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纷争、比较与选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 2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 2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物质论 2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13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22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历史论 27
第五节 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论 36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理论先驱 45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条件 45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初期传播中的思想交锋 49
第三节 党的早期革命领袖和革命家的贡献 61
第三章 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一次飞跃 73
第一节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73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85
第三节 社会主义改造和初步探索国家建设的理论 91
第四节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97
第四章 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二次飞跃 101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01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04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110
第四节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126
第五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 130
第一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30
第二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 140
第三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156
第六章 科学发展观和十八大以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 161
第一节 科学发展观 161
第二节 十八大以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 182
第二篇 传承、整合与创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传统 196
第七章 文化与传统文化 196
第一节 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内涵 196
第二节 文化的分类、特点及功能 200
第三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演变 204
第八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思想 226
第一节 “天人合一”思想 226
第二节 仁爱思想 232
第三节 宗法思想 237
第四节 中庸思想 242
第五节 大一统思想 248
第九章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路径 253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原因 253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经验 263
第三节 切实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结合 270
第三篇 实践、探寻与创获——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 284
第十章 “以人为本”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284
第一节 “以人为本”与“和谐社会”的发展脉络与基本内涵 284
第二节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原则与核心价值 286
第三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和措施 288
第十一章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311
第一节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311
第二节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内容及战略意义 314
第三节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推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研究 326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331
第一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其内在逻辑 331
第二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与功能 349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逻辑思路 353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367
第一节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和现实意义 367
第二节 生态文明的相关理论基础 375
第三节 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选择 384
参考文献 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