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选凡例 1
题材选择作家——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殷白 1
王群生小说创作散论&杨甦 9
雨田诗的语言探索&石天河 18
“预言”(一)——抗战文艺断想&蒋洛平 25
何其芳在重庆的三组杂文&林彦 30
寥落晨星——重庆女性作家片论&吴向北 37
形象思维是对世界的艺术掌握——评形象思维对抽象思维的依存论&苏鸿昌 53
关于异化和人道主义问题的思考&苏鸿昌 63
现实主义与文艺家的思想武装——与石天河同志商榷&李敬敏 74
地域自然环境与地域文化和文学&李敬敏 79
现实主义和超实主义相结合——当代世界文坛一股引人注目的新潮流&林亚光 83
方敬诗歌创作片论&刘扬烈 96
评“战国派”的文艺观&戴少瑶 107
文学创作中的题材问题——鲁迅《关于小说题材的通信》及其他&敖忠 119
大后方文学概论&苏光文 127
窒息散文创作的僵化模式——“形散神不散”异议&傅德岷 137
冯至与德国文学&杨武能 143
歌德与中国现代文学&杨武能 149
臧克家:新诗文体建设的重镇&吕进 156
文化转型与中国新诗&吕进 175
区域文化视角下的重庆文学&吕进 180
“文艺从属于政治”是不科学的命题&曹廷华 193
加拿大文学在中国的接受&蓝仁哲 201
冉庄山水诗及其评价&彭斯远 212
世纪之交的重庆儿童文学&彭斯远 216
现代格律诗的无限可操作性&万龙生 222
再现历史风云中的英雄情怀——评黄济人新作《重庆谈判》上部&老谭 235
新诗形式理论中“顿”概念的渊源及演变&陈本益 241
全球化与区域文化和文学&杨星映 250
符号化人物群体的衰落及其当代文学意义&程地宇 254
新时期文学批评的思维走向&黄良 263
梁上泉音乐文学创作的民间影响&赵心宪 274
论周作人与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王泉根 290
《原野》简论&胡润森 305
区域文学刍议&郝明工 316
陪都文学与“重庆形象”变迁&郝明工 320
文学革命的理论基石:进化论文学观&朱丕智 333
论中国“幽默”的理论形态——兼论林语堂的“幽默”说&王定天 343
抗战时期重庆文学的战时性&靳明全 355
日本和歌与郭沫若早期诗歌&靳明全 360
土家族民歌的审美特征初探&黄洁 370
灵魂拷问链条上的一个重要缺环&张育仁 379
话说“中锋”&毛翰 390
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现代性形成的历史轨迹&王晓初 397
先锋文学创作中的审丑现象&董小玉 414
女性作家个人化写作的精神困境&董小玉 419
从边缘到中心——词、曲、小说的文体变迁与知识分子话语转型&张荣翼 426
文学经典机制的失落与后文学经典机制的崛起&张荣翼 444
当代意识形态与新中国文艺政策&周晓风 457
世界文学、国别文学与区域文学&周晓风 469
从浩然现象看“文革”文学研究模式&代迅 474
民粹主义与中国现代文艺思潮&代迅 479
论何其芳诗歌叙事因素的迁移&谢应光 491
“荒原”之风:T.S.艾略特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董洪川 498
梁平的诗歌世界及其建构方式&蒋登科 512
论九叶派诗歌的戏剧化追求&蒋登科 521
基督教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学&王本朝 535
论老舍小说文体形式的自觉与创造&王本朝 547
金庸小说第三次修改:从“流行经典”到“历史经典”&韩云波 556
论穆旦与中国新诗的现代特征&李怡 564
论“学衡派”与五四新文学运动&李怡 579
“反本质主义”文艺学是否可能?——评一种新锐的文艺学话语&支宇 597
后记 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