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三字经》文句趣谈 1
第一节 《三字经》文句与五谷杂粮趣谈 1
一、《三字经》归纳概括的文句 1
二、与《三字经》文句所包括的“主食”和“副食”相关的引伸 2
第二节 《三字经》文句与金木水火土趣谈 7
一、《三字经》文句和五行金木水火土 7
二、佳肴美味的由来 9
三、熟食与祭灶的来历 11
四、孙思邈深受五行说影响 12
五、“金生丽水,玉出昆冈”的本意 12
六、话说北京的中山公园与社稷坛 13
七、与“五行”中的“木”密切相关的引伸 16
第三节 《三字经》文句“六情”、“七情”与保养五脏六腑 19
一、从“六情”“七情”说起 19
二、《三字经》文句和《白话三字经》认识性的解释 20
三、食与“五”和“六” 21
四、“脾好音声” 24
五、食味不可偏嗜 26
第二章 《百家姓》中的姓氏趣谈 31
第一节 《百家姓》中的孙、李二姓 31
一、孙、李二姓姓源追溯 31
二、与孙姓密切相关的故事 34
三、与李姓密切相关的故事 43
第二节 姓氏与我国“省”名的简称由来 46
一、冀、鲁、桂三姓来源追溯 46
二、“省”简称的由来 47
第三节 《百家姓》中的武、杨二姓 49
一、武、杨二姓的来源 49
二、武则天趣谈 50
三、杨贵妃趣谈 58
第四节 百家姓与贾岛、韩愈、白居易及商贾祖师白圭 67
一、贾、韩、白三姓的来源 67
二、贾岛的“推敲”与韩愈 68
三、苏味道的诗作 72
四、白居易与芝麻烧饼以及过“瞿塘峡” 73
五、商贾祖师白圭 75
第三章 《千字文》文句趣谈 77
第一节 《千字文》始于何时,何人所作 77
第二节 《千字文》是怎样开篇的 78
一、天地玄黄 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 晨宿列张 78
二、与天、地密切相关的引伸 81
三、与日、月密切相关的引伸 90
第三节 《千字文》对夏代以前重大史实的高度归纳概括 92
一、“始制文字”与中国汉字的由来 93
二、“乃服衣裳”与夜市、衣裳 104
三、“推位让国 有虞陶唐”与“禅让”、“世袭” 105
第四节 《千字文》对奴隶制王朝夏、商、周重大史实的概括 111
一、商族变迁成汤得天下 112
二、周武王灭商 114
三、夏、商、周三朝政权体制 116
四、“国家”称谓的由来 118
五、夏商时代出现简单的“土地制度” 119
六、中国钱币之始 119
七、市集起于何时 122
第五节 《千字文》文句与春秋战国时期的五霸七雄 124
一、从“五霸”说起 124
二、战国七雄的都城 129
三、“城市”称谓的由来 133
第六节 《千字文》文句与两个划时代的历史人物 134
一、大禹 134
二、秦王赢政——秦始皇 135
第七节 《千字文》文句“雁门紫塞”与世界著名的万里长城 144
一、从长城说起 144
二、山海关与欢喜岭上的烽火台 146
第八节 《千字文》文句与北京的“铜壶滴漏” 148
一、年矢每催 曦晖朗曜 148
二、漏壶与诗配 149
第九节 《千字文》文句“知过必改”趣谈 151
一、说在前面的话 151
二、曹雪芹与比较·长短 152
第十节 《千字文》文句与秦丞相李斯和碑趣谈 155
一、策功茂实 勒碑刻铭 156
二、秦丞相李斯与碑 156
第四章 阴阳趣谈 163
第一节 自然现象,阴阳与阴阳历 164
一、阴 164
二、阳 165
三、与阴阳历密切相关内容的例举 167
第二节 阴阳趣说 192
一、阴阳与天地 193
二、阴阳与春夏秋冬 193
三、阴阳之中各有阴阳 195
四、男女皆离不开“阴阳和” 196
五、天供给人们“五气”,地供给人们“五味” 201
六、天地之气与人体内的“五脏”有密切的关系 202
七、地为人之母,能供给人们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204
八、日月的变化与养生保健 205
九、北京著名的“天坛”讲究运用“阳数” 206
十、北京著名的“地坛”讲究运用“阴数” 207
第三节 社会生活实践中人们离不开阴阳 208
一、自然界中的阴阳 208
二、人体生理机能有阴阳之别 210
三、食物有阴阳之分 210
四、人体内的营养物质离不开“阴精” 211
五、人体内的营养物质离不开“阳气” 212
六、保护好人体内的营养物质——阳气 212
七、阴阳调和的重要性 214
八、阴阳之间的关系互相依存 215
九、阴阳不调和有多种因素 216
十、阴阳不调和的表现 219
十一、阴阳不调人则不安 220
十二、阴胜[盛]则阳病,阳胜[盛]则阴病 222
第四节 阴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23
第五节 与“阳数”中的九密切相关的内容 224
一、九九重阳节话菊花酒 224
二、雪与冬九九 225
三、五龙亭和九龙壁 226
四、帝王陵墓讲究运用阳数九之天数 232
第六节 阴阳数中的四五六与养生有密切关系 238
一、四季与五味 238
二、切忌贪味多餐 239
三、五脏与四季食补保养 240
四、古人对主副食的认识 245
五、五谷杂粮 248
六、古人的饮食养生之道 251
七、五脏与食补保养 252
八、食与数字中的“五”和“六” 255
第七节 阳数中的“五” 261
一、五脏中的心 262
二、五脏中的肝 263
三、五脏中的脾 265
四、五脏中的肺 267
五、五脏中的肾 268
六、五脏中的热病 270
七、“五气所病”和“五脏所恶” 275
八、“五病所发”和“五邪所乱” 278
参考文献 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