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二章 思想认同及渊源 30
第一节 史家的童年和思想发展 30
第二节 游学——兰克史学或东方语言学 51
第三节 从西方汉学转向中国史学 62
第四节 小结 70
第三章 古典辩证法和“假设”的提出 71
第一节 陈寅恪“假设”和“辩证”渊源——与胡适的“假设”对照 73
第二节 陈寅恪“假设”与“辩证”的中古史实践 83
第三节 陈寅恪的“假设”与“辩证”的“颂红妆”实践 97
第四节 小结 109
第四章 失焦的辩论:对对子和文法 116
第一节 对对子成为话题 119
第二节 对对子和汉语文法研究方向 123
第三节 没有对话的辩论 127
第四节 没有真正的对话 134
第五节 《马氏文通》与走向格义式的中国文法 139
第六节 “孙行者”和“三白”考题及胡适与义宁父子 150
第七节 小结 155
第五章 “中体西用”与“西体中用” 159
第一节 “体用论”及“中体西用”溯源 162
第二节 陈寅恪与“体用论” 167
第三节 《论韩愈》和“天竺为体” 173
第四节 “体用论”与文化本位 179
第五节 从《辟韩》至《论韩愈》 183
第六节 《论韩愈》的现实背景 187
第七节 “体用论”的实践矛盾——以中医为例 193
第八节 小结 195
第六章 余论 201
征引书目 207
附录 陈寅恪“不古不今之学”新探 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