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 研究价值 1
二 动态综述 2
三 研究内容、重点与难点 40
四 方法与思路、史料与概念 41
五 贡献之处与不足 42
第一章 清代中期传统乡村管理思想的总结与发展 44
第一节 传统乡村社会管理思想述略 44
一 传统乡村管理思想历史演进的轨迹 44
二 传统乡村管理思想的基本内涵与特点 47
第二节 陈盛韶对传统乡村管理思想的总结与发展 52
一 传统乡村管理思想的继承与总结 52
二 乡村管理思想的创新与近代萌芽 56
三 陈盛韶乡村管理思想的一般意义 59
第二章 清末乡村管理思想历史演变的背景 61
第一节 清末乡村管理思想历史演变的发端与动力 61
一 乡村管理思想近代演变的发端 61
二 乡村管理思想近代演变的动力 66
第二节 清末乡村自治文化的培育 71
一 清末乡村教育的初步发展 71
二 清末乡村自治人才的培育 74
三 清末乡村自治宣传与研究 76
第三章 清末乡村管理思想的历史演变 80
第一节 清末乡村管理思想历史演变的争论与趋同 80
一 乡村管理思想近代演变的探索与争论 80
二 中西、古今乡村自治文化的融通与趋同 82
第二节 清末乡村管理思想历史演变的阶段与内涵 84
一 乡村管理思想近代演变的两个阶段 84
二 乡村管理思想近代演变的基本内涵 86
第三节 清末乡村管理思想历史演变的特征与原因 89
一 乡村管理思想近代演变的特征 89
二 历史局限背后的原因所在 92
第四章 清末乡镇自治思想的实践 95
第一节 清末乡镇自治述略 95
一 全国总体状况 95
二 各大区域概述 96
第二节 光绪、宣统年间广东乡村自治 99
一 自治研究所、自治事务所 99
二 自治经费、自治图式与图记 100
三 自治区域划分、镇乡选举 101
第三节 宣统年间江苏乡村自治 103
一 自治机构、自治经费 103
二 自治区域、自治选举 107
三 自治进程及其缘由 113
四 县府、绅士、耆民与乡镇自治 114
第四节 清末珲春地区的乡镇自治 116
一 自治机构与职员的设立 116
二 自治经费的解决 117
三 自治区划分与自治区长 117
第五节 清末乡镇自治的空间特点 118
一 区域性 118
二 不平衡性 119
第五章 清末乡村管理思想历史演变后的国家与乡村关系 121
第一节 传统国家与乡村关系的代表性观点 121
一 国内代表性观点 121
二 国外代表性观点 123
第二节 乡村管理思想近代演变后的国家与乡村关系 124
一 “统域”与“自域”理论假设的发展与完善 124
二 传统“统域”与“自域”关系模式图示 125
三 近现代“统域”与“自域”关系模式图示 126
结论 与思考 127
一 清末乡村管理思想历史演变的心路与理路 128
二 清末乡村管理思想历史演变的现代启示 130
附录一 图说:清末乡村管理思想的历史演变 133
第一阶段:传统乡里自治时期的乡约亭 133
一 圣谕“封平约亭” 133
二 乡约亭全貌 134
三 绿舟乡约(门匾) 135
四 一饭千秋 136
五 乡约书院 136
第二阶段:清末乡镇自治 137
一 自治公所全貌 137
二 清末自治宣传刊物 138
三 清末乡村自治立法合影 138
第三阶段:社会主义村民自治 139
附录二 明清时期我国基层官制的量变与质变 140
一 明至清中期县官制度的渐进性发展 140
二 从县官到镇官:晚清基层官制的质变 146
三 量变与质变、传统与现代的思考 147
附录三 乡村管理传统文化现代转换中的变与不变 149
一 中央政府对乡村社会的管理 149
二 地方基层官府对乡村社会的管理 152
三 民间社会的自我管理 156
四 中央与地方、官府与民众的对立与相得 157
五 乡村管理传统文化现代转换中的变与不变 160
附录四 为何要重视清王朝的最后十年 162
一 为何要重视清王朝的最后十年 162
二 怎样看待清政府推行“新政”的初衷 163
三 清王朝的崩溃:成也新政,败也新政 165
四 结束语 169
参考文献 171
后记 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