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审计理论与方法 3
第一章 总论 3
第一节 概述 3
第二节 审计的职能、地位和作用 14
第三节 审计分类 20
第二章 审计组织与审计法律责任 29
第一节 国家审计机关 29
第二节 内部审计机构 35
第三节 社会审计组织 37
第四节 防范法律责任风险的对策 42
第三章 审计准则、质量控制标准和职业道德 45
第一节 审计准则 45
第二节 质量控制标准 57
第三节 审计职业道德 60
第四章 审计目标和审计程序 67
第一节 审计目标 67
第二节 审计程序 71
第五章 审计标准、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 87
第一节 审计标准 87
第二节 审计证据 89
第三节 审计工作底稿 97
第六章 审计取证方法 103
第一节 审计取证模式 103
第二节 审计取证的基本方法 106
第三节 审计取证的具体方法 109
第七章 内部控制及其测评 115
第一节 内部控制概述 115
第二节 内部控制要素 118
第三节 内部控制测评 122
第八章 审计抽样 131
第一节 审计抽样概述 131
第二节 审计抽样的基本程序和样本选取方法 135
第三节 统计抽样方法在内部控制测试中的具体运用——属性抽样法 141
第四节 统计抽样方法在实质性测试中的具体运用——变量抽样法 145
第九章 审计报告 149
第一节 审计报告概述 149
第二节 国家审计的审计报告 151
第三节 内部审计的审计报告 158
第四节 社会审计的审计报告 159
第十章 效益审计 165
第一节 效益审计概述 165
第二节 效益审计程序 167
第三节 效益审计方法 170
第十一章 计算机审计 177
第一节 计算机审计概述 177
第二节 电子数据审计 180
第三节 信息系统审计 188
第十二章 审计管理 197
第一节 审计管理概述 197
第二节 审计计划管理 199
第三节 审计质量管理 203
第四节 审计风险管理 206
第五节 审计档案管理 209
第六节 审计管理的基础工作 212
第二部分 企业财务审计 217
第一章 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 217
第一节 本业务循环的性质 218
第二节 业务循环内部控制测评和审计目标 223
第三节 营业收入审计 227
第四节 应收款项和其他相关账户审计 232
第二章 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 245
第一节 本业务循环的性质 245
第二节 业务循环内部控制测评和审计目标 250
第三节 应付款项审计 255
第四节 固定资产审计 258
第三章 生产与存货循环审计 267
第一节 本业务循环的性质 267
第二节 业务循环内部控制测评和审计目标 271
第三节 产品成本审计 274
第四节 存货审计 284
第四章 薪酬业务循环审计 291
第一节 本业务循环的性质 291
第二节 业务循环内部控制测评和审计目标 295
第三节 应付职工薪酬审计 297
第五章 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 305
第一节 本业务循环的性质 305
第二节 业务循环内部控制测评和审计目标 310
第三节 所有者权益审计 316
第四节 举债筹资审计 323
第五节 投资审计 331
第六章 货币资金审计 339
第一节 本业务的性质 339
第二节 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测评和审计目标 342
第三节 现金与银行存款审计 345
第四节 外币业务与其他货币资金审计 351
第七章 财务报告审计 355
第一节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测评和审计目标 355
第二节 个别财务报表审计 360
第三节 合并报表和分部报告审计 375
附录一: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 383
附录二:审计专业技术初、中级资格考试规定 431
附录三:审计专业技术初、中级资格考试实施办法 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