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 3
此间曾著星星火 3
早期革命出版机构觅踪 9
两份颇有影响的团刊 17
探寻上海工人起义史迹 20
毛岸青生活过的大同幼稚园 24
八路军和新四军驻沪办事处始末 26
抗战烽火中的孩子剧团 30
“孤岛”里的《每日译报》 33
《救亡情报》的七个月 37
在巴黎出版的《救国时报》 40
李大钊建党前后在上海 51
毛泽东在沪的闪光足迹 55
刘少奇在石库门里走上革命道路 59
周恩来在险境叱咤风云 66
邓颖超在沪创办最早的《支部生活》 73
邓小平早年在申城 75
陈云在商务印书馆 79
张闻天主编《红旗周报》 81
瞿秋白与《热血日报》 84
任弼时曾在沪西为工人讲课 86
陆定一在上海团中央机关 88
王若飞在南市 90
两位美国记者热忱宣传中共领袖 92
海派源流 99
海派文化散论 99
海派小说的滥觞与特色 105
海派散文的崛起与影响 112
海派诗歌的生成与意义 120
海派文化与儿童文学 127
昔日的海派文学期刊 134
试述通俗小说评论之通俗性 140
传奇刍议 148
老上海年画散发着海派气息 152
商务印书馆与早期电影 155
淞沪春秋 159
老上海中秋风俗 159
卢湾旧事琐忆 161
南汇风物摭谈 166
闲话南京路 171
当年的淮海路 173
名闻遐迩的报馆街 175
青楼汇集的四马路 177
徐光启与“九间楼” 179
张学良沪上故居 181
蔡元培与爱国学社 183
鲁迅与《译文》 185
茅盾在景云里 188
郑振铎执著编报刊 190
田汉倾情《南国》 195
老舍在申城登上文坛 199
丁玲在沪得到“文学启蒙” 202
臧克家与《文讯》 205
抗战将领与上海路名 207
长征故事在上海的传播 209
解放初的《新上海便览》 212
菩提树下 217
留云寺沧桑 217
菩提寺略记 224
观世音与普陀山 231
杨炫之:“天下禅宗第一居士” 234
孟浩然:愿承功德水,从此濯尘机 239
吴道子:“古代佛画第一人” 243
米芾:“少与禅人摩诘游” 247
文天祥:结缘礼佛在诗篇 252
元好问:佛心禅意缀诗文 255
戚继光:诵经念佛学少林 259
郑成功:促进佛教在台湾的传播 262
魏源:“经世佛学”又一人 266
龚自珍:自称“震旦佛弟子” 270
林则徐:手握牟尼,犹念金刚 273
欧阳竟无:创办支那内学院 277
老舍:少时幸遇宗月法师 280
张爱玲:蕴含“禅味”,多生“因缘” 284
沈从文:作品美在和谐,美在禅意 287
汪曾祺:童年佛缘,老年禅诗 290
任继愈:佛教研究成就“凤毛麟角” 293
季羡林:能运用原始佛典进行研究的学者 296
学苑幽径 301
海上“丝绸之路”考 301
现存最早的潮汐学专著《海涛志》 307
唐宋时期的上海航运贸易 310
郑和船队与上海 313
明清时期的上海海运业 315
文史拾零 320
美食探源 329
历代的法定婚龄 337
厕所与文化 341
“曲水流杯”漫笔 343
大禹与北川 346
赵飞燕与“掌上舞” 348
“苏武牧羊”发生于何处 351
唐太宗的民族政策简评 353
戚继光的抗倭利器 357
历史人物钩沉 360
海外名流揭秘 365
异域纪闻 370
后记 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