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领导科学的产生 1
一、人类领导活动的历史演变 1
二、领导科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6
三、领导科学在我国的兴起和发展 9
第二节 领导科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11
一、领导科学的研究对象 11
二、领导活动的“三要素” 13
三、领导活动中的基本矛盾 16
四、领导科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7
第三节 学习领导科学的意义与方法 24
一、学习领导科学的意义 24
二、学习领导科学的方法 25
第二章 领导的本质 27
第一节 领导的本质 27
一、领导的含义 27
二、领导本质的两重性 28
三、领导的类型 32
四、无产阶级领导的本质 34
第二节 领导的价值 37
一、领导价值的含义 37
二、领导价值的特性 38
三、领导价值的内容 41
四、领导价值的作用 41
五、领导取向 42
第三节 领导的原则 44
一、统一领导原则 44
二、职权责利一致原则 46
三、分层领导原则 48
四、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原则 50
五、为人民服务的原则 52
第三章 领导环境 54
第一节 领导环境的含义和特征 54
一、领导环境的含义 54
二、领导环境的特点 55
三、领导者与社会环境 58
第二节 领导环境的作用 61
一、环境是领导工作的客观基础 61
二、环境影响领导工作的成败 62
三、环境影响和决定领导方式与领导情绪 63
第三节 认识环境、利用环境、改造环境 64
一、实现有效领导的环境条件 64
二、认识环境、利用环境、改造环境 66
三、领导环境的发展和完善 69
第四章 现代领导者 71
第一节 领导者概述 71
一、领导者的含义 71
二、领导者的特征 73
三、哪些人不适合当领导者 74
四、社会性质决定领导者的本质 75
第二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领导者 76
一、社会主义社会领导者的本质 76
二、社会主义社会领导者的地位和作用 78
三、领导者的职责与权力 81
第三节 领导角色 85
一、领导者角色的含义 85
二、领导者的角色地位 86
第五章 领导体制 88
第一节 领导体制概述 88
一、领导体制的含义和内容 88
二、人类社会领导体制的演变 91
三、领导体制的作用 94
第二节 领导体制的类型 97
一、完整制与独立制 97
二、集权制与分权制 98
三、首长负责制与委员会制 99
四、层级制与职能制 101
第三节 领导体制改革 102
一、我国领导体制的基本特征 102
二、我国领导体制的主要弊端及其原因 105
三、我国领导体制改革的原则 109
四、我国领导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115
第六章 领导与决策 118
第一节 科学决策在领导工作中的地位 118
一、决策的含义和特点 118
二、决策的历史发展 120
三、决策在领导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122
第二节 决策的类型和指导原则 123
一、决策的类型 123
二、决策的基本原则 127
三、影响科学决策的相关因素分析 133
第三节 科学决策的程序和方法 134
一、发现问题,确定目标 135
二、集思广益,拟定方案 138
三、综合评估,方案选优 140
四、组织实施,追踪反馈 143
第四节 科学决策中的决策智囊 147
一、智囊的历史演变 148
二、现代智囊团的功能 148
三、正确处理好领导与智囊机构的关系 149
第七章 领导与选才用人 151
第一节 人才的含义和人才问题的战略地位 151
一、人才的含义及特征 151
二、人才问题的战略地位 153
第二节 现代领导者必须重视选才用人 158
一、选才用人是领导者的主要职责之一 158
二、选才用人在现代领导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159
三、领导者选才用人的品质 161
第三节 选才用人的原则和方法 164
一、选才用人的标准 164
二、考察识别人才的原则 167
三、使用人才的原则 170
四、选才用人的方法和途径 174
第四节 优化人才成长的组织环境 177
一、根据时代需要确定组织目标 177
二、把竞争机制引入人才机制 178
三、优化激励,形成尊重人才的氛围 179
第八章 领导与思想政治工作 183
第一节 思想政治工作在领导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183
一、思想政治工作的含义 183
二、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185
第二节 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方针和原则 188
一、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 189
二、思想政治工作应遵循的战略方针 189
三、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方针 189
四、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 191
第三节 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方法和制度 196
一、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方法 196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制度 200
第四节 开创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201
一、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机遇与挑战 201
二、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继承与创新 204
三、提高新时期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水平 206
第九章 领导者的素养 213
第一节 领导者素养的含义和特点 213
一、领导者素养的含义 213
二、领导者素养的特点 214
三、领导者素养的重要性 218
第二节 领导者素养的基本内容 220
一、思想理论素养 221
二、政治道德素养 226
三、文化知识素养 228
四、领导能力素养 233
五、性格气质素养 236
六、身体心理素养 237
第三节 提高领导者素养的途径和方法 240
一、认真学习,增加动力 240
二、加强领导者的实践锻炼 242
三、建立和健全领导者教育和培训制度 244
四、加强对领导者的考核和监督 245
五、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245
第十章 领导班子结构 247
第一节 领导班子结构科学化的功能 247
一、领导班子结构的含义和特征 247
二、领导班子结构优化的意义 249
三、领导班子结构优化的原则 251
四、领导班子结构优化的客观依据和标准 252
五、增强领导班子的群体功能 255
第二节 领导班子“硬结构”的内容 258
一、同质的品德结构 258
二、梯形的年龄结构 261
三、互补的知识结构 264
四、配套的专业结构 266
五、合理的智能结构 269
六、协调的气质结构 271
七、优良的性格结构 272
八、相容的心理结构 274
第三节 领导班子“软结构”的内容 278
一、核心结构 278
二、整体结构 282
三、整分结构 283
四、沟通结构 284
五、封闭结构 285
第四节 关键是选准选好“一把手” 287
一、关键是选准选好“一把手” 287
二、班子结构应解决的几个问题 290
三、处理好班子建设中的几个关系 292
四、寻求领导班子结构的最佳配置 294
五、谨防领导班子权力分配失当 299
六、班子成员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301
七、强弱搭配对班子建设弊多利少 305
第十一章 领导关系 310
第一节 领导关系概述 310
一、领导关系的含义 310
二、领导关系的特征 313
三、领导关系的产生与演变 316
四、领导关系的分类 318
五、领导关系的作用和影响 321
第二节 领导关系的影响因素及变化规律 322
一、领导关系的影响因素 322
二、领导关系变化发展的规律 325
第三节 领导关系对领导事业的影响 327
一、领导关系是领导格局的基础 327
二、领导关系对领导格局和领导业绩的影响 328
三、领导体制改革与领导关系优化 331
第十二章 领导方法 335
第一节 领导方法概述 335
一、领导方法的含义及特征 335
二、领导方法在领导活动中的作用 340
第二节 基本的领导方法 343
一、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方法 344
二、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方法 346
三、深入调查研究的方法 348
四、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 350
五、抓中心环节的方法 352
第三节 现代科学方法在领导活动中的运用 354
一、系统论的方法 354
二、信息论的方法 356
三、控制论的方法 359
第十三章 领导艺术 362
第一节 领导艺术概述 362
一、领导艺术的含义 362
二、领导艺术的特点 366
三、领导艺术的基本原则 367
第二节 领导艺术同领导科学、领导方法之间的关系 369
一、领导艺术与领导科学的关系 369
二、领导艺术同领导方法的关系 371
三、领导艺术与权术的区别 372
第三节 领导艺术的基本方面 374
一、领导团队的艺术 375
二、领导沟通的艺术 379
三、领导关系协调的艺术 383
四、领导者理事的艺术 390
第十四章 领导作风 394
第一节 领导作风的实质和作用 394
一、领导作风的含义和实质 394
二、领导作风的意义 396
三、社会主义领导者作风的基本要求 398
第二节 领导作风的基本内容 405
一、领导的思想作风 406
二、领导的工作作风 410
三、领导的生活作风 413
第三节 改进领导作风的途径和方法 416
一、认真学习,提高认识 417
二、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420
三、健全制度,严肃纪律 422
第十五章 领导效能考评 425
第一节 领导效能概述 425
一、领导效能的含义 425
二、领导效能的特点 426
三、领导效能的类型 427
四、领导效能的内容 429
第二节 领导效能考评的重要性 432
一、考评的含义 432
二、考评的意义 434
三、考评的内容 437
第三节 领导效能考评的原则和方法 440
一、领导效能考评的原则 440
二、领导效能考评的程序 443
三、领导效能考评的方法 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