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杂志的历史功绩 樊洪业 1
《科学》的前三十年 张孟闻 10
《学艺》和《科学》扶持华罗庚典型个案研究 亢小玉 姚远 15
编者、作者、读者评论(摘编) 23
刊比人长寿——《中国青年》创刊八十五周年的光辉历程 宋应离 26
忆延安的《中国青年》 韦君宜 42
主编《中国青年》十年的杂忆 邢方群 45
青年是振兴中华的先锋 王震 58
编者、作者、读者评论(摘编) 61
中学生的良师益友——《中学生》 宋应离 66
浅谈叶圣陶办《中学生》杂志的编辑思想 林君雄 75
我和叶圣陶老人与《中学生》 胡绳 90
饮水思源 写给《中学生》 侯仁之 93
编者、作者、读者评论(摘编) 97
观世界变幻 测环球风云——《世界知识》七十六年的光辉历程 宋应离 100
一个人、一本杂志和一个时代——“世知人”张明养事迹片段 史之 110
感激与怀念——纪念《世界知识》创刊五十周年 陈原 117
编者、作者、读者评论(摘编) 120
记录中国当代妇女解放与成长的历史——祝《中国妇女》创刊七十周年 宋应离 安静 123
关注妇女命运 伴随妇女前行——《中国妇女》杂志七十年回顾 尚绍华 135
引领中国妇女七十年人生之路 张抗抗 143
编者、作者、读者评论(摘编) 146
与新中国同时共生的《人民文学》——献给《人民文学》创刊六十周年 王伟 151
我与《人民文学》 崔道怡 162
编辑与我 李国文 171
编者、作者、读者评论(摘编) 177
《史学月刊》的办刊理念与六十年来之发展 殷铭 181
承担起繁荣学术的社会责任——主编《史学月刊》的几点感受 李振宏 189
感谢《史学月刊》对我的帮助和鼓励 牛致功 197
编者、作者、读者评论(摘编) 199
开展“百家争鸣”的前驱 扶植学术新人的摇篮——《文史哲》的办刊特色 宋应离 201
华岗与《文史哲》 刘光裕 211
《文史哲》培养了我 李希凡 223
我与《文史哲》 庞朴 226
编者、作者、读者评论(摘编) 228
《历史研究》:新中国历史学发展的缩影 宋德金 231
记《历史研究》杂志(节录) 黎澍 242
我与《历史研究》 罗尔纲 245
《历史研究》鼓舞了我的中国海关史研究 陈诗启 247
编者、作者、读者评论(摘编) 250
引领学术创新的先锋 学报园地的一面旗帜——《北京大学学报》办刊经验简析 宋应离 254
十年磨剑更磨人——我当《北京大学学报》主编十年的体会 龙协涛 260
走进这块圣洁的园地——我与《北京大学学报》 孙玉石 268
培养青年学者的园地 葛晓音 274
编者、作者、读者评论(摘编) 278
学术为本,反映时代精神 符学博 280
学术期刊与学术事业共生共存——十五年办刊生涯感言 黄颂杰 285
《复旦学报》:青年理论工作者的摇篮 俞吾金 296
编者、作者、读者评论(摘编) 298
重视质量 突出特色 彰显功能 打造名刊——《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的办刊之路 习文 300
缘结学报三十年 潘国琪 309
我们从这里起步 童庆炳 320
编者、作者、读者评论(摘编) 322
写在《诗刊》创刊五十周年之际 龙汉山 325
我与《诗刊》 臧克家 329
诗歌,给了我追求真善美的力量 郭曰方 334
编者、作者、读者评论(摘编) 337
永远的巴金 永远的《收获》 张俊鹏 341
求真向善 革故鼎新——《收获》三代主编论 蔡兴水 郭恋东 350
《收获》杂志是我的老师 苏叔阳 371
编者、作者、读者评论(摘编) 374
“敢为天下先”的《社会科学战线》 宋应离 376
难忘的1978——《社会科学战线》创始记 王慎荣 383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学术诠释 姚文放 387
编者、作者、读者评论(摘编) 391
《十月》创刊经过 章仲锷 394
探索和创新 张兴春 397
吉祥《十月》 铁凝 401
一份刊物和一个时代 谢冕 404
编者、作者、读者评论(摘编) 411
学术期刊的一面旗帜 仲伟民 413
《新华文摘》创刊三十周年的回顾与展望 张耀铭 416
《新华文摘》,我生命的一部分 吕明灼 422
名刊背后是人才 韩庆祥 425
编者、作者、读者评论(摘编) 428
《读书》起步那几年&——深层记忆里抹不去的人和事 陈原 432
我编《读书》杂志 沈昌文 439
与《读书》结缘 陈平原 449
编者、作者、读者评论(摘编) 458
《当代》,一个美好的记忆 孟伟哉 460
满腔真情磨亿稿 一片丹心寄《当代》——秦兆阳与《当代》 王一如 466
却嫌脂粉污颜色——话说《当代》杂志 刘心武 474
编者、作者、读者评论(摘编) 477
打开窗口 了解世界 高斯 481
打开瞭望世界的一扇窗口——回眸《译林》创刊三十年 李景端 484
从稚嫩苗木到绿树成荫——我与《译林》三十年 谭晶华 488
编者、作者、读者评论(摘编) 492
《文史知识》的名刊之路 张培 495
把《文史知识》当做事业来办 杨牧之 501
我说《文史知识》卞孝萱 513
亦师亦友三十年——我与《文史知识》 王志民 516
编者、作者、读者评论(摘编) 520
培育中华演讲人才的摇篮——《演讲与口才》办刊的成功经验 安静 523
邵老爷子创业记——记演讲学家、《演讲与口才》主编邵守义 任吾 刘兆明 530
《演讲与口才》,我的大学 徐向东 541
编者、作者、读者评论(摘编) 543
后记 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