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法热点、难点问题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赵星主编;张进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65307454
  • 页数:309 页
图书介绍:本书探讨了近年来刑事法学界若干热点、难点问题,针对强调过多的从被告人角度主张的犯罪预防,本书提出了通过被害人的犯罪预防这个全新的命题,针对尽量严格进行死刑控制这一刑事政策,本书提出了通过司法控制减少死刑适用的观点和设计;以刑事和解和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为代表的刑事体制创新现在已经成为了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书对这方面的内容提出了自己的主张;本书对我国公诉变更制度的完善、增设诉讼欺诈罪名、深入分析过度饮酒人的刑事责任、明确交通肇事罪共犯的问题、完善贷款欺诈行为的法律防治机制、有效抑制洗钱罪、更高效打击拐卖人口犯罪等内容都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理论论证和实证挖掘。

第一章 被害人角度的犯罪预防 1

前言 1

第一节 目前我国犯罪预防的主要途径 1

一、通过环境预防的途径 1

二、通过经济进行犯罪预防的途径 2

三、通过文化进行犯罪预防的途径 2

四、通过社会进行犯罪预防的途径 3

第二节 被害人学研究的发展给犯罪预防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契机 3

第三节 犯罪被害人学的基本要素 4

一、犯罪被害人的概念 4

二、犯罪被害人的特征 5

三、被害人类型 6

四、犯罪被害人在犯罪中的地位及研究的意义 7

第四节 从被害人角度进行直接犯罪被害预防的基本途径 9

一、从被害人的特征入手进行被害预防 9

二、从被害阶段进行预防 13

三、从被害人角度进行直接犯罪被害预防的几个重要问题 14

第五节 通过构建被害人救助制度间接实现犯罪预防的基本方法 15

一、建立国家补偿制度 15

二、建立社会救助体系 16

结语 17

参考文献 18

第二章 刑事和解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21

引言 21

第一节 刑事和解的概述 21

一、刑事和解的含义 21

二、刑事和解的特点 22

第二节 刑事和解的历史考察 22

一、刑事和解的历史简析 22

二、刑事和解产生的社会背景 23

第三节 刑事和解的界定 24

一、刑事和解与恢复性司法 24

二、刑事和解与刑事调解 25

第四节 刑事和解的国内外适用现状分析 26

一、国外刑事和解的实践 26

二、我国刑事和解的现状 28

第五节 刑事和解主体 31

一、被害人 31

二、加害人 32

三、司法机关 32

四、律师 33

五、其他参与主体 33

第六节 刑事和解协议 35

一、刑事和解协议的性质 35

二、刑事和解协议的效力 37

第七节 刑事和解的构建图景 40

一、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 40

二、刑事和解的条件 44

三、刑事和解的模式 46

第八节 具体诉讼阶段的刑事和解 48

一、侦查阶段的刑事和解 49

二、检察阶段的刑事和解 49

三、审判阶段的刑事和解 50

四、执行阶段的刑事和解 50

参考文献 51

第三章 我国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研究 53

前言 53

第一节 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概述 53

一、刑事被害人概述 53

二、刑事被害人权利 56

三、国际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原则及其范围 58

第二节 国外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立法状况 59

一、大陆法系国家的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 59

二、英美法系国家的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 61

第三节 我国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现状 63

一、刑事被害人的法律地位 63

二、存在的问题 64

三、完善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的必要性 66

第四节 构建我国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体系的设想 67

一、完善刑事被害人的诉讼权利 67

二、扩大刑事被害人请求赔偿权利的范围和途径 69

三、建立国家补偿制度 70

四、拓宽法律援助等救济方式 72

参考文献 72

第四章 论我国公诉变更制度的完善 74

引言 74

第一节 公诉变更权与公诉变更制度概述 74

一、公诉权与公诉变更权 74

二、公诉变更的概念和形式 75

三、公诉变更制度的理论依据 75

第二节 各国公诉变更制度的比较 76

一、大陆法系模式 76

二、英美法系模式 77

三、两大法系公诉变更制度的差异分析 78

第三节 我国的公诉变更制度 80

一、我国现行公诉变更制度的规定 80

二、我国现行公诉变更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81

第四节 完善我国刑事公诉变更制度的具体构想 84

一、我国设立公诉变更制度的必要性分析 84

二、我国公诉变更制度的完善构想 86

结语 90

参考文献 90

第五章 民行检察监督创新实践研究 93

前言 93

第一节 检察监督及民行检察监督权的基本问题 93

一、检察监督及民行检察监督权概论 93

二、国外民行检察监督制度的比较、国内强化民行检察监督与审判独立的争议 96

第二节 对当前我国民行检察监督的反思 98

一、目前我国民行检察监督存在的问题 98

二、我国民行检察监督存在问题的原因 99

第三节 民行检察监督发展的必要性及其在实践中的制度创新探索 101

一、新形势下,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新期待、新要求以及民行检察监督创新监督方式和拓展监督范围的必要性 101

二、民行检察监督在实践中的制度创新探索 102

第四节 完善民行检察监督体系 107

一、继续深入贯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统一检察权、审判权、行政权的运行 107

二、规范性文件的制定与立法解释 107

三、诉讼法的修改与完善 108

结语 110

参考文献 110

第六章 论我国死刑的司法限制 112

第一节 我国死刑制度的现状 112

一、制度的历史渊源和现实依据 112

二、我国死刑的司法实践 113

三、我国死刑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4

第二节 有限制的保留死刑是我国的现实选择 114

一、我国现阶段保留死刑的合理性 114

二、我国现阶段限制死刑的必要性 116

第三节 限制死刑适用的司法考量 118

一、正确司法是现实的选择 118

二、司法限制的具体途径探索 118

第四节 死刑执行中的司法限制方式 123

一、扩大死缓的适用范围 124

二、死刑执行主体的改革和临刑审查制度 125

结语 126

参考文献 126

第七章 论过度饮酒人的刑事责任 129

前言 129

第一节 过度饮酒的基本内涵 129

第二节 国外醉酒人刑事责任的立法、实践及其借鉴 131

第三节 过度饮酒人承担刑事责任的传统理论基础 133

第四节 我国过度饮酒人刑事责任的认定 138

一、我国过度饮酒人刑事责任的理论研究及其反思 138

二、过度饮酒人刑事责任的认定 139

第五节 我国过度饮酒人刑事责任问题的立法现状及完善 141

一、我国醉酒人刑事责任的立法现状 141

二、我国过度饮酒人刑事责任问题的完善建议 142

结语 143

参考文献 144

第八章 交通肇事罪研究 146

第一节 交通肇事罪概述 146

一、我国交通肇事罪的现况 146

二、交通肇事犯罪的历史变迁 147

三、交通肇事罪及其犯罪构成 149

第二节 交通肇事罪共犯理论研究 153

一、《解释》与我国共同犯罪理论的脱节 153

二、在现行的共犯理论下审视交通肇事罪 154

三、既指使违章驾驶交通肇事后又指使逃逸行为分析 157

第三节 我国交通肇事罪共犯问题立法完善 158

一、增设逃逸罪 158

二、刑法体系其他方面的完善 159

结语 160

参考文献 161

第九章 贷款欺诈法律防治机制研究 162

前言 162

第一节 贷款欺诈的学理分析 163

一、“欺诈”的界定 163

二、贷款欺诈的概念界定 165

第二节 贷款欺诈的现状及其危害 167

一、贷款欺诈的现状 167

二、贷款欺诈的危害 171

第三节 贷款欺诈的生成机理 173

一、贷款欺诈行为发生的一般理论 173

二、贷款欺诈生成机理四要素的具体分析 175

第四节 贷款欺诈法律防治制度的具体分析 181

一、贷款欺诈法律防治的一般思路 181

二、借款人信息获取法律制度 182

三、贷款欺诈风险内部控制制度 192

四、贷款欺诈法律责任制度 196

参考文献 203

第十章 试论我国洗钱罪的立法完善 206

前言 206

第一节 洗钱罪的立法概览 207

一、洗钱罪在国际上的立法概览 207

二、洗钱罪在主要国家的立法概览 212

三、洗钱罪在我国的立法概览 214

第二节 国际社会有关洗钱犯罪的比较概述 217

一、国际社会洗钱犯罪立法发展特征概述 217

二、国际社会关于洗钱罪的犯罪构成比较 218

第三节 我国洗钱罪的立法缺陷 222

一、洗钱罪的犯罪主体范围过窄,没有包括本犯 222

二、洗钱罪主观方面仅规定直接故意,过于严格,没有包括间接故意和过失的罪过 223

三、洗钱罪的上游犯罪范围与刑法第312条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的衔接问题 225

四、洗钱罪的量刑偏轻,难以震慑犯罪,罚金和没收的处罚实际效果不明显 227

第四节 我国洗钱罪的立法完善 228

一、增加洗钱罪的本犯作为洗钱罪的犯罪主体 228

二、取消洗钱罪目的犯的设置,将间接故意和过失纳入洗钱罪的主观方面之中 230

三、修改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的量刑规定,使之与洗钱罪同等 233

四、将洗钱罪的法定刑提高至无期徒刑,增加罚金刑数额,强化罚金刑和没收财产的附加刑执行力度 234

结语 235

参考文献 235

第十一章 论拐卖人口犯罪的成因及其应对措施 238

前言 238

第一节 拐卖人口犯罪的新特点 239

一、团伙犯罪在拐卖人口犯罪中所占比重加大 239

二、拐卖对象从过去的妇女、儿童,扩展至拐卖成年男性,并且拐卖两性人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239

三、犯罪涉及地域越来越广,跨国拐卖人口犯罪案件日趋增多 239

第二节 拐卖人口犯罪的危害性 240

一、被害妇女、儿童身心遭受重创 240

二、给被害人的家庭成员带来巨大精神打击 240

三、严重影响社会秩序 240

四、对社会的基本伦理造成极大冲击 241

第三节 拐卖人口犯罪屡禁不止的原因 241

一、存在庞大的买方市场 241

二、拐卖人口犯罪具有跨地域性,加大了案件侦破难度 243

三、国内拐卖人口犯罪相关立法存在缺陷 244

四、法制观念淡薄,尤其是贫困地区和偏远山区情况更是如此 246

第四节 遏制拐卖人口犯罪的应对措施 246

一、完善我国现行刑法中有关惩治拐卖人口的犯罪的规定 246

二、加强国际间的沟通、协调和合作 249

三、加大执法力度 250

四、加强法律宣传教育,增强民众法律意识,提高防范意识 251

结语 252

参考文献 252

第十二章 论环境犯罪的概念、构成要件及立法完善 254

第一节 我国环境犯罪立法的发展历程 254

第二节 环境犯罪的概念与构成要件 256

一、环境犯罪的概念 256

二、环境犯罪的构成要件 257

第三节 环境犯罪的立法不足与完善 262

一、刑法立法方面环境犯罪的不足 262

二、环境犯罪的立法完善 264

参考文献 268

第十三章 关于在我国刑法中增设诉讼欺诈罪的构想 270

前言 270

第一节 诉讼欺诈概念探析 270

一、两起典型案例 270

二、对诉讼欺诈概念的理解 271

三、诉讼欺诈的特征 272

四、诉讼欺诈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 272

第二节 国外以及我国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关于诉讼欺诈的研究比较 272

第三节 我国现行法律的相关规定及司法实践 274

一、刑法的规定 274

二、其他规定 275

三、司法实践中的做法 275

第四节 诉讼欺诈行为的定性分析 278

一、诉讼欺诈与相关法律的区别 278

二、诉讼欺诈的定性 279

第五节 当前虚假民事诉讼案件的有关情况 280

一、虚假民事诉讼案件情况概述 280

二、虚假民事诉讼案件特点 281

第六节 诉讼欺诈案件的成因分析 282

第七节 遏制诉讼欺诈的应对措施 283

一、加强诚信观念引导,提高防范打击能力 283

二、把握识别方法,强化审查程序 284

三、建立疑似虚假诉讼案件和案外人通报制度 284

四、加强司法部门联动机制,形成打击虚假诉讼工作合力 284

五、关于在我国刑法中增设诉讼欺诈罪的立法建议 285

六、可能的几个问题 285

结语 286

参考文献 286

第十四章 关于反家庭暴力法律问题的研究 288

前言 288

第一节 我国家庭暴力问题现状 288

一、我国家庭暴力现状及其社会危害 288

二、社会各方面对家庭暴力问题的认识及看法 290

三、有关家庭暴力的立法司法及相关制度现状 292

第二节 家庭暴力问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295

一、国外对家庭暴力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 295

二、国内家庭暴力问题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296

第三节 关于受虐妇女“以暴制暴”问题的分析 297

一、受虐妇女“以暴制暴”行为分析 297

二、对于“以暴制暴”犯罪行为的处理 298

第四节 我国家庭暴力立法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 299

一、我国防治家庭暴力立法存在的问题 299

二、完善防治家庭暴力立法存在问题的建议 303

第五节 抑制家庭暴力的制度措施设计 306

一、政府充分发挥协调作用相关部门分工合作 306

二、对违法的家庭暴力行为的处理 307

三、对已构成犯罪的家庭暴力行为的处理 307

参考文献 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