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1
摘要 1
Abstract 1
第一篇 国内外循环经济研究 3
第1章 循环经济的源起 3
1.1 萌芽阶段(20世纪60年代—80年代中期) 3
1.2 诞生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4
1.3 蓬勃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 5
第2章 循环经济的概念 8
第3章 循环经济的研究内容 9
3.1 内涵与原则的界定 9
3.2 相关立法与政策 11
3.3 物质减量化及资源循环利用 12
3.4 生命周期评价和产品生态设计 13
3.5 工业共生与生态工业园 14
3.6 循环经济的层次及实践模式 15
3.7 相关指标体系及评价 17
第4章 国内外循环经济相关研究进展 18
4.1 国外循环经济研究进展与评述 18
4.2 国内循环经济研究进展与评述 20
4.3 干旱区循环经济概述 23
第5章 问题与不足 25
第6章 本篇小结 26
第二篇 工业循环经济建设的理论及方法 29
第7章 为什么关注工业循环经济 29
7.1 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必然性 29
7.2 发展工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4
第8章 工业循环经济建设的理论基础 38
8.1 经典理论 38
8.2 理论新探 44
第9章 工业循环经济建设的技术与方法 48
9.1 面向物料的分析方法——工业代谢 48
9.2 面向产品的分析法——生命周期评价 50
9.3 面向企业的研究方法——清洁生产审核 53
9.4 面向园区的研究方法——系统工程方法与景观生态设计 55
9.5 面向区域的研究方法——工业系统集成及图论 57
第10章 干旱区工业循环经济的理论与方法 60
第11章 本篇小结 61
第三篇 干旱区发展工业循环经济的思路模式 65
第12章 研究意义与内容 65
12.1 研究意义 65
12.2 技术路线 67
12.3 研究内容 68
第13章 干旱区工业循环经济发展进程 70
13.1 工业发展历史回顾 70
13.2 工业结构 71
13.3 工业布局 71
13.4 工业循环经济进展 72
第14章 干旱区工业循环经济建设现存问题 79
14.1 水资源制约 79
14.2 市场运营程度较低且认识不足 80
14.3 资源消耗及污染排放高 80
14.4 经费不足且实施不力 82
14.5 相关法规政策有待完善 82
第15章 干旱区工业循环经济建设目标及原则 84
15.1 建设目标 84
15.2 建设原则 84
第16章 干旱区工业循环经济的建设思路 86
16.1 一个综合 87
16.2 两类循环 87
16.3 两个体系 89
第17章 干旱区工业循环经济的模式设计 91
17.1 微观层面模式 91
17.2 中观层面模式 91
17.3 宏观层面模式 92
第18章 本篇小结 93
第四篇 实证研究——以天山北坡经济带石河子为例第19章 研究区概况 97
19.1 自然地理 97
19.2 社会经济 101
19.3 在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定位 103
19.4 发展工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07
第20章 工业循环经济实施进展 109
20.1 相关政策及法规 109
20.2 清洁生产与技术进步 110
20.3 发展模式 116
20.4 经济—资源—环境的响应 117
20.5 未来发展目标 121
第21章 工业循环经济管理实施体系分析 124
21.1 生态产业链设计 124
21.2 工业共生网络的复杂性分析 133
21.3 清洁生产设计 138
21.4 工业循环经济执行能力分析 147
21.5 工业共生网络的定量优化 153
第22章 工业循环经济综合评价体系分析 160
22.1 工业循环经济测度指标体系设计 160
22.2 工业循环经济评价方法及模型 165
22.3 实证评价 171
第23章 工业循环经济建设的问题及对策 178
23.1 存在问题 178
23.2 对策措施 180
第24章 案例的启示 184
第25章 本篇小结 185
第五篇 结论及展望 189
第26章 主要结论 189
26.1 工业循环经济相关评述及理论探讨 189
26.2 干旱区工业循环经济的思路探索 191
26.3 石河子工业循环经济管理实施体系的系统分析 193
26.4 石河子工业共生网络的定量优化 194
26.5 石河子工业循环经济综合评价体系分析 196
26.6 干旱区工业循环经济的特征及启示 197
第27章 创新点 199
第28章 不足与展望 200
28.1 结合“低碳经济”增强前瞻性 200
28.2 水资源科学配置的补偿及促进机制 200
28.3 研究内容的深化及融合 201
28.4 研究方法的改进与集成 201
参考文献 202
附录1 石河子工业循环经济测度指标体系(SICEMIS)指标权重专家问卷调查 221
附录2 文中图表索引 226
致谢 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