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
第一章 国外领导人才培训概览 5
第一节 国外四国领导人才培训制度 5
一、美国文官培训制度 5
二、法国文官培训制度 8
三、新加坡文官培训制度 10
四、印度文官培训制度 14
第二节 六所学院概况:各具特色的领导人才培训机构 20
一、哈佛商学院和肯尼迪政府学院:以培训国际一流领导为己任 20
二、新加坡文官学院和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从文官到为亚洲培训领导人的飞跃 22
三、法国国立行政学院和印度拉芭斯国家行政学院:招录、培训和任用相结合的培训基地 26
第二章 培训机构设置功能比较 33
第一节 领导人才培训机构设置结构比较 33
一、主要由研究机构组成的模式 33
二、院系和研究机构并重的模式 36
三、以管理机构为主的模式 37
第二节 领导人才培训机构功能特色比较 41
一、哈佛肯尼迪政府学院:重视对国际重大问题的研究 41
二、新加坡文官学院:注重培训和服务的完美结合 46
三、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研究立足亚洲发展相关问题 51
四、印度拉芭斯国家行政学院:为印度农业发展服务 54
本章小结 57
第三章 招生制度比较 58
第一节 六所学院招生制度主要模式 58
一、申请和面试相结合的模式 58
二、招录、培训和分配一体化的模式 60
三、招考和单位选派相结合的模式 61
第二节 国外文官招生制度专题研究 62
一、国外文官考试录用制度发展历史 62
二、法国国立行政学院招考制度 66
三、印度拉芭斯国家行政学院招考制度 69
本章小结 76
第四章 课程设置比较 77
第一节 哈佛商学院和肯尼迪政府学院学位课程 77
一、哈佛商学院课程 77
二、哈佛肯尼迪政府学院课程 80
三、哈佛商学院课程和肯尼迪政府学院学位课程特色分析 87
第二节 新加坡文官学院“菜单式”课程特色 95
一、新加坡文官培训主要课程领域 95
二、新加坡文官学院课程特色及其内因分析 98
第三节 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学位课程 104
一、主要的学位课程分析 104
二、学位课程特色分析 108
第四节 法国国立行政学院高级文官初任培训课程 114
一、教学内容和课程改革与发展沿革 114
二、2000年至今——新学制课程模式 123
第五节 印度拉芭斯国家行政学院行政文官初任培训课程 126
一、基础课程 127
二、专业课程 130
三、课程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135
本章小结 140
第五章 师资来源比较 141
第一节 国外领导教育培训机构师资来源主要模式 141
一、专职教师为主的模式 141
二、专职和兼职相互结合的模式 142
三、兼职教师为主的模式 142
第二节 具有典型代表的院校师资来源分析 143
一、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以专职教师为主 143
二、法国国立行政学院:以兼职教师为主 146
三、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以专职教师为主 149
本章小结 152
第六章 实习制度比较 153
第一节 哈佛商学院和肯尼迪政府学院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实习方式 153
一、实习的途径 153
二、实习的形式和内容 154
第二节 法国国立行政学院到国家重要部门锻炼制度 157
一、实习制度发展沿革 157
二、实习的指导原则 161
三、实习的种类和要求 163
四、实习的组织和管理 166
第三节 印度拉芭斯国家行政学院行政文官地方实习制度 170
一、地方实习的目标 170
二、地方实习的内容与总结 171
本章小结 172
第七章 国外领导教育常用教学方法及趋势 174
第一节 国外领导教育常用教学方法比较 174
一、讲授式教学法:领导教育中一种基本的教学方法 174
二、研究式教学法:领导教育中一种强调互动的教学方法 177
三、案例式教学法:领导教育中一种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 183
四、情景模拟教学法:模拟具体工作情境,甄别受训者能力与潜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193
五、体验式教学法:置身特定情境实战演练,锻炼和提高各项能力的教学方法 197
第二节 国外领导教育教学方法最新趋势 204
一、以培训对象的需求为导向,诊断式教学方法强调实际问题的解决 204
二、以网络学习为依托,在线学习不受时间地点限制而受到在职领导的欢迎 206
三、以学员兴趣和参与为基础,管理游戏等方法日渐兴起 207
本章小结 211
第八章 国外领导人才培训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213
第一节 国际化——培训机构不断提升其国际影响力 213
一、各培训机构采取不同措施提高自身的影响力 213
二、个案研究:法国国立行政学院国际化之路重要举措 215
第二节 个性化——培训内容满足不同培训对象的需求 221
一、满足不同的兴趣爱好,加大选修课的比例 221
二、考虑个性差异,开设“菜单式”课程 222
三、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定制式”课程 224
第三节 法制化——使培训工作做到有法可依 225
结语 227
一、干部培训以教学为主,同时应加强科研和服务的功能 227
二、有针对性地选择出国(境)培训机构,增加培训的实效性 230
三、努力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234
主要参考文献 238
后记 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