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群源流 1
1.江南对虎神的崇拜——兼探虎方之地望&郭静云(台湾中正大学历史系) 1
2.岭南总名陆梁出自越语说新证&周运中(厦门大学人文学院) 28
3.百越民族考古学文化考证瑶族千家洞在灌阳——瑶族千家洞问题研究之九&盘立(广西桂林靖江王陵博物馆) 盘福东(广西桂林博物馆) 35
4.南越国内的汉越文化融合例证&张启珍(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46
5.略论闽越族与南岛语族的关系&朱燕英(福建省昙石山遗址博物馆) 57
6.以吴简为例看叛逃人口与山越关系&张玉林(广西防城港市博物馆) 63
7.六朝时期东南地区族群关系综说&林校生(福建宁德师范学院畲族文化研究所) 69
8.从考古资料探讨黎族族源&郝思德(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黄兆雪(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博物馆) 81
9.试论黎族历史文化的形成发展及其特点&高泽强(海南三亚琼州学院) 92
10.瓯越名城温州历史上的王国、开拓、海防&龚剑锋、宋文犇(浙江师范大学) 100
11.再论木佬即仡佬&吴国富(广西民族大学) 陈明君(云南大学) 108
12.畲民最早入迁景宁时间辨析——雷进裕等人于明万历年间而非唐永泰二年迁入景宁&雷必贵(厦门大学人文学院) 119
文化内涵 130
13.华南“洞穴人家”的文化性质&佟珊(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130
14.汉至南朝岭南地区的陆路交通工具&蒋廷瑜(广西文物考古研究所) 143
15.瘴疠保护西瓯、骆越人及其后裔得以存在繁衍&范宏贵(广西民族大学) 152
16.从口头传统看侗台语族的鳄崇拜及其遗存&李斯颖(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158
17.试析侗族龙纹饰的文化内涵及造型艺术&周羽(广西桂林博物馆) 168
18.壮族山歌当下的生境与传承现状——以桂西那贯屯的田野调查为例&平锋(广西艺术学院人文学院) 177
19.“道体”师用:广西上林县西燕壮族师公《大斋请圣科》分析&覃延佳(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 186
20.试析黎族有关文身的神话、传说与歌谣&王献军(海南师范大学) 194
21.从文化边缘到耕读传家——浙南培头村钟姓畲族的历史抗争&王逍(浙江师范大学国际学院) 204
22.桂林宋代“判隅知寨碑”初探&蓝冰(广西临桂县文物管理所) 217
23.“苗图”浅议&干小莉(云南民族大学) 225
考古研究 231
24.海南岛昌化江流域史前文化及相关问题&何国俊(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231
25.台湾海峡两岸史前聚落的扩张和海洋适应&程玲(福建厦门市博物馆) 240
26.马岭文化的初步分析&黄运明(福建博物院文物考古研究所) 252
27.浅论闽西山地的浮滨文化——以长汀河田镇赢坪、山塘坑遗址墓葬资料为中心&张闻捷(厦门大学人文学院) 范雪春、王芳、危长福(福建博物院考古研究所) 273
28.浮滨文化玉(石)器中的夏商因素&石荣传(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286
29.广东横岭山墓地墓葬布局初探&游晓蕾(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299
30.试论广西古代崖洞葬中的独木棺&彭书琳(广西文物考古研究所) 310
31.湘北地区商至西周时期的器物模仿现象——兼谈早期越式鼎的出现背景&盛伟(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323
32.越国贵族墓葬的文化因素与文化性质&葛琮源、曹峻(上海大学历史系) 333
33.华南秦汉越人窄坑墓&刘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344
34.越南Mán B?c陶鼓刍议&卢智基(香港中文大学) 358
35.百越“乐制”初探&付琳(厦门大学人文学院) 366
36.闽北六朝墓葬与族群变迁——以建瓯东峰六朝墓葬为例&王新天(厦门大学人文学院) 376
37.东南地区六朝墓葬中的越文化因素&刘中伟(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