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缘何提出“地球的圆涌构造”(circular surge structure)概念 1
第二节 圆环(柱、筒)状地质结构的研究历史 1
第三节 地幔热柱构造的研究现状 10
第四节 圆环柱状辐向交织重叠是地壳-地幔的主体结构 18
第五节 地壳-地幔协同的深源强爆热动力学 18
第二章 圆涌构造的地质学研究 20
第一节 圆涌构造的理论模型 20
第二节 圆涌构造的岩石、矿物和物质性态的研究 22
第三节 圆涌构造的岩浆背景 25
第四节 圆涌构造的几何形态类型 26
第五节 古老结晶基底(克拉通)的圆涌构造分析 28
第六节 孪生对偶(Y形)岩体、通道 37
第七节 圆涌构造的基本特征 40
第八节 圆涌构造与深部地质结构 42
第九节 圆涌构造的动力学机制与时空发展演化 45
第十节 发现、鉴别圆涌构造的地质、地貌、第四纪地质及其他景观标志 48
第三章 圆涌构造与矿产资源、地质力能的开发 52
第一节 矿床学评论 53
第二节 圆涌构造成矿作用基本特征 69
第三节 用圆涌构造理论分析矿床的实例 74
第四节 深源石油、天然气及相关矿产资源 84
第五节 开发地内地质能源 99
第四章 全球生态环境变化的地内深源强热动力学背景 101
第一节 地球的地质环境 101
第二节 地球的大气环境 103
第三节 地球的水环境 104
第四节 地球的海洋环境 107
第五节 陆地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 109
第六节 地质作用的贯通穿层现象 110
第七节 生态环境中的地质污染与自然污染 114
第五章 地球灾害事件与深源强热动力学 115
第一节 地内强爆灾害 117
第二节 地震的实质是地内热核强爆炸 119
第三节 火山灾害 123
第四节 气象灾害 124
第五节 其他地质灾害 126
第六节 海洋灾难 127
第七节 地气、地火、地电磁等灾害 128
第八节 百慕大三角海空罹难区与UFO、USO事件 129
第六章 类地星体上的圆环状旋涡结构 131
第一节 星际空间的旋涡 131
第二节 地球圆涌构造的太阳天文学佐证 131
第三节 月球上的环形山 132
第四节 类地行星的圆环形结构对比 133
第五节 20亿年前的奥克洛原子反应堆 134
第六节 关于深源圆涌与外星撞击的讨论 135
参考文献 140
陈荫祥论文选辑 143
发展地球科学大体系理论 开拓人类文明的新前程 143
开展灾害科学大体系的研究 147
全球生态环境变化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与遥感探索监测途径 149
生态环境的广义地质科学背景 152
探索地球科学大体系理论 开拓人类文明的新前景 154
开展灾害学研究 保障人类生存与发展 157
开展自然灾害学研究 探索地球环境安危 163
漫话地壳的环形结构 165
建议开展灾害学及灾害防御体系研究 166
遥感技术促进着我国地质矿产调查的发展 167
我国航空地质遥感科技的开创和发展 174
基于遥感资料的地质理论创新——“地球的圆涌结构与深源高能强爆热动力学”理论的30年回顾展望 183
The Gravity Sliding Structure of Qinghai-Xizang Plateau and Its Adjacent Area&Chen Yinxiang 185
Application of Remote Sensing to Seeking Blind Ore Deposits in the Middle-Lower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Chen Yinxiang 195
陈荫祥访谈录 204
人世沧桑 不虚此生——记我国遥感地质创始人陈荫祥教授&林乔 204
用飞机和卫星作放大镜观察地球的人&张忠达 206
尊重科学 研究科学 救灾减害——访中国灾害学专家陈荫祥教授&褚智源 208
陈荫祥教授谈:尊重科学 救灾减害&褚智源 210
附录 211
附录1陈荫祥历年参加科研项目及完成报告一览表 211
附录2陈荫祥公开发表的论文一览表 213
附录3陈荫祥未公开发表的论文一览表 214
附录4陈荫祥在青藏高原专题研究中的工作&陈荫祥记述 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