

第二节 抗血小板药 204

第三节 纤维蛋白溶解药 205

第四节 促凝血药 206

第五节 抗贫血药 207

第六节 促白细胞生成药 209

第七节 血容量扩充药 210

第二十八章 调血脂药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212

第一节 血脂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 212

一、正常脂蛋白代谢 212

二、血脂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 213

第二节 调血脂药 214

一、降低总胆固醇和LDL的药物 214

二、降低TG及VLDL的药物 216

第三节 抗氧化剂 217

第四节 多烯脂肪酸类 217

第五节 黏多糖和多糖类 217

第二十九章 肾的排泄生理学 219

第一节 肾的结构和血液循环特点 219

一、肾的结构 219

二、肾的功能 221

三、肾的血液循环特点 221

第二节 尿的生成过程 222

一、尿的生成 222

二、肾泌尿功能的调节 223

第三十章 利尿药和脱水药 227

第一节 利尿药 227

一、高效能利尿药 227

二、中效能利尿药 228

三、低效能利尿药 229

四、利尿药的临床应用原则 229

第二节 脱水药 230

第三十一章 消化和吸收系统生理学 231

一、口腔内消化 231

二、胃内消化 232

三、小肠内消化 234

四、大肠的功能 236

五、吸收 237

六、消化器官的活动调节 238

第三十二章 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 242

第一节 抗酸药 242

第二节 抑制胃酸分泌药 243

一、H2受体阻断药 244

二、H+-K+-ATP酶抑制药(质子泵抑制药) 245

三、M胆碱受体阻断药和胃泌素受体阻断药 246

第三节 增强胃黏膜屏障功能的药物 246

第四节 抗幽门螺杆菌药 248

第五节 消化功能调节药 248

一、助消化药 248

二、止吐药 249

三、增强胃肠动力药 250

四、止泻药与吸附药 250

五、泻药 251

六、利胆药 252

第三十三章 呼吸系统生理学 254

第一节 肺通气 254

一、肺通气的原理 254

二、肺通气功能的评价 255

第二节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257

一、氧的运输 257

二、二氧化碳的运输结合 258

第三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259

一、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的形成 259

二、呼吸运动的反射性调节 259

第三十四章 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 261

第一节 平喘药 261

一、β2受体激动药 261

二、茶碱类药 262

三、M胆碱受体阻断剂 263

四、过敏介质阻释药 263

五、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264

第二节 镇咳药 265

一、中枢性镇咳药 265

二、外周性镇咳药 266

第三节 祛痰药 266

第三十五章 内分泌系统生理学 268

第一节 内分泌与内分泌系统 268

第二节 下丘脑与垂体 269

一、下丘脑调节 269

二、腺垂体激素 270

第三节 下丘脑-神经垂体系统 271

一、血管升压素(VP) 272

二、缩宫素(OXT) 272

第四节 甲状腺 272

一、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 272

二、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 273

三、影响器官系统功能 273

四、甲状腺功能的调节 274

五、甲状旁腺和甲状腺C细胞 274

第五节 肾上腺 275

一、糖皮质激素 275

二、盐皮质激素 276

三、肾上腺髓质激素及其生物学作用 276

第六节 胰岛 277

一、胰岛 277

二、胰岛素 277

三、胰高血糖素 278

第三十六章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280

一、糖皮质激素类药 280

二、盐皮质激素 283

第三十七章 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 284

一、胰岛素 284

二、口服降糖药 285

三、胰岛素增敏剂 286

四、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与餐时血糖调节剂 286

五、双胍类 286

第三十八章 甲状腺激素类药与抗甲状腺药 288

一、甲状腺激素类药 288

二、抗甲状腺药 288

第三十九章 生殖系统生理学及作用于生殖系统的药物 291

第一节 生殖系统生理学 291

一、男性生殖系统 291

二、女性生殖系统 291

第二节 作用于生殖系统的药物 293

一、主要抑制排卵的避孕药 293

二、抗孕卵着床避孕药 294

三、抗早孕药 295

四、杀精子药 295

第四十章 子宫平滑肌收缩药与舒张药 296

第一节 子宫平滑肌收缩药 296

一、垂体后叶素类 296

二、麦角生物碱类 297

三、前列腺类素 297

第二节 子宫平滑肌松弛药 297

第四十一章 抗菌药物概论 298

第一节 细菌学概论 298

一、细菌的基本形态 298

二、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 298

第二节 抗菌药基本概念 299

第三节 抗菌药作用机制 299

第四节 细菌的耐药性及其产生机制 301

第五节 抗菌药的合理应用 301

一、严格按照适应证选药 302

二、选用适当的剂量和疗程 302

三、抗菌药的预防性应用 302

四、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 302

第四十二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304

第一节 青霉素类 304

一、天然青霉素 304

二、半合成青霉素 305

第二节 头孢菌素类 306

第三节 其他β-内酰胺类 307

一、碳青霉烯类 307

二、头霉素类 307

三、氧头孢烯类 308

四、单环β-内酰胺类 308

第四十三章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 309

第一节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309

第二节 林可霉素类抗生素 310

第三节 多肽类抗生素 311

第四十四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313

第一节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共性 313

第二节 常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314

第四十五章 四环素类和氯霉素类抗生素 316

第一节 四环素类 316

第二节 氯霉素类 317

第四十六章 人工合成抗菌药 319

第一节 喹诺酮类药 319

一、概述 319

二、常用药物 320

第二节 磺胺类药 321

一、用于全身感染的磺胺类药 322

二、用于肠道感染的磺胺类药 322

三、局部外用磺胺类药 323

第三节 甲氧苄啶 323

第四节 硝基呋喃类药 323

第四十七章 抗结核病药 324

第四十八章 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 327

第一节 抗真菌药 327

一、抗生素类抗真菌药 327

二、唑类抗真菌药 327

三、丙烯胺类抗真菌药 328

四、嘧啶类抗真菌药 328

第二节 抗病毒药 329

第四十九章 抗寄生虫药 331

第一节 抗疟药 331

一、疟原虫的生活史和抗疟药的作用环节 331

二、常用抗疟药 332

第二节 抗阿米巴病药和抗滴虫病药 334

一、抗阿米巴病药 334

二、抗滴虫病药 335

第三节 抗血吸虫病药和抗丝虫病药 335

一、抗血吸虫病药 335

二、抗丝虫病药 336

第四节 抗肠蠕虫病药 336

一、抗线虫药 337

二、驱绦虫药 337

第五十章 抗恶性肿瘤药 339

第一节 抗恶性肿瘤药物分类 339

第二节 常用抗恶性肿瘤药 339

一、干扰核酸合成的药物 339

二、干扰蛋白质合成的药物 341

三、影响DNA结构与功能的药物 342

四、嵌入DNA阻止RNA合成的药物 344

五、调节体内激素平衡的药物 345

第三节 临床用药原则 345

第五十一章 调节免疫功能药 347

第一节 免疫抑制药 347

第二节 免疫增强药 348

第五十二章 维生素 350

一、水溶性维生素 350

二、脂溶性维生素 351

中英文专业词汇索引 353

参考书目 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