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考题型解读 1
第一部分 教育学 8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8
图解教材 8
第一节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8
第二节 教育学及其产生与发展 18
试水招教 29
第二章 教育的基本规律 31
图解教材 31
第一节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31
第二节 教育与人的发展 38
试水招教 46
第三章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48
图解教材 48
第一节 教育目的概述 48
第二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 54
第三节 学校教育制度及其发展 61
第四节 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65
试水招教 69
第四章 教师与学生 72
图解教材 72
第一节 教师及其职业素养 72
第二节 学生 86
第三节 师生关系 90
试水招教 95
第五章 课程 97
图解教材 97
第一节 课程概述 97
第二节 课程目标 104
第三节 课程内容 106
第四节 课程结构 109
第五节 课程管理 111
第六节 课程设计与实施 115
第七节 课程评价 117
第八节 课程资源 118
试水招教 122
第六章 教学 124
图解教材 124
第一节 教学概述 124
第二节 教学过程 126
第三节 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133
第四节 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42
第五节 教学评价 150
第六节 教学模式 154
试水招教 157
第七章 德育 160
图解教材 160
第一节 德育概述 160
第二节 德育内容 163
第三节 德育过程 164
第四节 德育原则 167
第五节 德育模式 170
第六节 德育的途径与方法 172
试水招教 176
第八章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178
图解教材 178
第一节 班级与班级管理 178
第二节 良好班集体的培养 182
第三节 班主任工作概述 185
试水招教 190
第九章 课外、校外教育 193
图解教材 193
第一节 课外、校外教育概述 193
第二节 课外、校外教育的内容与形式 194
第三节 课外、校外教育的特点与要求 196
第四节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 197
试水招教 200
第十章 教育研究及其方法 201
图解教材 201
第一节 教育研究概述 201
第二节 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 204
第三节 教育研究方法 206
试水招教 212
附录 Ⅰ 学记 213
第二部分 心理学 218
第一章 心理学概述 218
图解教材 218
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 218
第二节 心理的实质 220
第三节 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222
试水招教 224
第二章 认知发展与教育 226
图解教材 226
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 226
第二节 记忆 238
第三节 想象 250
第四节 言语与思维 254
第五节 注意 267
试水招教 275
第三章 情绪情感、意志的发展与教育 278
图解教材 278
第一节 情绪、情感的发展与教育 278
第二节 意志与教育 286
试水招教 290
第四章 个性发展与教育 293
图解教材 293
第一节 需要、动机与兴趣 293
第二节 能力 299
第三节 人格 306
试水招教 318
第三部分 教育心理学 322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322
图解教材 322
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内涵 322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324
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与研究原则 325
试水招教 327
第二章 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 329
图解教材 329
第一节 心理发展概述 329
第二节 学生的个别差异 337
试水招教 341
第三章 学习理论 343
图解教材 343
第一节 学习概述 343
第二节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346
第三节 认知派学习理论 353
第四节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359
第五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61
试水招教 364
第四章 学习心理 367
图解教材 367
第一节 学习动机 367
第二节 学习策略 378
第三节 学习迁移 386
第四节 知识的学习 392
第五节 技能的形成 402
第六节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408
第七节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413
试水招教 425
第五章 教学心理 428
图解教材 428
第一节 教学设计 428
第二节 课堂管理 436
试水招教 452
第六章 心理健康与教师职业心理 454
图解教材 454
第一节 心理健康概述 454
第二节 学生心理辅导 458
第三节 教师职业心理 468
试水招教 481
第四部分 教育政策法规解读 484
第一章 教育法律基础 484
第一节 教育法规概述 484
第二节 教育法律规范 494
第三节 教育法律关系 495
第四节 教育法律责任 498
第五节 教育法律救济 501
第二章 依法执教与教师违法行为预防 506
第一节 依法执教 506
第二节 教师违法(侵权)行为预防 507
第三章 现行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规及重要规定解读 510
第一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解读 510
第二节《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解读 516
第三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解读 518
第四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解读 522
第五节《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解读 528
第六节《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解读 529
第七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535
第八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解读 537
第五部分 新课程改革 544
第一章 新课程改革概述 544
第一节 新课程改革的提出与背景 544
第二节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546
第二章 新课程理念 549
第一节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549
第二节 教师角色与教学行为 550
第三节 新的教学观 551
第四节 学习方式的变革 553
第三章 综合实践活动 556
第一节 综合实践活动概述 556
第二节 信息技术教育与多媒体教学 558
第六部分 教师职业道德 562
第一章 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562
第一节 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特点及价值蕴含 562
第二节 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 564
第二章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565
第一节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概述 565
第二节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 567
第三章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 568
第一节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概述 568
第二节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方法 568
第四章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范畴及规范 570
第一节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 570
第二节 教师职业道德范畴 571
第三节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 573
第七部分 教育教学技能 580
第一章 教学设计技能 580
第一节 教学目标的设计技能 580
第二节 教案的设计技能 581
第二章 课堂教学技能 583
第一节 课堂导入 583
第二节 课堂提问 584
第三节 课堂对话 585
第四节 教学反馈和强化技能 586
第五节 结课技能 588
第三章 教学语言表达 589
第一节 教学口语表达 589
第二节 教态语言表达 590
附录 Ⅱ 教育写作 592
第八部分 公共基础知识 596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596
第二章 毛泽东思想概论 601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603
第四章 法律部分 611
第五章 行政管理 614
第六章 公文写作 616
第七章 常识部分 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