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1
第一章 佛教的起源 1
第一节 由人成佛的释迦牟尼 1
第二节 毕生弘法的释迦牟尼 3
第三节 晚年示病的释迦牟尼 6
第二章 佛教的核心理论 10
第一节 缘起论 10
第二节 五蕴 14
第三节 十二因缘 16
第四节 四谛 19
第五节 因果论 23
第六节 三法印 24
第三章 佛教在印度的演变 26
第一节 印度佛教的发展阶段 27
第二节 印度佛教的衰落阶段 34
第三节 印度佛教的初步复兴 36
第四章 佛教在中国的传入和演化 39
第一节 佛教的初传 40
第二节 佛教的传入方式 43
第三节 中国佛教的主要宗派 59
第五章 佛教的神化 182
第一节 佛教的神化体系 184
第二节 佛教是如何被神化的 216
第六章 佛教寺院、僧人、仪式、居士 235
第一节 佛教寺院 235
第二节 佛教僧人 247
第三节 佛教仪式 257
第四节 佛教居士 261
第七章 佛教理论的争议和圆融 266
第一节 内核无神论和体系有神论之间的争议圆融 267
第二节 实在净土说与唯心净土说之间的争议圆融 270
第三节 现实戒贪欲与往生求享受之间的争议圆融 272
第四节 众生平等与无法避免杀生之间的争议圆融 277
第五节 阿赖耶识与佛教根本教义之间的争议圆融 279
第六节 现世人伦道德与往生投胎之间的争议圆融 281
第七节 寺院经济行为与戒利脱俗的争议圆融 284
第八节 破除执着与人生理想追求之间的争议圆融 287
第八章 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290
第一节 佛教与中国思想的交融 290
第二节 佛教与中国哲学的交融 292
第三节 佛教与中国伦理的交融 292
第四节 佛教与中国文学的交融 294
第五节 佛教与中国艺术的交融 296
第六节 佛教与中国民俗的交融 299
第九章 佛教未来之趋向 302
第一节 从过去重往生向今生现世转化 304
第二节 从过去重西天净土向人间净土转化 308
第三节 从过去重转世轮回向本世报应转化 312
第四节 从过去重教条戒律向积极戒律转化 317
第五节 从过去重传统说法向现代弘传转化 322
第六节 从过去重迷信畏佛向诚心敬佛转化 324
第七节 从过去重神秘禅定向科学禅修转化 328
第十章 佛教大事记 332
后记 364
主要参考书目及资料 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