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现代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理与素质教育 1
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 1
语文教学与人的社会化 4
语文学科的工具性 5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6
洪镇涛学习语言说与语文教学的本质 6
语文教学的优化哲学 8
语文学科的地位和功能 10
语文教学 10
语文学科的教育目的 11
“语文”及语文科的工具性 12
“工具”说的偏颇及其对语文教育的误导 14
语文学科教育的多功能效应 18
现代语文战略观 20
语文教学的目的与途径 21
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 23
语文教学过程的辩证法 25
中学语文教学的继承与发展 28
中学语文教学的科学与艺术 28
语文教学的整体性 29
现代化语文教学两面观 32
语文教学的“系统观” 34
非系统理论与中学语文教学 36
模糊理论与中学语文教学 37
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与中学语文教学 39
“格式塔”理论与中学语文教学 41
乔姆斯基的语言转换生成理论与中学语文教学 43
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质 46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实施(一) 47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实施(二) 49
素质教育与中学语文教学(一) 51
素质教育与中学语文教学(二) 53
素质教育与中学语文教学(三) 56
魏书生语文教学的先行素质教育 58
高效语文素质教育 60
中学语文的素质教育·应试教育与“指挥棒” 63
中学语文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一) 65
中学语文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二) 66
中学语文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三) 67
中学语文教学由应式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四) 67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一) 69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二) 72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三) 73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四) 74
附:全国中小学语文素质教育观摩研讨会纪要 76
贫困山区普通中学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 77
全面提高中专生的语文素养 80
第二部分 中学语文教学的效率与课堂教学改革 83
教育本质与语文教学质量 83
语文教学的时效观与透明度 85
语文教学质量与语文教学效率 87
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及其评价 88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对策、途径和方法 89
语文“瓶颈”阻塞之成因及消除 90
中学语文教学效率低下的症结 92
语文教学的低效及其对策 96
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一) 98
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二) 101
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三) 102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四件宝 102
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四) 104
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五) 107
语文教学高效的途径 110
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 113
语文课堂教学的弊端 115
语文教学及其改革 117
语文教学的“高耗低效”现象 121
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基本设想 122
未来的语文课型 123
立体教学网络 126
优化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益(一) 128
优化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益(二) 130
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两点建议 132
当前考试对中学语文教学的负效应 134
现阶段中学语文教改中的训练与效率 136
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新·活·实 138
语文教学中的点线面体与教学效率 140
九十年代语文教学改革的特色与趋势 142
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七大基本流派 145
构建现代化和民族化相结合的中学语文教学体系 147
贴近生活:语文教学改革的一种趋势 149
实现语文教学领域的四个变化 151
语文教改观念上的突破 153
语文教学观念的转变 154
制约语文教改的五大因素 156
传统语文教学经验与教学改革 159
传统思维模式与现代语文教学 160
继承语文教学的优良传统 162
语文教学要敢于与传统分手 163
中学语文教学过程及其改革 165
语文教学过程的优化 167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一) 168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二) 173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三) 175
深化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一) 176
深化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二) 178
汉语文教育突破性改革 180
“大语文”的课程观 185
大语文教学观及其教学格局 187
农村中学与“大语文”教学 18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语文教学策略 191
语文教学要为新世纪人才培养服务 193
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及其改革 195
叶圣陶教学思想与语文教学改革 196
初中语文教学与适应经济建设 198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向为经济建设服务“转轨” 199
语文教育研究的封闭式倾向 203
语文学科外部领域的研究 205
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学语文教育 206
21世纪语文教育展望 208
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209
内驱力耗散与语文教改落潮 211
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中的两个偏误 213
附:北京市进一步加强与改进中学语文学科教学的意见 214
附:法国语文教学的改革:向民主化迈进 216
附:日本第三次教育改革与语文教学 218
第三部分 中学语文教学的心理基础及其运用与调适 221
最佳学习心态的构成和培养 221
语文课堂中的学生心理 222
学生的学习心理与语文教学对策 224
语文课堂学习心理的调腔 226
培养健康心理提高学习技能 227
学生心理建构与段落教学 227
课堂注意力及其调节 230
好奇心的特征及课堂运用策略 232
语文学习中“求异”心理及课堂运用 233
心理距离说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35
语文教学中的心理位置的互换 236
用心理位置互换培养学生审美感知能力 238
中学生写作心理从物理境到心理场的置换 239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奇光”现象及其运用 241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比喻·通感·移情·移用 242
语文教材里的通感现象 243
作文教学中的几个实用心理学原理 244
联想规律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46
语文教学中的想象 251
联想在作文中的作用 252
作文联想教学四法 254
多彩联想的品读 255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移植规律 257
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与迁移 259
单元教学的认知心理学意义 261
迁移规律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方式 263
从证题技能到议论技能迁移的教学途径 264
矫正说明文教学中的厌学心理 267
现代文阅读测试不良心理的矫治 268
语文教学中的心理期待与学习后进生的转化 270
如何预防语文差生的逆反心理 272
非智力因素与语文教育 273
大脑的左半球与右半球 275
语文教学开发右脑八法 276
非智力因素与“重理不轻文” 277
在作文教学中开发学生的右脑 279
情感在语文教学氛围中的地位与作用 281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283
语文教学中情感的作用 283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心理作用 285
教学中的情意心理因素及其运用 287
激发情感是语文教学的成功之路 289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知”、“情”互补 290
情感教育·审美教育·思想教育 291
情感教学与审美教学 294
语文教学怎样陶冶学生的情感 294
语文教学中的师生情感共鸣方法 295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一) 296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二) 298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三) 299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四) 301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301
阅读教学中的情绪牵引法 303
文学作品的情感教学 304
阅读教学中的情感升华方法 305
作文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306
农村学校作文教学与乡土情感培养 307
语文教学中的“情”与“趣” 308
语文教学中的性情趣比 310
审美情感的培养与文学作品的“移情”教学 311
于漪的“煽情”艺术 312
语文教学的“寓教于乐” 314
语文学科的“愉快教学” 316
使学生乐学语文的途径 316
语文教学中的“激励” 317
语文教学中内驱力的激发 318
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积极性 319
激发兴趣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322
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 323
语文课激发兴趣的心理因素 325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四法 326
激发语文学习兴趣之三个时机和五种方法 327
初一语文激发竞争心理培养学习兴趣 328
说明文教学中的兴趣激发 329
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一) 330
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二) 331
语文学习兴趣的强化 332
语文学习兴趣培养五法 334
语文学习优良兴趣品质的培养 335
语文教学中激发亢奋感的方法 337
语文教学中的性格塑造 339
语文教学中塑造健康人格的途径 341
语文教学与人格素质培养 343
第四部分 中学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345
语文能力的含义 345
语文能力的实质 346
语文能力的范畴与层次 347
语文能力的结构(一) 348
语文能力的结构(二) 349
语文能力的序列编排 351
语文的技能与技巧 351
语文整体能力研究的四种理论 352
中学生需要哪些语文能力 353
附:某初中教改试验各年级语文能力标准 355
附:某高中语文能力的体系 357
“双基”、智力与语文能力 361
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关系及其本质 362
语文“基础知识”转化为“基本能力”的过程与条件 364
语文“基础知识”与课文结合的教学思路与特点 365
语言能力训练的规律 367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能力培养 369
初一语文教学中的能力培养 372
语文能力的“训练”本意 373
单元教学与学生能力培养 376
良好班级文化行为与学生语文能力发展 377
阅读课要强化能力训练意识 380
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能力训练 380
作文教学的三个结合和三种能力培养 382
课前五分钟能力训练系列 384
复习与备考中的能力训练 385
答题技巧与能力培养 387
课内语文活动与语文能力培养 388
发展学生智力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390
课堂教学中的智力培养 392
语文教学与智力开发 393
语文教学与学生的智能发展 393
语文意识的延展及语文能力的养成 395
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四种意识” 397
开发潜力对语文教学走出怪圈的作用 398
学生课堂智能活动设计 403
教学中语境意识的培养 408
培养学生根据语境揣摩词义的能力 410
阅读教学中释义能力的培养 411
摄取生活的能力培养 412
语文观察的方法类型 414
语文观察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一) 414
语文观察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二) 415
语文观察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三) 417
语文观察中的主观因素 419
语文观察思维能力的培养 420
提高语文学习中的辩证分析能力 422
用系统观点培养语文分析综合能力 427
听说训练课与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 429
语文判断能力的培养 430
语文联想和想象能力的培养 431
语文联想能力的培养 432
词语积累和联想能力培养 433
语文教学中的想象力培养(一) 435
语文教学中的想象力培养(二) 436
语文教学中的想象力培养(三) 438
语文教学中的想象力培养(四) 439
语文教学中的想象力培养(五) 440
“空白”与语文想象力培养 442
立足教材培养语文想象能力 443
阅读教学中学生迁移能力的提高 444
语文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 447
语文教学学生适应时代的能力培养 449
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实用能力 451
依托教材强化语用能力训练八法 452
附:“初中语文实用能力培养”实验总结 456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认识生活的能力 457
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459
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培养 460
培养语文自学能力的心理基础 461
培养语文自学能力的心理条件 462
培养自学能力的基本途径 463
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一) 464
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二) 465
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三) 466
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四) 467
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五) 468
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六) 469
农村初中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471
培养语文自学能力的四个重要环节 472
自能读书与语文元认知能力培养 477
魏书生语文教学中的自控教育 479
附:建构学习主体 全面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实验报告) 480
文言文自读能力训练 483
现代文阅读应试能力的现状与对策 485
语文质疑能力的培养 486
语文探索研究能力培养八法 488
语文教学中的“悟性”培养(一) 491
语文教学中的“悟性”培养(二) 493
语文教学中的“悟性”培养(三) 494
开发学生创造力是语文教学的职能 496
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的表现特征 497
在语文教学中开发学生创造力的途径 498
导读课中的创造能力培养 499
第五部分 中学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语文思维方法训练 503
思维形态与语文教学 503
常见语文思维方法十种 504
中学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思维活动及其关系 505
中学语文教学培养思维能力的意义 509
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的教改实验的内容与方法 510
中学语文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一) 512
中学语文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二) 513
中学语文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三) 515
中学语文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四) 517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思维品质的培养(一) 519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思维品质的培养(二) 521
议论文写作教学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522
在情境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 523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一) 525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二) 527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三) 529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四) 531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五) 533
优化语文思维“五要” 534
语言和思维训练在语文教学中的核心作用 536
思维质量与语言训练 538
思维能力培养与语言训练 539
思维与表达的差异与语言训练三要 541
语言和思维的同步训练 542
口语训练中的思维训练 544
中学语文思维训练八法 545
语文教学中怎样选准学生思维的突破口 546
语文教学中哲理思维圈的拓展 547
语感思维及其训练 549
语文课促进学生思维的几种手段 550
设计抢答激活思维 551
接通学生思维断路的几种方法 553
两种思维相结合进行教学 554
语文教学中的空白艺术思维能力培养 554
语文教学中的图形的思维与运用 556
语文教学中的直觉思维能力培养与训练 558
语感与直觉思维训练 560
阅读教学中思维训练的发散与聚焦 562
语文教学中的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563
语文教学中的求异思维培养与训练(一) 565
语文教学中的求异思维培养与训练(二) 566
作文教学中的发散思维与辐合思维训练 567
点拨教学的思维起点 568
语文教学中的逆向思维训练 570
引导学生正确运用逆向思维 571
语文教学中的模糊思维与模糊语言 573
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灵感思维能力 574
语文课堂思维教学结构 575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思维导练法 577
中山正和的NM法与思维训练 580
说明文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581
议论文教学中的思维能力培养 584
议论文写作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587
议论文写作中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589
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590
中学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一) 591
中学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二) 593
中学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三) 595
中学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四) 596
中学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五) 597
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三法 598
语文教学中的创造性形象思维能力培养 599
文言文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活动与培养 602
第六部分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605
文以载道与中学语文教学理念 605
语文阅读教学“教书育人” 606
语文课教学中的思想教育途径 607
中学语文有机渗透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608
多学科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610
语文教学与道德教育 611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613
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科学性 613
语文课确定德育渗透目标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614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原则 615
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机”和“有度” 616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实施(一) 618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实施(二) 619
语文教学与传统美德教育 620
语文学科的特点与德育渗透 621
语文课实施德育六法 622
记叙文讲读课的德育渗透流程 623
寓德育于诗词教学之中 626
语文阅读教学德育渗透两法 627
日记渗透德育的方法 628
文言文教学的德育渗透(一) 629
文言文教学的德育渗透(二) 631
语文课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含义与操作 633
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635
语文教学的思想教育途径 637
语文教学渗透思想教育的艺术 640
语文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适度 642
语文教学实施思想教育的激情 643
语文的隐形思想教育 645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实施(一) 645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实施(二) 646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实施(三) 647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实施(四) 649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实施(五) 651
语文课渗透思想教育六法(一) 652
语文课渗透思想教育六法(二) 653
语言教学中的思想教育 654
语文教学中的唯物辩证法教育 656
语文教学中的世界观教育 657
语文教学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四重境界” 658
语文课堂教学中思想教育的偏向 659
附:中小学语文学科思想政治教育纲要(试用) 660
第七部分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663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663
“语文美育”的崛起 664
语文课堂教学的审美效应 665
语文教学的审美化 667
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669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途径 670
布洛克的“中介美学”与语文教学 672
语文教学的灵性——审美 674
语文美育的性质 676
语文美育的系统过程 677
语文美育的实施原则 678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九种方式 678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与学生能力培养 680
感知:美育的基本途径 681
目标导入美教四法 682
语文课审美教育的手段 683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一) 685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二) 687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三) 688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四) 690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五) 691
语文教学中审美意识的渗透 692
语文教材运用与审美教育 693
语文教学中的自然美到神韵美 695
语文美感:教学体味想象共鸣 696
语文课堂教学的精约美 698
阅读教学中审美情趣的培养 699
诗歌教学中的美感效应 700
语文课美育入境八法 702
语文教学美育的困境和出路 704
“丑”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效应 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