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致力革命败多成少 痛下决心创办军校 1
1.武装斗争是为革命之手段 1
2.组织武装起义败多成少 4
3.从善而流 改组国民党和创办黄埔军校 9
第二章 中共全党一齐动员 选送精英奔赴黄埔 15
1.劳动者能有武器岂能任他们如此杀戮 15
2.会议决议多派同志进黄埔军官学校 21
3.选送的党员都是中共的精英 23
4.边际效应 投考黄埔军校热潮兴起 35
第三章 黄埔舞台个个楷模 危难之处身手大显 42
1.蒋先云入学考试成绩榜首 学术两科冠于全校 42
2.李之龙当选为国民党黄埔军校特别区党部第一届执行委员 45
3.陈赓关心爱护帮助同学和学生 48
4.侍卫总理和平定商团 黄埔学生军初露锋芒 51
5.第一次东征英勇善战 53
6.棉湖之战大显身手 55
7.视死如归血洒东江 57
8.平定杨、刘 陈赓、郭一予、李之龙表现不凡 59
第四章 组织功能发挥效应 党员队伍越来越大 62
1.建立中共黄埔军校支部 62
2.周恩来直接领导黄埔军校组织 63
3.天时地利人和,黄埔一期中共学生队伍越来越大 66
4.他们的经历不尽相同 67
5.拂去历史的尘埃 查证他们的中共身份 86
6.湖南籍一期中共学生数量独占鳌头 90
第五章 忠实践行三大政策 热血浇灌主义之花 93
1.服从国民革命需要投身军队政治工作 93
2.沙基惨案文起代英勇捐躯蒋先云虎口余生 96
3.惠州要塞实际上是共产党人拿下的 97
4.他是笃信共产主义,埋头苦干的一个共产党员 101
5.身体力行扶助农工 105
6.为捍卫真理 虽百折而不挠 109
7.北伐先锋 征程路上血染着他们的姓名 112
8.洪剑雄、张其雄、赵子俊、赵枬、黄再新、唐继盛同样是应该受人怀念的革命先烈 120
9.在东征北伐的国民革命中,中共付出的牺牲最大 122
第六章 反共浪潮愈演愈烈 革命意志严经考验 126
1.畸形的两党合作埋下了必然分裂的隐患 126
2.反共声潮逐浪高 128
3.蒋介石公然反共 在黄埔军校和第1军中开始“清党” 130
4.李默庵的脱党问题最有意思 134
5.李之龙脱党原因更为深刻复杂 138
第七章 跟随中共擎举义旗 武装斗争是为中坚 142
1.蒋汪国民党右派集团相继叛变革命 疯狂屠杀共产党人 142
2.张伯黄、郭一予、宣铁吾等人首先附蒋 周启邦脱党不搞政治 144
3.南昌暴动群雄赴义 147
4.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中担负重任 155
5.前赴后继共同描绘一幅武装斗争的画卷 159
第八章 沧海横流彰显本色 大浪淘沙结局多元 166
1.“不把这个社会改造好,我就决不回转家园” 166
2.革命半途而废 留下了终身的遗憾 174
3.张际春、严沛霖:难以给下结论的两位黄埔一期中共学生 187
4.不甘沉沦 另辟革命蹊径 191
5.春天里的爱国者 冬天里的懦夫 201
6.在国民党阵营中境遇各有不同 结局也不尽相同 206
第九章 征途道上也有暗箭 人间正道充满沧桑 213
1.贺声洋涉嫌“社会民主党”被整肃 长眠闽西红土地 213
2.孙德清顶撞夏曦 被杀害于监利周家嘴 216
3.夏曦战败不忘肃反 董朗遇害荆州 222
4.鄂豫皖苏区许继慎忠言直谏演绎千古悲歌 226
5.大巴山张国焘再“肃反” 吴展冤死通江城 232
6.徐向前,从不脚踏两只船和同时信仰两种主义,到笃信共产主义 234
7.陈赓被捕 蒋介石和黄埔一期国民党同学劝降不为所动 237
8.周士第历尽艰辛 回归中共组织 242
9.毛、周点将 袁仲贤脱掉戎装出任 新中国首任驻印度大使 244
10.阎揆要“敌营”十年 黄土高坡神出鬼没 247
第十章 身在曹营心在汉 历经曲折回归初衷 250
1.徐惠之孤岛事泄英勇就义 250
2.侯镜如冀东辽西两次贻误军机 253
3.廖运泽厌内战赋闲家中 策动堂兄起义被通缉 257
4.受歧视遭迫害 王逸常心灰意冷辞职从教 259
5.戴文、苏文钦参加湖南和平起义 261
6.宋文彬、白海风、刘立道在北平、宁夏、广西起义 267
7.李奇中晚年重新加入中共 270
8.事隔多年他们又走在一起 黄埔军校同学会第一届领导几乎是一期中共学生 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