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与理论基础 1
第1章 研究背景 3
1.1 背景 3
1.2 研究目标及内容 4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技术方法 6
2.1 景观多样性 6
2.2 遥感技术 12
2.3 信息化技术 18
第3章 研究进展 23
3.1 中国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保护行动 23
3.2 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研究 23
3.3 景观多样性评价指标 24
3.4 景观多样性评价方法 25
3.5 空间技术在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26
第二部分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编目及特征分析 29
第4章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编目 31
4.1 编目的原则 31
4.2 编目体系构建 32
4.3 编目数据的来源 34
第5章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特征分析 35
5.1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类型划分 35
5.2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分析 37
5.3 森林型自然保护区特征分析 45
5.4 草原、草甸型自然保护区特征分析 57
5.5 荒漠型自然保护区特征分析 62
5.6 湿地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特征分析 70
5.7 其他类型自然保护区简述 78
第三部分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观多样性监测与评价技术体系研究 81
第6章 基于遥感的景观多样性监测尺度确定 83
6.1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观多样性监测尺度 83
6.2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观多样性监测评价模式选择 88
第7章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观分类体系构建 89
7.1 森林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观分类体系 89
7.2 草原、草甸型自然保护区景观分类体系 90
7.3 荒漠型自然保护区景观分类体系 92
7.4 湿地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观分类体系 92
第8章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观多样性评价方法 95
8.1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观多样性评价内容 95
8.2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观多样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96
8.3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观多样性评价方法 100
第9章 景观多样性监测与评价技术流程 107
9.1 总体技术流程 107
9.2 基于遥感的景观分类图制作流程 108
9.3 景观多样性指标参数获取方法 111
第四部分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观多样性评价示范应用 119
第10章 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示范应用 121
10.1 保护区简介 121
10.2 保护区景观分类及景观分类图的制作 125
10.3 保护区景观多样性评价结果分析 129
第11章 内蒙古锡林郭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示范应用 137
11.1 保护区简介 137
11.2 保护区景观分类及景观分类图的制作 140
11.3 保护区景观多样性评价结果分析 145
第12章 甘肃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示范应用 151
12.1 保护区简介 151
12.2 保护区景观分类及景观分类图的制作 156
12.3 保护区景观多样性评价结果分析 160
第13章 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示范应用 165
13.1 保护区简介 165
13.2 保护区景观分类及景观分类图的制作 169
13.3 保护区景观多样性评价结果分析 174
第五部分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评价与展示软件 181
第14章 软件研发背景 183
14.1 建设背景 183
14.2 系统总体目标 183
14.3 关键技术 184
第15章 软件系统设计 185
15.1 系统总体建设内容 185
15.2 数据库设计方案 187
15.3 系统功能设计 191
附录 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本信息编目列表 198
参考文献 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