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政策合法性的历史》PDF下载

  • 购买积分:1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孙万怀著
  • 出 版 社:北京:法律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511888037
  • 页数:645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中作者发现并归纳了当前我国刑事法治过程中呈现的问题,结合刑事法治的基本理念重新解读了刑事法治与刑事政策的博弈历史,并在理清刑法与刑事政策的基本区别之基础上,完成了对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的合理归位。

序言:刑事政策研究主旨的检讨与理论自觉 1

第一章 刑事政策范畴界定及其与刑法的基本界分 1

1.刑事政策的基本内涵 2

2.刑法的实质到底是什么 6

3.刑事政策的基本特性及其与刑法的基本界分 11

4.刑事政策之于刑事法治的意义 17

第二章 中国古代刑法与刑事政策的博弈 22

1.中国古代刑事政策与刑法关系博弈的第一次高潮——“法、势、术”结合 25

1.1 法与势的结合 25

1.2 法、术、势的结合——法律成为权术的附庸,政策呈现极端化 29

1.3 “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法律追求明确和公开,政策讲求模糊和秘密 32

1.4 策法合体的具体演练 35

2.法家思想的发达实际上是与儒家政策博弈的结果 45

2.1 法家一准于法,儒家一准乎礼 45

2.2 秩序的建立是否需要终极价值对绝对权力的制衡 49

2.3 如何看待君权和民众的关系 57

2.4 文化禁锢与弃绝人伦 59

2.5 法治择向与政策择向的重要命题:非鞅与颂鞅——一场千年不休的论争 64

2.6 政策择向是基于对不同体制的认同——《盐铁论》的启发 81

3.政策转型的核心内容——以礼入法 92

3.1 为礼化刑事政策寻找精神源头 93

3.2 为法律的正当性寻求支点——自然主义基础 100

3.3 刑事政策的异化——儒家的原教旨主义化 106

3.4 政策教旨化的结果——刑法伦理化 123

第三章 新中国刑法与刑事政策关系的潮起潮落 146

1.新中国成立之初刑事法制的创制与政策冲动 147

1.1 刑事法治的择向 148

1.2 刑事法规的初创以及与政策、运动的结合 154

2.刑事法制遭遇重创与政策治理被极度扩张 162

2.1 对于法律规范性的一次深情回眸 162

2.2 “文革”期间刑事法制名存实亡,政策成为刑事制裁的指导思想 164

2.3 刑事法制重创导致的冤假错案之典型体现 167

2.4 刑法理论的独立性丧失,被政治理论所统筹 171

3.拨乱反正的政策与刑法的颁布实施 172

3.1 纠正冤假错案 172

3.2 法治替代政策的起步——1979年《刑法》的制定和发展 174

3.3 刑事政策的变化与反思 178

3.4 研究逐步跳出刑法学理论为政策服务的窠臼,为政策研究的规范化提供了可能 189

4.刑法的规范性逐步得到尊重 191

4.1 1997年《刑法》的价值转变 191

4.2 罪刑法定原则入法释明了刑法与刑事政策关系 195

4.3 政策地位的下降对刑法研究的影响以及理论对规范性理论的追求 197

5.刑法修正与刑事政策关系的新发展 199

5.1 刑法修正案的出台——立法正当性与规范性选择 199

5.2 刑法立法解释得到重视,有利于厘清司法政策与刑事法律之间的关系 200

5.3 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提出及其与刑法的关系 201

第四章 共同信守的准则——人道与宽容 205

1.刑事法治的基本准则——刑罚人道主义 207

1.1 刑罚人道主义的价值基础 207

1.2 刑罚人道主义的内涵与基本特征 210

2.罪刑法定遭遇到的困境与通过刑罚人道主义方式的补足 214

2.1 对罪刑法定价值基础的质疑 214

2.2 追求罪刑确定所导致的“文字困境”与和谐化的解决出路 217

3.刑罚人道主义在刑事政策领域的具体体现——权力的宽容对待 225

3.1 中西方法治语境下宽容的表现及其演进 227

3.2 宽容是刑事法治中权力的道德要求 237

3.3 刑事法治领域权力宽容的价值——司法与立法的互补 244

4.典型表达例之一:从李庄案看刑法的明确与政策的宽容 259

4.1 立法是如何体现不宽容对待的 260

4.2 可以宽容对待的刑法理论路径 266

4.3 可以被宽容对待的“正、反、合”的理论基础 272

4.4 司法宽容是不合理条款合理化的出路 279

5.典型表达例之二:从重罪刑事和解的实践看宽容的边界 281

5.1 死刑案件和解是如何导致宽容泛滥的 282

5.2 对犯罪的宽容是有边际的,不应将生命作为砝码 287

5.3 死刑不是依靠被害人的宽容来有效减少的,也无须用和解来做注脚 295

5.4 依靠被害方的宽容实质上是国家对责任的推卸 302

5.5 实现宽容延伸出的具体规则合理性问题:刑事和解的入法路径 307

第五章 刑事立法正当性与刑事政策的合法性的协调 317

1.合法性的基本理论及其在刑事领域的展拓 318

1.1 合法性的基本范畴 318

1.2 刑法的合理性标准是刑法的善法要求和规范属性 321

1.3 自然法的普遍性为实定法的正当性提供了理论基础 323

2.刑法规范的追求表现为对法律内在正当性要求的肯认 349

2.1 刑法的平等适用要求 349

2.2 刑法应当具有公开性 362

2.3 刑法禁止重法效力不溯及既往 367

2.4 刑法规范的明确化 371

2.5 刑法内部的协调性 395

2.6 刑法规范的现实性和可操作性 402

2.7 刑法的稳定性要求 412

2.8 忠实适用刑法,保持司法和刑法的一致性 432

2.9 协调理解刑法正当性要件之间的关系 435

3.政策以合法性为依据——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沦为“口袋罪”为例进行的分析 436

3.1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成为“口袋罪”的症候 436

3.2 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口袋化的社会背景——刑事政策的价值取向不同解读 441

3.3 对于规范主义抛弃的必然结果是罪名的口袋化 448

4.立法正当性与政策合法性的协调——以死刑为例 461

4.1 死刑相对合理性(正当性)论的实质与困境 461

4.2 将特殊文化传统、文明程度与死刑存废相关联是知识者的思想矛盾的体现 465

4.3 废止死刑——权力意识的更新是原因,知识者的不妥协是动力 469

4.4 政策对于法律正当性的补足——死刑司法控制的合理性和应然性 474

第六章 立法过度回应刑事政策的主旨检讨 486

1.传统刑事政策观与刑事政策学说的结合所隐含的风险——“以策入法” 487

1.1 基础概念的逻辑失措为“以策入法”提供了庇护所 487

1.2 政策与立法的合法性分歧 492

2.从立法与政策的博弈过程看刑事立法对刑事政策回应的得失 497

2.1 一个法制系统内部是政策主导还是法治主导与对法制的主旨看法有关 498

2.2 我国当代刑事法治发展的博弈过程显然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500

2.3 刑事政策法治化的风险 504

3.刑法立法不应属于目前政策观所直接作用的领域 506

3.1 立法遵行正当性(广义合法性),政策遵循合法性 506

3.2 立法源于公意形成,而政策则是由权力主导 507

3.3 立法具有稳定性,而政策具有功利性 509

4.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错误的“背书”与纠正 511

4.1 对于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理解之乱象及背离 512

4.2 在追根溯源中对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做出合理定位 519

4.3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作为司法政策的法律逻辑和形式逻辑 535

4.4 谁有权解释政策 540

第七章 博弈中的交互——权力、知识和民众情感 542

1.谁之犯罪——政策与情感的交错 545

1.1 “安提戈涅之怨” 545

1.2 形异实同的道德选择——“大义灭亲”与“亲亲相隐”所揭示的政策观 553

2.知识与权力的分歧和博弈 563

2.1 一份专家意见引发的风波 563

2.2 “必须生活在边界的另一头”——知识为谁而独立 569

2.3 从知识分子的独立性特征来分析知识在刑事法治中的作用 581

2.4 知识对政策的一次典型影响——吴英案的司法过程 584

3.知识与民意的关系 591

3.1 知识分子和民众的分离已经毋庸置疑 591

3.2 引导民意、开启民智实际上是一个似是而非的命题 597

4.民意在刑罚权运作中的解构 602

4.1 在刑法领域如何解构民意 605

4.2 定罪量刑过程中排除民意的特殊性要求 615

4.3 刑事审判独立情形下民意才能被真正排除 628

4.4 宣告刑超越刑法的进一步考察——民意乎?权意乎? 635

5.在权力、知识与情感的交错中坚守法律信仰 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