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本经梗概 1
二、楞严法门三大主旨甲 9
1.悟本性(先行) 9
2.持心戒(初行) 11
3.修大定(正行) 13
三、三昧总持论 15
1.三昧总持略论 15
2.定的重要性 18
3.三昧总持手记 23
4.三昧总持具体作法 34
5.修三昧莫退心 36
四、本经修断之次第 36
五、劝发菩提心 37
1.为何应发菩提心? 37
2.何为发菩提心之相? 38
六、首楞严三昧法门的殊胜处 40
七、释疑 48
1.六祖与禅定 48
2.判经真伪 53
八、古德序文 59
(一)大佛顶经开题 日本·弘法大师(空海)撰 59
(二)注大佛顶真言并序 日本·南忠法师撰 60
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63
【卷一】 63
第一篇 方便示导令悟本体 63
第一章 了妄识真、明心见性 63
第一节 经题、译者 63
第二节 序分 82
第三节 阿难示堕 105
第四节 阿难请定 116
第五节 七处征心——七处破妄(令明真心) 123
A·引言 123
B·徵心 131
1.破计心在身内 131
2.破计心在身外 151
3.破计心潜在根里 163
4.破计心以内、外对而见明、暗 175
5.破计心随和合处而有(无有定处) 193
6.破计心在中间 218
7.破计心无所在 233
第六节 阿难再度请法 255
第七节 世出世间二种根本 264
第八节 第二度徵心 278
第九节 真心有体 294
第十节 妄识无体 299
第十一节 阿难求开道眼 313
第十二节十番显示见性——显真(令见真性) 326
1.显示见性是心非眼 326
2.显示见性不动 339
【卷二】 364
3.显示见性不灭 364
4.显示见性不失 386
5.显示见性无还 402
6.显示见性不杂 423
7.显示见性无碍 437
8.显示见性不分 451
9.显示见性超情 481
10.显示见性离见 502
第十三节 别业妄见与同分妄见 514
第十四节 破和合及非和合 541
第二章 一切法本如来藏 554
第一节 五阴本如来藏性 557
1.色阴本如来藏性 559
2.受阴本如来藏性 570
3.想阴本如来藏性 577
4.行阴本如来藏性 580
5.识阴本如来藏性 586
【卷三】 591
第二节 六入本如来藏性 591
1.眼入本如来藏性 591
2.耳入本如来藏性 596
3.鼻入本如来藏性 600
4.舌入本如来藏性 604
5.身入本如来藏性 608
6.意入本如来藏性 613
第三节 十二处本如来藏性 619
1.眼色处本如来藏性 620
2.耳声处本如来藏性 624
3.鼻香处本如来藏性 630
4.舌味处本如来藏性 635
5.身触处本如来藏性 641
6.意法处本如来藏性 645
第四节十八界本如来藏性 651
1.眼色识界本如来藏性 651
2.耳声识界本如来藏性 660
3.鼻香识界本如来藏性 667
4.舌味识界本如来藏性 676
5.身触识界本如来藏性 682
6.意法识界本如来藏性 689
第五节七大即如来藏性周徧法界 697
1.地大即如来藏性周徧法界 705
2.火大即如来藏性周徧法界 713
3.水大即如来藏性周徧法界 722
4.风大即如来藏性周徧法界 729
5.空大即如来藏性周徧法界 738
6.根大即如来藏性周徧法界 748
7.识大即如来藏性周徧法界 761
第六节 阿难明心发广大愿 773
【卷四】 782
第三章 审除细惑、开示三如来藏 782
第一节 陈述二深疑 782
1.如来藏本净,为何有为迁流? 785
2.五大如何周徧圆融 787
第二节 如来次第除疑 789
1.审明其惑 791
2.无明不觉生三细 796
3.境界为缘长六粗 800
4.世界相续 804
5.众生相续 809
6.业果相续 815
7.富楼那执因疑果 819
第三节 开示三如来藏 831
1.空如来藏——一切皆非 831
2.不空如来藏——一切皆即 852
3.空不空如来藏——皆非皆即、离非离即 856
第四节诸妄之因 861
1.又起疑惑:宝觉妙明,何因起妄? 861
2.有因非妄,妄即无因(无因故妄) 863
3.顿歇即菩提 875
第五节 阿难起疑 889
1.未解佛语而执因缘 889
2.三狂缘断,即菩提心 892
3.因缘自然皆是戏论 899
4.斥离戏论,勤修无漏 903
第四章 捐舍小乘、入佛知见 914
第一节 初心行者之二决定义 914
1.初心之第一决定义—— 924
A·决定不以生灭心求佛果 924
B·决了五浊生因,伏还无生灭性 928
2.初心之第二决定义——决定捐弃诸有为相 942
第二节 谛观六根与六尘 946
1.审度六根功德优劣 950
2.入一解六 955
3.一与六皆由於妄 966
4.揽诸尘结六根 974
5.离尘无结 983
6.证不依根 987
7.离尘无体即断灭,岂可为因? 994
8.击鐘验闻性不断 1001
【卷五】 1020
第五章 解结 1020
第一节 解结之元 1020
1.生死之结,在於六根 1023
2.根尘同源,犹如交芦 1028
3.交芦中性,空有俱非,解因次第,六解一亡 1032
第二节 开示圆修之门 1036
1.绾巾示解结次第 1043
2.六结虽异,一巾所造 1051
3.六解一亡:若无诸结,即无彼此;劳见生狂华 1055
4.解结须从结心 1058
5.结心在根——根结若除,尘相自灭 1063
6.解结依次第——解后得人空及无生忍 1067
第六章 二十五圣圆通境界(圣人示范) 1071
第一节 问圆通本根 1071
第二节 二十五圆通 1077
A·六尘圆通 1077
1.声尘圆通(憍陈那等五比丘) 1077
2.色尘圆通(优波尼沙陀尊者) 1080
3.香尘圆通(香严童子) 1085
4.味尘圆通(药王、药上菩萨) 1089
5.触尘圆通(跋陀婆罗菩萨) 1093
6.法尘圆通(摩诃迦叶尊者) 1097
B·五根圆通 1113
7.眼根圆通(阿那律陀尊者) 1113
8.鼻根圆通(周利盘特伽尊者) 1128
9.舌根圆通(憍梵缽提尊者) 1132
10.身根圆通(毕陵伽婆蹉尊者) 1139
11.意根圆通(须菩提尊者) 1145
C·六识圆通 1150
12.眼识圆通(舍利弗尊者) 1150
13.耳识圆通(普贤菩萨) 1155
14.鼻识圆通(孙陀罗难陀尊者) 1159
15.舌识圆通(富楼那尊者) 1166
16.身识圆通(优婆离尊者) 1170
17.意识圆通(大目犍连尊者) 1176
D·七大圆通 1182
18.火大圆通(乌刍瑟摩明王) 1182
19.地大圆通(持地菩萨) 1191
20.水大圆通(月光童子) 1200
21.风大圆通(瑠璃光法王子) 1211
22.空大圆通(虚空藏菩萨) 1220
23.识大圆通(弥勒菩萨) 1227
24.根大圆通(大势至菩萨) 1233
【卷六】 1243
第七章 25.耳根圆通(观世音菩萨) 1243
第一节 发菩提心、从闻思修入三摩地 1243
第二节 正修耳根圆通三昧 1253
第三节 三十二应 1268
1.求三乘应 1271
2.求诸天应 1275
3.求人趣应 1280
4.求离八部应 1289
5.求得人道应 1293
6.求离非人应 1294
第四节 十四无畏 1297
1.令离八难无畏 1297
2.令离三毒无畏 1304
3.满子息愿无畏 1307
4.持名殊胜无畏 1313
第五节四不思议 1320
1.身不思议——化身无量 1321
2.语不思议——咒力无畏 1325
3.意不思议之一——舍贪行施 1327
4.意不思议之二——随求即得 1330
第八章 拣择圆通之根 1343
第一节 研判诸圣圆通 1343
1.研判六尘圆通 1355
2.研判五根圆通 1361
3.研判六识圆通 1367
4.研判七大圆通 1372
第二节独选耳根圆通 1379
1.此世界之因缘 1379
2.耳根之优点&「圆、通、常」三真实 1382
3.病在循声 1387
4.一根返源,六根解脱 1390
第三节 结劝修证 1398
第四节 大众证悟 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