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能力视角下的原中央苏区基础设施建设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晓园,郑双胜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16153277
  • 页数:192 页
图书介绍:本书根据2011年赣闽粤发改委 “中央苏区振兴重大研究课题”海内外招标课题“中央苏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研究”成果修订而成。该成果部分内容直接为编制中央苏区振兴规划所采用。本书从管理学、公共政策学视角,阐述了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能力互动关系,对中央苏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公共服务能力进行评价,深入分析中央苏区基础设施现状、问题,从公共服务能力角度探寻其影响因素,并结合对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模式研究,提出了加强中央苏区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建议。

第一章 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能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1

第一节 基础设施的概念与特征 1

一 基础设施的概念 1

二 基础设施的特征 2

第二节 公共服务能力内涵与构成 5

一 公共服务能力的概念 5

二 公共服务能力的特征 6

三 基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公共服务能力构成 7

第三节 公共服务能力对基础设施建设的促进作用 8

一 规划能力决定着基础设施建设目标及投资效益 8

二 资源汲取能力决定着基础设施建设的物质基础 8

三 资源配置能力和执行能力影响着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效 9

第四节 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 10

一 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从属和引导功能 10

二 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生产的免酬因素 11

三 基础设施调节区域市场供求关系 12

四 基础设施影响区域投资和融资效应 12

五 基础设施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先行要素 13

第二章 原中央苏区区域特征与经济社会发展评价 15

第一节 自然地理特征 15

一 地处东南沿海腹地 15

二 以山地丘陵为主的地形 16

三 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 20

四 溪水密布河流纵横 21

五 矿产资源特别是有色金属富集 23

第二节 历史文化特征 24

一 南迁第一站,客家文化发祥地 24

二 孕育苏区精神,红色资源丰富 25

三 古色古香,宋城文化源远流长 26

第三节 政治资源特征 27

一 经济落后,国家贫困县政策扶持 27

二 特殊贡献,原中央苏区特殊政策支持 30

第四节 经济社会发展特征 32

一 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32

二 产业结构层次不高 33

三 城市化水平较弱 35

第五节 经济社会发展评价 35

一 评价模型 35

二 评价分析 37

第三章 苏维埃时期中央苏区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能力建设 43

第一节 红色生命线——交通 43

一 以于都为中心的交通线 43

二 以瑞金为中心的交通线 44

三 原中央苏区沟通粤、沪的秘密交通线 47

第二节 农业的命脉——水利 47

第三节 经济的支柱——钨矿 50

第四节 普罗大众的启蒙——文化 54

一 苏区的新闻出版业 54

二 苏区的戏剧 55

三 苏区的音乐、美术、舞蹈及其他文学艺术 57

第五节 理想信念的内化——教育 57

一 干部教育 58

二 民众教育 59

第六节 公共服务能力建设 61

一 战争年代的资源汲取与配置——原中央苏区的财税制度 61

二 苏维埃政府执行力的彰显——原中央苏区的民众动员 65

三 民生之本——原中央苏区的社会保障 67

第四章 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模式研究 69

第一节 国外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模式比较 70

一 韩日、欧美发达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经验 70

二 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模式理论概述 74

第二节 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模式变迁 80

一 政府单一主体建设模式 80

二 政治动员建设模式 81

三 农民出工、以资代劳自建设模式 82

四 市场化取向多种模式 83

五 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运作程序 84

六 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模式存在问题 84

第三节 现阶段我国发达地区、西部地区和革命老区基础设施建设模式比较 86

一 基础设施建设总体概况 87

二 上海模式 89

三 重庆模式 90

四 政府主导条块分割模式 90

第四节 借鉴与创新:构建原中央苏区基础设施建设模式 91

一 政府主导多元协同市场化运营模式内涵 92

二 政府主导多元协同市场化运营模式意义 92

三 政府主导多元协同市场化运营模式可行性 94

四 区域协同是政府主导多元协同市场化运营模式保障 94

第五章 原中央苏区基础设施现状分析 96

第一节 基础设施总体现状 96

一 投资额持续提高,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96

二 基础设施数量不断增长,但等级标准不高 98

三 城乡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供需矛盾突出 100

第二节 交通基础设施 101

一 以公路运输为主,运力不足 101

二 “断头路”多,配套资金缺口较大 103

三 公路等级低,抗灾能力弱 104

第三节 水利基础设施 105

一 初具规模,着力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和洪灾问题 105

二 资金缺乏,管理机制不完善 108

第四节 城市基础设施 109

一 投资增多,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109

二 资金缺口大,设施年久失修 110

三 “重地面轻地下”,排水安全性差 111

第五节 供电基础设施 111

一 线路大范围铺就,供电量不断翻升 111

二 用电需求压力增大,安全生产隐患较多 113

第六节 邮政电信基础设施分析 114

一 业务量逐年递增,设施配备基本齐全 114

二 网点建设空白点较多,业务发展不平衡 115

第七节 教育基础设施分析 116

一 教育投入不断增加,教育设施有所改善 116

二 校舍危房多,教学设施不足 116

第八节 卫生基础设施分析 118

一 医疗机构数量逐增,优惠政策效应显现 118

二 涨幅需求加大医疗压力,人口老龄化挑战资源配置结构 119

第六章 公共服务能力视角下的原中央苏区基础设施建设问题成因分析 120

第一节 规划能力不强,基础设施建设目标设计不科学 120

一 规划编制理念偏差 120

二 府际协调不畅 121

三 规划征询效率不高 122

第二节 资源汲取能力弱,基础设施建设财力不足 123

一 投资增长缓慢,配套资金不足 123

二 重招商轻稳商,影响民间资本汲取 125

第三节 资源配置能力欠佳,资源利用率低 126

一 市场机制引入不足,投融资渠道不宽 127

二 资源分散,产出不高 128

第四节 执行能力偏低,目标完成质量不高 130

一 配套资金缺乏,执行不完全 130

二 人才资源不足,执行难 131

第七章 原中央苏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能力影响因素分析——基于“5×1”系统分析模型 134

第一节 行政环境对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影响 135

一 政策环境 135

二 经济环境 140

三 法律环境 140

四 社会文化环境 141

第二节 政府人力资源的价值目标对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影响 142

一 苏区精神激励基础设施建设主体发挥更大的作用 142

二 本土文化中的消极思想阻碍了公共服务能力的提高 143

第三节 组织结构分系统对公共服务能力的影响 143

一 组织结构同构严重,公共服务地区特色不足 144

二 多头管理,资金分散,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益 144

第四节 政府管理水平对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影响 145

一 管理科学性不够,拍脑袋决策现象时有发生 145

二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不够,公共服务效率较低 146

第五节 建设主体的社会心理对公共服务能力的影响 147

一 激励机制不完善,部分建设主体工作积极性不高 147

二 社会结构转型期公务员社会心态嬗变,有利有弊 148

第六节 技术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影响 149

一 信息技术应用促进电子政务发展,但网站未能充分发挥公众参与决策作用 149

二 自媒体助推危机发生,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50

第八章 加强原中央苏区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建议 152

第一节 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指导思想 152

一 立足民生 152

二 全面协调发展 153

三 “整体推进”与“分层开发” 153

四 优先建设发展核心区域 154

第二节 科学制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155

一 交通规划 155

二 水利规划 156

三 用电规划 157

四 邮政、通信规划 158

五 市政规划 159

第三节 构建三大机制——评价制度 159

一 动力机制 159

二 控制机制 161

三 区域发展协调机制 162

四 后评价制度 163

第四节 改革与完善管理体制 164

一 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推进市县分治体制 165

二 完善基础设施管理体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165

三 合理界定政府角色 165

第五节 加强人力资源队伍建设 166

一 加强领导队伍建设,提高其政治素质和科学化管理水平 166

二 创新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机制,构建稳定的基层人力资源队伍 168

第六节 建设智慧城市 169

一 智慧城市建设意义 169

二 智慧城市建设可行性 170

三 智慧城市实施步骤 171

第九章 实证分析:原中央苏区水利设施投资效率分析及建议 173

第一节 原中央苏区水利设施投资效率分析 174

一 数据包络分析法简介 174

二 指标的选取与数据来源 175

三 DEA分析估算结果描述性统计分析 177

第二节 原中央苏区水利设施建设问题成因剖析——基于公共服务能力的视角 179

一 资源汲取能力低,导致水利设施建设财力不足 179

二 规划能力不强,影响水利设施供需平衡 182

三 资源配置能力弱,导致产出不高 183

四 执行能力不高,影响各项政策目标的实现 184

第三节 加强水利设施建设的政策和建议 185

一 加快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减免配套资金与拓宽资金来源相结合 185

二 科学编制水利设施建设规划,增强公共服务的有效性 186

三 提升水利行业科学管理化水平,提高水利设施的使用效率 186

四 改革水利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构建高效精干的人才队伍 187

参考文献 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