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1
一 研究背景 1
二 研究意义 4
第二节 研究综述 5
一 对工业反哺农业理论的研究 5
二 对广西工业反哺农业实践的研究 11
第三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12
一 反哺 12
二 工业反哺农业 13
三 农业补贴 15
第四节 研究内容、研究思路与方法 16
一 研究内容 16
二 研究思路与方法 19
第二章 工业反哺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21
第一节 弱质农业对弱势工业的哺育 22
一 农业要素对初期工业化的贡献 22
二 农业产品对初期工业化的贡献 34
三 农村市场对初期工业化的贡献 37
第二节 弱质农业需要强势工业的反哺 39
一 农业小部门化的要求 39
二 农民增收的要求 46
三 农业及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51
第三节 发达国家普遍实施工业反哺农业 58
一 美国 59
二 欧盟 60
三 日本 63
四 韩国 65
第三章 协调发展论:工业反哺农业的理论基础 67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工农关系的论述 67
一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论述 67
二 苏联领导人的论述 70
第二节 西方经济学家关于工农关系的论述 72
一 古典学派的论述 72
二 发展经济学家的论述 76
第三节 中国领导人及学者关于工农关系的论述 82
一 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论述 82
二 学者的论述 88
第四章 农业补贴:国外工业反哺农业的基本经验 90
第一节 典型国家农业补贴政策的演进 90
一 美国农业补贴政策变化 91
二 欧盟农业补贴政策演变 94
三 日本农业补贴政策变化 98
四 韩国农业补贴政策变化 101
五 印度农业补贴政策变化 103
第二节 国外农业补贴政策工具 106
一 价格支持类 106
二 收入补贴类 112
三 边境措施类 115
四 其他类 118
第三节 国外农业补贴的效应 122
一 积极效应 123
二 消极效应 127
第五章 全面免征农业税:中国工业反哺农业序幕拉开 131
第一节 经济发展进入工业反哺农业阶段的标志 131
一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相对地位大幅度下降 132
二 农业部门的就业人数在社会总就业人数中所占的份额大幅度变小 133
三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份额大幅度上升 134
四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大幅度提高 135
第二节 学者对中国工业反哺农业可行性研究 136
一 2004年及之前的研究 136
二 2005—2006年的研究 140
第三节 中国工业反哺农业序幕正式拉开 144
一 不断强调“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 144
二 “两个趋向”论断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的提出 145
三 全面减免农业税 147
第六章 因地制宜:广西工业反哺农业的实践探索 149
第一节 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150
一 财政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的规模 150
二 财政对农业基础设施投入的强度 154
三 财政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的结构 155
第二节 对农村教育、文化和卫生的投入 168
一 发展农村和农业教育 169
二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174
三 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 176
第三节 深化农村和农业经营体制改革 183
一 不断完善家庭承包责任制 184
二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186
三 推进农业产业化 188
四 不断完善农业补贴制度 190
第四节 加强农村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193
一 加强石漠化综合治理 193
二 防治工业“三废”对农村和农业的污染 196
三 加强农业环境监测 198
四 积极发展生态农业 200
第七章 农业发展与农民满意:广西工业反哺农业的绩效评估 204
第一节 工业反哺农业后广西农业发展状况 204
一 农业生产条件的变化 204
二 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 205
三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变化 206
四 农民收入的变化 207
五 农民生活水平的变化 209
第二节 工业反哺农业后广西与相邻省份农业发展比较 210
一 农田有效灌溉面积 210
二 广西与周边省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及增长速度比较 211
三 广西与周边省份农民收入及增长速度比较 212
四 广西与周边省份农民生活水平比较 212
第三节 广西工业反哺农业的农民满意度 215
一 广西工业反哺农业的农民满意度评估 215
二 广西工业反哺农业农民满意度的四象限分析 220
三 广西工业反哺农业农民满意度与其他相关满意度比较 221
四 广西工业反哺农业农民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222
第八章 经济发展转型:不断完善广西工业反哺农业政策体系 226
第一节 完善工业反哺农业的目标体系 226
一 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 227
二 增加农民收入 229
三 保护农业和农村环境 230
四 促进农民全面发展 232
第二节 优化工业反哺农业的主体结构 235
一 企业 235
二 政府 237
三 城市 238
四 社会组织 240
第三节 改进工业反哺农业的方式与路径 242
一 完善农村和农业发展体制机制 242
二 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 247
三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249
四 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255
五 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 263
参考文献 266
后记 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