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自我价值感 1
一、自我价值感的定义 1
二、自我价值感的结构 3
三、自我价值感的功能 5
第二章 高职专科学生自我价值感特点 8
一、高职学生自我价值感与全国常模比较 9
二、高职学生自我价值感的性别变量比较 11
三、高职学生自我价值感的年级变量比较 13
四、高职学生自我价值感的独生子女变量比较 15
五、高职学生自我价值感的成长环境变量比较 18
六、高职学生自我价值感的特长变量比较 19
七、高职学生自我价值感的任职变量比较 23
八、高职学生自我价值感的参加社会活动变量比较 26
九、高职学生自我价值感的参加文体活动变量比较 29
十、高职学生自我价值感的学习成绩变量比较 32
十一、高职学生自我价值感的家庭经济变量比较 35
十二、高职学生自我价值感的父母教养方式变量比较 36
第三章 应用技术本科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特点 40
一、应本学生自我价值感与全国常模比较 41
二、应本学生自我价值感的性别变量比较 43
三、应本学生自我价值感的年级变量比较 45
四、应本学生自我价值感的独生子女变量比较 47
五、应本学生自我价值感的成长环境变量比较 50
六、应本学生自我价值感的特长变量比较 51
七、应本学生自我价值感的任职变量比较 54
八、应本学生自我价值感的参加社会活动变量比较 57
九、应本学生自我价值感的参加文体活动变量比较 59
十、应本学生自我价值感的学习成绩变量比较 62
十一、应本学生自我价值感的家庭经济变量比较 65
十二、应本学生自我价值感的父母教养方式变量比较 67
第四章 普通本科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特点 70
一、普本学生自我价值感与全国常模比较 71
二、普本学生自我价值感的性别变量比较 73
三、普本学生自我价值感的年级变量比较 75
四、普本学生自我价值感的独生子女变量比较 76
五、普本学生自我价值感的成长环境变量比较 79
六、普本学生自我价值感的特长变量比较 81
七、普本学生自我价值感的任职变量比较 84
八、普本学生自我价值感的参加社会活动变量比较 87
九、普本学生自我价值感的参加文体活动变量比较 88
十、普本学生自我价值感的学习成绩变量比较 90
十一、普本学生自我价值感的家庭经济变量比较 91
十二、普本学生自我价值感的父母教养方式变量比较 93
第五章 大学生整体自我价值感特点 96
一、大学生整体自我价值感的性别——层次变量比较 96
二、大学生整体自我价值感的就读层次变量比较 98
三、大学生整体自我价值感的年级变量比较 102
四、大学生整体自我价值感的独生子女变量比较 105
五、大学生整体自我价值感的成长环境变量比较 110
六、大学生整体自我价值感的特长变量比较 114
七、大学生整体自我价值感的任职变量比较 116
八、大学生整体自我价值感的参加社会活动变量比较 119
九、大学生整体自我价值感的参加文体活动变量比较 122
十、大学生整体自我价值感的学习成绩变量比较 123
十一、大学生整体自我价值感的成绩班级排位变量比较 125
十二、大学生整体自我价值感的家庭经济变量比较 126
十三、大学生整体自我价值感的父母教养方式变量比较 127
十四、大学生整体自我价值感的时间变量差异比较 132
第六章 大学生自我价值感对心理健康的预测 137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人口学变量分析 138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个人表征分析 142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自我价值感的相关分析 148
四、大学生自我价值感对心理健康水平的预测 149
第七章 大学生自我价值感对积极发展的预测 154
一、大学生积极发展的人口学变量分析 156
二、大学生积极发展的个人表征分析 160
三、大学生积极发展与自我价值感的相关分析 166
四、大学生自我价值感对积极发展的预测 167
第八章 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的预测 172
一、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人口学变量分析 173
二、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个人表征分析 177
三、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的相关分析 186
四、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的预测 187
第九章 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的影响因素 194
一、高职学生自我价值感的影响因素 194
二、应本学生自我价值感的影响因素 205
三、普本学生自我价值感的影响因素 218
四、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的影响因素 230
第十章 自我价值感发展及培养思考 255
一、家庭方面 255
二、学校方面 258
参考文献 262
后记 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