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背景下旅游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狄保荣,王晨光,杨秀冬等著
  • 出 版 社: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209058773
  • 页数:199 页
图书介绍:本书将我国旅游职业教育放在全球化大背景之下,坚持以国际化的视角、开放的眼光,去透析我国旅游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同时着力研究分析国外成熟经验做法,并将其与我国旅游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相结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我国旅游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道路的对策和建议。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1

一、问题提出 1

二、研究意义 6

第二节 文献综述 8

一、国内旅游职业教育发展研究文献综述 8

二、国外旅游职业教育发展研究文献综述 11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13

一、研究方法 13

二、研究框架 14

第二章 旅游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基础理论 17

第一节 一般教育理论 17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7

二、缄默知识理论 19

三、多元智能理论 20

第二节 职业教育概述及基本理论 22

一、职业教育概述 22

二、职业教育基本理论 25

第三节 旅游职业教育概述 30

一、旅游职业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31

二、旅游职业教育的概念与特征 31

第四节 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32

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 32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成 33

三、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 33

第三章 国外旅游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35

第一节 国外旅游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35

一、瑞士洛桑模式 35

二、德国双元制模式 38

三、英国工读交替模式 40

四、美国、加拿大CBE模式 43

五、澳大利亚TAFE模式 46

六、日本产学研合作模式 49

第二节 国外旅游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特征分析 53

一、发展行业协会,促进协调发展 54

二、强化国家保障,实现培养目标 55

三、联合政府企业,建立合作体系 55

四、注重知行合一,打造复合人才 55

五、加强国际合作,培养行业精英 55

第四章 国内旅游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57

第一节 国内旅游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57

一、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 58

二、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 62

三、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66

四、南京旅游职业学院 68

五、四川省旅游学校 70

六、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旅游学院 73

七、广州大学旅游学院(中法旅游学院) 74

八、天津商业大学TUC—FIU合作学院 77

九、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瑞酒店管理学院 81

十、台湾高雄餐旅大学 85

第二节 国内旅游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特征分析 88

一、完善课程体系,培养应用人才 89

二、注重技能培养,突出实践教学 89

三、优化师资结构,建设“双师型”队伍 90

四、加强校企合作,促进工学结合 90

第五章 旅游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分析 92

第一节 国内外人才培养模式差异分析 92

一、外部发展环境差异 93

二、内部办学机制差异 94

第二节 国内外人才培养模式差异成因分析 96

一、社会历史因素 96

二、教育体制因素 96

三、师资因素 97

四、教育投资因素 98

第三节 完善我国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与建议 99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99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00

三、拓宽经费来源渠道 100

第六章 引领中国旅游教育的“山旅模式” 102

第一节 “山旅模式”的打造背景 102

第二节 “山旅模式”的内涵特征 104

一、培养绅士淑女 104

二、打造文化殿堂 107

三、实现知行合一 114

四、锻造国际人才 121

五、服务创造幸福 129

第三节 “山旅模式”的启示 131

一、理念 132

二、文化 133

三、包容 134

四、执行 136

第七章 国际化背景下我国旅游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138

第一节 构建原则 138

一、办学途径多元化原则 138

二、培养模式企业化原则 139

三、培养目标致用型原则 140

四、核心能力至上原则 140

第二节 构建要素分析 141

一、办学理念 141

二、培养目标 142

三、专业设置 143

四、课程建设 143

五、教学设计 144

六、教学方法 144

七、师资队伍 145

第三节 对策与建议 147

一、强化国际视野,革新办学理念 147

二、突出能力本位,明确培养目标 148

三、改革办学模式,促进产学一体 149

四、完善课程体系,优化知识结构 152

五、构建结构合理的“双师型”、国际化教学团队 154

六、创新教学方法,构建能力本位教学模式 155

七、注重养成教育,提高职业素养与人文精神 156

八、着眼国际化趋势,创新人才评价机制 157

参考文献 159

附录一 167

附录二 177

附录三 186

后记 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