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石俊英主编;陈随清,李峰,崔亚君,房志坚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506749961
  • 页数:602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药学类规划教材,由全国择优遴选多年从事中药鉴定学教学的高等医药院校专家联合编写。本书在上一版的基础上,结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的相关内容进行修订。全书分为5篇,共20章,包括中药鉴定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方法、植物药类、动物药类等相关内容。

第一篇 总论 3

第一章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3

第一节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 3

第二节 中药鉴定学的任务 3

一、中药的品种鉴定 4

二、中药的质量鉴定 4

三、继承和弘扬祖国药学遗产 5

四、研究和制定中药质量标准 6

五、中药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寻找扩大新药源 6

第二章 中药的分类与命名 8

第一节 中药的分类 8

一、传统中药分类方法 8

二、现代中药分类方法 9

第二节 中药的命名 10

一、中药材命名 10

二、中药饮片命名 11

三、中药提取物命名 12

四、中成药命名 12

第三章 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 14

第一节 中药鉴定学的起源与本草 14

第二节 中药鉴定学的发展概况 16

第四章 中药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20

第一节 中药资源概况 20

一、东北产区 20

二、华北产区 21

三、华东产区 21

四、西南产区 21

五、华南产区 21

六、内蒙古产区 21

七、西北产区 22

八、青藏产区 22

九、海洋产区 22

第二节 中药的道地药材资源 22

一、道地药材的含义 22

二、道地药材的主要产区 23

第三节 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4

一、中药资源的保护 24

二、中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5

第五章 中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 27

第一节 中药的采收 27

一、中药材传统的采收方法 27

二、中药材的现代采收原则 29

第二节 中药的产地加工 30

一、药材产地加工通则 30

二、常用的加工方法 30

第三节 中药的变质与防治 32

一、虫蛀 32

二、生霉 33

三、走油 33

四、变色 34

五、自燃 34

六、风化 34

七、其他 34

第四节 中药的贮藏与保管 34

一、仓库管理 34

二、霉变的防治 34

三、害虫的防治 35

第六章 中药的鉴定 37

第一节 中药鉴定的依据 37

第二节 中药鉴定的一般程序 39

一、样品登记 39

二、取样 39

三、鉴定的项目 40

第三节 中药鉴定的方法 41

一、基原鉴定法 41

二、性状鉴定法 42

三、显微鉴定法 44

四、理化鉴定法 47

五、生物鉴定法 53

第四节 中药的常规检查项目 55

一、水分测定 55

二、浸出物含量测定 55

三、灰分测定 55

四、挥发油的含量测定 56

第五节 中药的安全性评价 56

一、黄曲霉毒素的分析 56

二、农药残留量的检测 56

三、一般杂质限量检查 56

第六节 中药的指纹图谱测定 57

一、中药指纹图谱的内容 57

二、药材指纹图谱的标准 57

三、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的标准 61

第七章 中药的质量标准 63

第一节 中药质量标准概述 63

第二节 中药质量标准的内容 64

一、中药材和中药饮片质量标准的内容 64

二、中成药质量标准的内容 64

第三节 中药质量标准分析方法的验证 65

一、准确度 66

二、精密度 66

三、专属性 67

四、检测限 67

五、定量限 68

六、线性 68

七、范围 68

八、耐用性 68

第二篇 植物药类 71

第八章 根及根茎类中药 71

第一节 根类中药 71

一、性状鉴别 71

二、显微鉴别 72

第二节 根茎类中药 73

一、性状鉴别 73

二、显微鉴别 73

狗脊 74

绵马贯众 76

骨碎补 77

细辛 78

大黄 81

拳参 84

虎杖 85

何首乌 88

牛膝 90

川牛膝 92

商陆 93

银柴胡 95

太子参 97

威灵仙 98

川乌 100

草乌 102

附子 104

白头翁 105

白芍 108

赤芍 109

黄连 111

升麻 114

防己 116

北豆根 118

乌药 119

延胡索 121

板蓝根 123

常山 124

地榆 126

苦参 128

山豆根 130

葛根 132

甘草 134

黄芪 137

远志 141

雷公藤 143

白蔹 145

人参 145

西洋参 149

三七 151

白芷 154

当归 156

独活 159

羌活 161

前胡 163

川芎 165

藁本 167

防风 169

柴胡 171

北沙参 173

龙胆 175

秦艽 178

白前 181

白薇 181

徐长卿 181

紫草 182

丹参 182

黄芩 186

玄参 188

地黄 190

胡黄连 193

巴戟天 193

茜草 195

红大戟 195

续断 196

天花粉 196

桔梗 197

党参 200

南沙参 203

木香 203

川木香 205

白术 205

苍术 207

紫菀 210

漏芦 211

三棱 211

泽泻 211

香附 213

天南星 213

半夏 215

白附子 217

石菖蒲 217

百部 218

川贝母 221

浙贝母 225

黄精 227

玉竹 228

重楼 228

天冬 229

麦冬 229

知母 231

藜芦 233

山药 234

射干 235

干姜 235

莪术 236

姜黄 237

郁金 238

高良姜 239

天麻 239

山慈菇 242

白及 243

第九章 茎木类中药 245

一、性状鉴定 245

二、显微鉴别 246

海风藤 246

桑寄生 247

槲寄生 248

川木通 249

大血藤 249

木通 251

苏木 252

鸡血藤 253

降香 254

沉香 254

通草 257

钩藤 257

石斛 260

第十章 皮类中药 265

一、性状鉴别 265

二、显微鉴别 266

桑白皮 267

牡丹皮 268

厚朴(附:厚朴花) 270

肉桂(附:桂枝) 273

杜仲 276

合欢皮 279

海桐皮 279

黄柏 280

关黄柏 282

白鲜皮 283

苦楝皮 283

五加皮 284

秦皮 284

香加皮 287

地骨皮 287

第十一章 叶类中药 290

一、性状鉴别 290

二、显微鉴别 290

侧柏叶 292

淫羊藿 292

大青叶 295

枇杷叶 298

番泻叶 299

枸骨叶 302

桉叶 303

罗布麻叶 303

臭梧桐叶 304

艾叶 304

第十二章 花类中药 306

一、性状鉴别 306

二、显微鉴别 306

松花粉 307

辛夷 308

槐花 308

芫花 309

丁香(附:母丁香) 309

闹羊花 312

密蒙花 313

洋金花 313

金银花 315

旋覆花 318

款冬花 318

菊花(附:野菊花) 319

红花 321

西红花 323

谷精草 324

蒲黄 325

第十三章 果实及种子类中药 326

一、性状鉴别 326

二、显微鉴别 327

三、理化鉴别 328

火麻仁 328

马兜铃 329

地肤子 329

王不留行 329

五味子 330

肉豆蔻 332

葶苈子 332

芥子 333

覆盆子 333

木瓜 334

山楂 334

苦杏仁 335

桃仁 337

郁李仁 337

乌梅 337

金樱子 338

沙苑子 338

决明子 338

补骨脂 339

枳壳 341

香橼 344

陈皮(附:青皮) 344

化橘红 345

吴茱萸 346

鸦胆子 348

川楝子 349

千金子 349

巴豆 349

酸枣仁 352

胖大海 352

大风子 353

使君子 353

小茴香 354

蛇床子 356

山茱萸 357

连翘 359

女贞子 360

马钱子 360

菟丝子 362

牵牛子 363

蔓荆子 363

夏枯草 364

天仙子 364

枸杞子 365

栀子 365

瓜蒌(附:瓜蒌子) 367

鹤虱 367

牛蒡子 368

苍耳子 368

薏苡仁 369

槟榔(附:大腹皮) 369

砂仁 371

草果 374

豆蔻 375

红豆蔻 377

草豆蔻 377

益智 378

第十四章 全草类中药 380

伸筋草 380

石韦 380

麻黄 383

鱼腥草 386

垂盆草 387

仙鹤草 387

紫花地丁 388

紫金牛 389

虎杖金钱草 390

马鞭草 393

广藿香 393

荆芥 396

益母草 397

薄荷 399

泽兰 401

香薷 401

肉苁蓉 402

穿心莲 404

车前草 406

白花蛇舌草 408

佩兰 408

茵陈 409

青蒿 412

大蓟 414

蒲公英 414

淡竹叶 415

第十五章藻、菌、地衣类中药 417

第一节 藻类 417

第二节 菌类 418

第三节 地衣类 419

海藻 420

冬虫夏草 422

银耳 425

灵芝 425

茯苓 427

猪苓 430

雷丸 432

马勃 432

松萝 434

第十六章 树脂类中药 435

一、树脂的组成和分类 435

二、树脂的通性 436

三、树脂类中药的鉴定 437

苏合香 437

乳香 439

没药 441

阿魏 443

安息香 444

血竭 445

第十七章 其他类中药 448

海金沙 448

青黛 450

儿茶 450

冰片 451

五倍子 451

芦荟 454

天竺黄 455

第三篇 动物药类 459

第十八章 动物类中药 459

第一节 动物类中药的应用概况 459

第二节 动物的基本结构 461

一、动物的组织 461

二、动物的器官系统 463

第三节 药用动物的分类概述 465

一、动物分类的基本单位与分类等级 465

二、动物的命名 465

三、动物分类系统简介 465

第四节 动物类中药的鉴定 471

一、性状与经验鉴别法 471

二、显微鉴别法 471

三、理化鉴别法 471

地龙 472

水蛭 474

石决明 475

珍珠 477

牡蛎 480

全蝎 481

蜈蚣 482

土鳖虫 483

桑螵蛸 484

蝉蜕 485

斑蝥 485

僵蚕 486

蜂蜜 488

海马 488

海龙 489

蟾酥 489

哈蟆油 493

龟甲(龟板) 493

鳖甲 495

蛤蚧 495

金钱白花蛇 497

蕲蛇 500

乌梢蛇 503

鸡内金 505

穿山甲 505

阿胶 506

麝香 507

鹿茸 511

牛黄 514

羚羊角 517

第四篇 矿物药 523

第十九章 矿物类中药 523

第一节 矿物类中药的性质 523

一、结晶形状 524

二、透明度 524

三、颜色 524

四、光泽 525

五、相对密度 525

六、硬度 525

七、解理和断口 526

八、矿物的力学性质 526

九、磁性 527

十、气味 527

第二节 矿物类中药的分类 527

第三节 矿物类中药的鉴定 528

朱砂 528

雄黄 530

自然铜 530

磁石 531

赭石 531

红粉 531

信石 532

轻粉 532

炉甘石 532

青礞石 533

滑石 533

石膏 534

芒硝 536

胆矾 536

硫黄 536

龙骨 537

第五篇 中成药类 541

第二十章 中成药类 541

第一节 中成药鉴定概述 541

第二节 中成药的剂型 542

一、固体剂型 543

二、半固体剂型 546

三、液体制剂 546

四、气体剂型 547

第三节 中成药鉴定常用方法 547

一、定性鉴别 548

二、含量测定 548

三、检查 549

第四节 中成药显微鉴定 549

一、材料处理 549

二、制片方法 550

三、偏光显微镜的应用 550

四、中成药显微鉴别要点 550

一捻金 551

七厘散 552

牛黄解毒片 553

元胡止痛片 554

二妙丸 555

六味地黄丸 555

大山楂丸 556

附录 557

一、中药名称索引 557

二、中药英文名索引 562

三、中药拉丁名索引 579

四、中药原植(动)物拉丁学名索引 588

参考文献 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