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门径》PDF下载

  • 购买积分:2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喜奎,杨承祖,郝朝军主编;王旭丽,王宁,李玉英等副主编
  • 出 版 社: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536928807
  • 页数:710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1

概说 1

第一节 太阳病纲要 4

一、太阳病提纲 4

二、太阳病分类 5

三、辨病发于阳,发于阴 10

四、辨传变及欲解时 11

第二节 太阳病本证 15

一、中风表虚证 15

(一)桂枝汤证 16

(二)桂枝汤禁例 40

(三)兼证 42

二、伤寒表实证 49

(一)麻黄汤证 49

(二)麻黄汤禁例 66

(三)兼证 70

三、表郁轻证 81

第三节 太阳病兼变证 88

一、变证治则 88

二、辨虚证实证 89

三、辨寒热真假 91

四、辨汗下先后 94

五、热证 97

(一)栀子豉汤类 97

(二)麻杏石甘汤证 102

(三)白虎加人参汤证 109

(四)葛根芩连汤证 111

(五)黄芩汤与黄芩加半夏生姜汤证 113

六、虚寒证 114

(一)心阳虚证 114

1.桂枝甘草汤证 114

2.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 115

3.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证 116

4.桂枝加桂汤证 117

(二)阳虚兼水气证 118

1.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 118

2.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 120

3.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 122

(三)脾虚证 124

1.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 124

2.小建中汤证 125

3.桂枝人参汤证 126

(四)肾阳虚证 127

1.干姜附子汤证 127

2.茯苓四逆汤证 128

3.真武汤证 130

七、阴阳两虚证 131

1.甘草干姜汤证,芍药甘草汤证 131

2.芍药甘草附子汤证 143

3.炙甘草汤证 144

八、蓄水证 146

九、蓄血证 156

十、结胸证 162

(一)结胸证辨 163

(二)热实结胸 163

1.大陷胸丸证 163

2.大陷胸汤证 165

3.小陷胸汤证 172

(三)寒实结胸证 173

十一、脏结证 175

十二、痞证 177

(一)痞证的成因 177

(二)热痞 178

1.大黄黄连泻心汤证 178

2.附子泻心汤证 180

(三)寒热错杂痞证 182

1.半夏泻心汤证 182

2.生姜泻心汤证 184

3.甘草泻心汤证 186

(四)下焦滑脱痞利俱甚证(赤石脂禹余粮汤证) 187

(五)水痞证(五苓散证) 189

(六)痰气痞(旋复代赭汤证) 189

十三、上热下寒证 190

十四、火逆证 191

十五、欲愈辨证 197

第四节 太阳病类似证 200

一、十枣汤证 200

二、瓜蒂散证 202

第二章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205

概说 205

第一节 阳明病纲要 209

一、阳明病提纲 209

二、阳明病病因病机 210

三、阳明病脉证 213

第二节 阳明病本证 216

一、阳明病经证 216

(一)栀子豉汤证 216

(二)白虎汤证 218

(三)白虎加人参汤证 227

(四)猪苓汤证 231

二、阳明腑证 238

(一)承气汤证 238

1.调胃承气汤证 238

2.小承气汤证 241

3.大承气汤证 245

(二)润导法 266

(三)下法辨证 268

(四)下法禁例 275

第三节 阳明病兼变证 278

一、发黄证 278

二、血热证 288

第四节 阳明病辨证 293

一、辨中风与中寒 293

二、辨虚证实证 297

第三章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301

概说 301

第一节 少阳病纲要 304

第二节 少阳病本证 306

一、小柴胡汤证 306

二、小柴胡汤禁例 325

第三节 少阳病兼变证 327

一、变证治则 327

二、柴胡桂枝汤证 327

三、大柴胡汤证 334

四、柴胡加芒硝汤证 342

五、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344

六、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 345

七、传变及预后 347

附:热入血室 348

第四章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351

概说 351

第一节 太阴病纲要 355

一、太阴病提纲 355

二、太阴病欲愈候 358

第二节 太阴病本证 360

第三节 太阴病兼变证 361

一、太阴病兼表证 361

二、太阴腹痛证 363

三、太阴病转愈与转属阳明的辨证 366

第五章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370

概说 370

第一节 少阴病纲要 375

一、少阴寒化证的主要脉证 375

二、少阴病治禁 383

第二节 少阴病本证 385

一、少阴寒化证 385

(一)四逆汤证 385

(二)通脉四逆汤证 398

(三)白通及白通加猪胆汁汤证 400

(四)真武汤证 403

(五)附子汤证 405

(六)吴茱萸汤证 410

(七)桃花汤证 411

(八)刺灸法 413

(九)预后 416

1.阳回自愈可治证 416

2.阳亡不治证 418

二、少阴热化证 422

(一)黄连阿胶汤证 422

(二)猪苓汤证 423

第三节 少阴病兼变证 425

一、麻黄附子细辛汤证与麻黄附子甘草汤证 425

二、少阴三急下证 433

三、四逆散证 435

四、热移膀胱证 439

五、伤津动血证 439

第四节 咽痛证 441

一、猪肤汤证 441

二、甘草汤证、桔梗汤证 443

三、苦酒汤证 444

四、半夏散及汤证 447

第六章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448

概说 448

第一节 厥阴病纲要 455

第二节 上热下寒证 456

一、乌梅丸证 456

二、干姜芩连人参汤证 469

三、麻黄升麻汤证 471

第三节 辨厥热胜复 474

第四节 辨厥 481

一、厥证的病理机制及证候特点 481

二、热厥 484

三、寒厥 485

(一)阳虚寒盛致厥 485

(二)血虚寒凝致厥 488

(三)下焦冷结致厥 493

(四)厥证灸法 494

四、其它厥证 495

(一)痰食厥 495

(二)水饮厥 495

五、厥证治禁 496

第五节 辨下利 498

第六节 辨呕哕 503

一、辨呕 503

二、辨哕 507

第七节 辨预后 509

一、寒证预后 509

二、寒证死候辨 510

三、寒利阳复太过辨 514

第七章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 516

第八章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 526

第九章《伤寒论》理论阐释 535

第一节 运用六经辨证治肾脏疾病经验 535

一、对肾脏疾病病因的认识 535

(一)外邪入侵 535

(二)内在因素 536

二、对肾脏疾病病理的认识 539

(一)病变脏腑以肾、脾、肺、肝、胆为主,而波及诸多脏腑、组织 539

(二)虚实并见是其基本机转 540

(三)该类疾病的传变规律 542

三、辨证方法 544

(一)太阳病期 544

(二)少阳病期 545

(三)阳明病期 546

(四)太阴病期 547

(五)少阴病期 548

(六)厥阴病期 550

四、治法简介 552

(一)基本治法 552

(二)治法特色 555

五、特殊体征用药规律 557

(一)蛋白尿 558

(二)血尿 559

(三)脓尿 560

(四)高血压 561

(五)尿毒症 562

(六)泌尿系结石 562

(七)低蛋白血症 563

(八)乙肝表面抗原阳性 563

(九)尿糖、血糖增高 564

(十)血色素低 564

(十一)IgA升高 564

(十二)肾囊肿 565

(十三)高脂血症 566

六、异常情况的处理方法 567

(一)急进性肾炎 567

(二)易感冒问题 567

(三)水肿不退、小便不利者 568

(四)关于激素的应用及撤减问题 568

(五)小儿用药问题 569

(六)妇女月经、妊娠期用药 570

(七)皮肤瘀斑 570

第二节 试论《伤寒论》太阳病的杂病属性 571

一、太阳病的标准及其传统认识简述 571

二、来自临床的疑惑 572

三、太阳病非尽外感、亦有杂病 573

四、太阳杂病证治举隅 576

(一)霍乱 576

(二)蓄水证 577

(三)结胸证 577

(四)发黄证 577

(五)宿食 578

(六)阴阳两虚证 578

第三节 试论《伤寒论》太阳中风的阳热属性 579

一、太阳中风的诊断及其传统认识 579

二、来自临床的困惑 581

三、太阳中风阳热病性浅析 582

四、《伤寒论》有关论述浅释 584

五、太阳中风与伤寒、温病的关系 586

第四节 论《伤寒论》之中介证 588

一、太阳病中的中介证 589

(一)中风、伤寒的中介证 589

(二)表寒表热的中介证 590

二、太阳阳明中介证 592

(一)太阳表证与阳明经热的中介证 592

(二)表邪内传肠腑之中介证 593

(三)表邪内传阳明肠腑结实中介证 595

(四)表邪发黄中介证 596

三、太阳少阳中介证 596

四、太阳太阴中介证 597

五、太阳少阴中介证 598

(一)桂枝加附子汤证 598

(二)麻黄附子细辛汤证 599

(三)麻黄附子甘草汤证 599

六、太阳厥阴中介证 600

七、少阳阳明中介证 601

(一)大柴胡证 602

(二)柴胡加芒硝证 602

八、少阳太阴中介证 603

九、少阳厥阴中介证 604

十、阳明经、腑的中介证 604

十一、阳明太阴中介证 605

十二、阳明少阴中介证 608

十三、阳明厥阴中介证 609

十四、太阴少阴中介证 610

第五节《伤寒论》厥证辨治观探析 611

一、提纲张目论因机 611

二、举约释博断病证 614

三、扣证切机立治法 615

四、当机立断施方术 617

五、简明扼要示禁例 618

六、全面体察辨预后 619

第六节 张仲景脾阴虚辨治观初探 621

一、病因病机 622

二、主要证候 622

三、辨证论治 622

四、用药特点 626

第七节 试论《伤寒论》之举变达常法 628

一、举变达常的意义 629

二、举变达常条文举略 630

三、知变达常条文的参悟方法 634

第八节 张仲景肝阳虚辨治观 635

一、病因病机 635

二、主要病证及症状 635

三、辨证施治 636

四、治疗原则 639

五、用药特点 639

第九节《伤寒杂病论》南阳方言释要 641

一、脱气 641

二、不沾 641

三、少阳脉卑 642

四、白粉 642

五、清浆水 643

六、?痛 643

七、白饮 644

八、索饼 644

九、不胜 645

十、苦 645

十一、瞑 645

十二、翕 646

十三、结胸 647

十四、胃中干 647

十五、不来 648

十六、脱 649

第十节 浅谈《周易》六位概念与《伤寒论》六经辨证体系 650

一、《周易》六位概念 651

二、六经辨证体系的创立 651

第十一节《伤寒论》原文 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