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科学素质与科学发展观 1
第一节 全民科学素质建设 2
一、什么是科学素质 2
二、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作用和意义 4
三、《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产生的背景 7
四、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理念和措施 12
五、“十二五”期间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工作要求 16
六、北京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十二五”规划 18
第二节 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21
一、发展观的历史渊源 21
二、科学发展观的产生和内涵 27
三、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30
四、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是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 36
第二章 科学精神 49
第一节 弘扬科学精神 50
一、科学精神的作用 50
二、科学精神的内涵 50
三、科学精神的现实意义 58
第二节 辨别科学与伪科学 59
一、科学与伪科学 59
二、巫术与早期科学 62
三、近代科学与迷信 64
四、启蒙时期迷信的科学伪装 66
五、颅相学和招魂术 70
六、伪科学和现代迷信 74
第三章 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 77
第一节 科学思想 78
一、科学思想的含义 78
二、科学思想的作用 78
三、科学思想的发展 80
第二节 科学方法 84
一、科学方法及其意义 84
二、观察和实验方法 90
三、社会调查方法 91
四、系统方法 93
五、创新方法 94
第四章 科学决策、管理和科技战略与规划 97
第一节 科学决策 98
一、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应提高科学决策能力 98
二、科学决策及其判别 98
三、实现科学决策的条件和程序 100
四、科学决策的方法和支持系统 103
五、科学应对突发事件 104
第二节 科学管理 107
一、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应提高科学管理能力 107
二、科学管理的产生和发展 107
三、科学管理的原理 110
四、科学管理的特征 111
五、科学管理的基本职能 112
第三节 科技战略与规划 113
一、我国科技战略与规划 113
二、“三个北京”建设 118
三、北京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 125
四、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 129
第五章 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 133
第一节 古代科学技术 134
一、东方明珠——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134
二、理性之光——古希腊罗马的科学技术 136
三、沟通与传承——阿拉伯人的科学技术 138
四、在黑暗中前行——欧洲中世纪的科学技术 139
第二节 近代科学技术 140
一、近代科学革命和基础科学体系的形成 140
二、近代技术革命和蒸汽机、电力的应用 144
三、李约瑟难题——中国为何未产生近代科学 146
四、中国对近代科学技术的学习与引进 151
第三节 现代科学技术 157
一、19世纪末的科学理论危机和新科学革命的曙光 157
二、现代科学革命和基础科学的发展 158
三、新的系统科学的兴起 161
四、现代高新技术 163
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前瞻 174
第六章 当今科技前沿的若干进展 179
第一节 空间科学技术的新进展 180
一、空间科学技术再度辉煌 180
二、中国“嫦娥二号”探月卫星 182
第二节 生命科学技术及其伦理问题 184
一、人造生命诞生 184
二、个人基因图谱解读 187
三、干细胞移植技术 188
四、认识端粒酶 191
第三节 高能物理与电子通信技术 194
一、大型强子对撞机 194
二、光纤电缆 196
三、三网融合 198
四、云计算 200
五、高性能计算机 202
第四节 新兴能源技术 204
一、太阳能 204
二、风能 207
三、海洋能 208
四、地热能 210
五、核能 211
第七章 世界科学活动中心及其转移 215
第一节 世界科学活动中心 216
一、历史上的技术与科学活动中心 216
二、近现代世界科学活动中心及其科学兴隆期 217
第二节 近现代世界科学活动中心的转移 220
一、意大利科学的兴盛与文艺复兴 220
二、英国科学的发展与资产阶级革命 223
三、法国科学的发展与启蒙运动 225
四、德国科学的发展与社会改革 227
五、美国科学的崛起与人才引进和“大科学”体制 230
第三节 未来的科学活动中心 234
第八章 科学健康生活 237
第一节 健康和健康城市 238
一、健康——人生最大的财富 238
二、健康城市建设——应对城市化给人类健康带来的挑战 239
三、建设“健康北京”——北京开展健康城市建设势在必行 241
第二节 提高自身健康素质 242
一、当前公务员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 242
二、警惕亚健康,远离过劳死 244
三、学会给自己减压 247
四、办公室健康三大要点 249
五、坚持健康四大基石,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250
六、学会自我管理健康 257
附录 261
附录1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 262
一、前言 262
二、方针和目标 263
三、主要行动 264
四、基础工程 270
五、保障条件 275
六、组织实施 277
附录2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 278
一、中关村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基础和形势 280
二、总体要求与发展目标 282
三、提升持续创新基础能力 286
四、搭建产业创新发展平台 289
五、集聚整合核心创新要素 293
六、推进开放创新与合作 296
七、统筹规划空间布局 298
八、营造创新友好环境 302
参考文献 307
后记 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