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 1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1
1.2 国内外研究述评 4
1.2.1 国外研究述评 4
1.2.2 国内研究述评 7
1.2.3 巨灾风险及损失补偿机制研究评述 11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1.3.1 研究目的 12
1.3.2 研究意义 14
1.4 研究思路、方法及内容 16
1.4.1 研究思路 16
1.4.2 研究方法 16
1.4.3 研究内容 19
1.5 本书的主要可能创新点与不足 21
1.5.1 本书的可能创新点 21
1.5.2 本书的不足 23
2.巨灾风险及损失补偿机制理论基础 24
2.1 巨灾风险理论基础 24
2.1.1 巨灾的界定 24
2.1.2 巨灾风险的特征 25
2.1.3 巨灾风险的分类 26
2.1.4 巨灾风险的评估 27
2.2 巨灾风险损失补偿理论基础 29
2.2.1 巨灾风险损失补偿的现代社会理论基础 29
2.2.2 巨灾风险损失补偿的法律基础 30
2.2.3 巨灾风险损失补偿的文化传统 30
2.2.4 巨灾风险损失的公共物品现代理论 30
2.2.5 巨灾风险损失补偿的基本原则 31
2.3 巨灾损失补偿机制的一般模式 31
2.3.1 自我保障 32
2.3.2 政府救助 32
2.3.3 社会捐赠 34
2.3.4 保险与再保险 35
3.广西巨灾风险及其经济影响分析 37
3.1 广西的常见自然灾害 37
3.1.1 洪涝灾害 37
3.1.2 旱灾 38
3.1.3 旱灾和洪涝并存 39
3.1.4 降温、冰冻及雨雪灾害 40
3.1.5 台风破坏严重 40
3.2 广西巨灾的主要风险 40
3.2.1 广西洪水灾害风险 40
3.2.2 广西西北部喀斯特地区的洪灾风险 42
3.2.3 广西泥石流灾害风险 44
3.2.4 广西台风风险 44
3.3 广西巨灾的损失情况 47
3.3.1 广西洪灾损失情况 48
3.3.2 广西喀斯特地区洪涝灾害的现状 51
3.3.3 广西台风损失 53
3.4 广西巨灾风险的主要特点 57
3.4.1 广西洪涝风险的特征 57
3.4.2 广西西北部喀斯特地区的洪灾风险特征 60
3.4.3 广西泥石流灾害风险特征 61
3.4.4 广西台风风险特征 61
4.广西洪水风险的评估与损失评价 63
4.1 洪水风险评估与测量的分析 63
4.2 洪水灾害的分析方法 65
4.2.1 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对灾害研究的结合 65
4.2.2 遗传算法在洪水风险分析中的应用 68
4.3 洪水灾害风险模拟预测方法 72
4.3.1 洪灾频率分析风险模型 72
4.3.2 灰色预测方法 75
4.3.3 分形理论在洪灾预报中的应用 77
4.4 广西洪水风险预测模型分析 78
4.4.1 数据来源 79
4.4.2 SVM回归方法简介 79
4.4.3 数据处理 79
4.4.4 基于SVM算法的分析模型 80
4.4.5 基于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对灾情因子预测模型 82
4.5 广西洪水损失评估的实证分析——基于损失指数评估模型 82
4.5.1 数据来源 83
4.5.2 参数选择与模型构建 84
4.5.3 广西洪水损失对经济影响的分析 86
4.5.4 广西洪水损失波动率评估分析 88
4.5.5 广西洪水损失对GDP的影响力指数分析 89
4.5.6 广西洪水损失对经济的综合影响力指数分析 90
4.5.7 结论及评价 90
5.广西台风风险的评估与损失评价 92
5.1 评估台风灾害风险的理论和方法 93
5.1.1 台风灾害系统理论 93
5.1.2 台风灾害系统风险评估理论 95
5.1.3 台风灾害系统风险评估方法 97
5.1.4 台风灾害系统风险评估评价程序 100
5.2 广西台风风险的评估 103
5.2.1 数据来源 105
5.2.2 广西台风暴雨的气候特征 105
5.3 广西台风损失关联性评价——基于投入产出模型 106
5.3.1 概念 107
5.3.2 投入产出与乘数分析模型 108
5.3.3 数据来源及说明 110
5.3.4 台风损失产业关联性评估 111
5.3.5 台风灾害的乘数效应评估 111
5.3.6 结论与讨论 114
5.3.7 针对台风灾害损失评价的建议 116
6.巨灾损失补偿的国际经验比较与借鉴 117
6.1 巨灾损失补偿机制的国际经验 117
6.1.1 美国巨灾损失补偿机制 117
6.1.2 英国巨灾损失补偿机制 119
6.1.3 西班牙巨灾损失补偿机制 120
6.1.4 法国巨灾损失补偿机制 120
6.1.5 瑞典巨灾损失补偿机制 121
6.1.6 日本巨灾损失补偿机制 122
6.2 巨灾损失补偿机制的国际比较 123
6.2.1 承保责任主体和承保范围比较分析 124
6.2.2 巨灾保险的风险分散与控制手段比较分析 124
6.2.3 巨灾保险中的制度保障比较分析 125
6.3 巨灾损失补偿机制国际经验借鉴 125
6.3.1 构建完善的巨灾保险体系 125
6.3.2 合理定位政府角色,重视市场力量 126
6.3.3 巨灾风险证券化趋势 127
7.广西现行巨灾损失补偿机制存在的问题与方案设计 129
7.1 广西现行巨灾损失补偿机制的现状 129
7.1.1 损失以受灾户自行承担为主 129
7.1.2 政府救济是损失补偿的主要来源 129
7.1.3 社会捐赠成为重要的损失补偿渠道 130
7.1.4 保险参与巨灾损失补偿机制当中 130
7.1.5 军队救灾发挥了应急救灾作用 131
7.1.6 其他主体的角色仍然缺失 133
7.2 广西现行巨灾损失补偿机制存在的问题 133
7.2.1 居民的风险和保险意识差 133
7.2.2 政府职能缺位 134
7.2.3 灾害救助难以满足发展所需 134
7.2.4 损失补偿机制在商业运营模式下失灵 135
7.2.5 差异化的市场带来个性化需求 135
7.2.6 救灾基金不足 136
7.3 广西巨灾损失补偿机制的方案设计 137
8.广西巨灾损失补偿机制之——保险 140
8.1 巨灾风险的可保性分析 140
8.1.1 理论上巨灾风险的可保性分析 140
8.1.2 国际实践中巨灾风险可保性分析 142
8.2 广西洪水与台风风险的可保性分析 145
8.2.1 广西洪水与风险可保性限制分析 145
8.2.2 逆向选择 148
8.2.3 特大损失的估算 149
8.2.4 经济适用性 150
8.2.5 风险的分散性 151
8.3 提高洪水和台风保险可行性的手段分析 151
8.4 广西洪水与台风保险的基本原则 152
8.4.1 设立免赔额与最高赔付额 152
8.4.2 实行差别费率 153
8.4.3 集团共保以及再保险 153
8.4.4 金融工具应用创新 153
8.4.5 政策性支持 153
8.5 广西洪水与台风保险的模式设计 154
8.5.1 广西洪水与台风保险的保险体系 156
8.5.2 广西洪水与台风保险的保费来源 157
8.5.3 广西洪水与台风保险的风险分散机制设计 157
8.6 广西洪水与台风再保险 157
8.6.1 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补充的再保险市场 158
8.6.2 借鉴发达国家经验 158
8.6.3 国际化 159
8.7 广西巨灾保险费率模型及实证研究——以台风为例 161
8.7.1 参数设计与精算模型的构造 161
8.7.2 数据说明与风险等级 167
8.7.3 广西台风的损害程度及保险期望损失率 168
8.7.4 广西台风住宅保险费率计算 171
9.广西巨灾损失补偿机制之——资本市场 174
9.1 国家对广西资本市场的有利政策 174
9.1.1 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有利政策 174
9.1.2 广西保险市场的发展与完善 175
9.1.3 广西发展资本市场的有利契机 175
9.2 广西洪水与台风风险证券 177
9.2.1 保险证券化的内涵 177
9.2.2 洪水与台风保险期货 178
9.2.3 洪水与台风保险期权 179
9.2.4 巨灾互换 180
9.3 巨灾债券 181
9.3.1 巨灾债券的含义 181
9.3.2 巨灾债券的流程 181
9.3.3 巨灾债券的优势 182
9.3.4 巨灾债券的劣势 182
9.4 “侧挂车”创新工具 183
9.4.1 产生背景 184
9.4.2 “侧挂车”的含义及参与主体 184
9.4.3 “侧挂车”的交易关系 185
9.4.4 “侧挂车”运行机制 186
9.4.5 “侧挂车”模式的优缺点 187
9.4.6 “侧挂车”与巨灾债券的比较 189
9.5 广西洪水和台风风险的“侧挂车”方案设计 191
9.5.1 广西设立“侧挂车”的意义 191
9.5.2 广西设立“侧挂车”的可行性分析 192
9.5.3 广西设立“侧挂车”的参与各方 193
9.5.4 广西设立“侧挂车”的运行机制 194
10.广西巨灾损失补偿机制之——政府角色定位 196
10.1 充分利用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制定完善的制度 196
10.2 建立全面巨灾风险管理体系 197
10.2.1 发挥政府主导者、组织者、协调者和资助者的功能 197
10.2.2 建立健全法律体系 198
10.2.3 完善风险的分散机制 199
10.2.4 建立应急补偿机制 201
10.3 提高广西巨灾风险的工程物理防御水平 201
10.3.1 防洪抗旱工程设施建设 202
10.3.2 加大投资测算 202
10.4 广西防灾减灾体系的建设 203
10.4.1 防灾减灾资金的筹措 203
10.4.2 提高预测和预警能力 204
10.4.3 提高江河流域的防洪标准 204
10.5 配套措施 205
10.5.1 制订指导性文件 205
10.5.2 财政预算 206
10.5.3 充分利用再保险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 207
10.5.4 完善基础数据和信息系统 209
10.5.5 加强巨灾风险的宣传与教育 210
11.结论与展望 212
11.1 基本结论 212
11.2 研究展望 215
附录 216
参考文献 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