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李劼人、沈从文等的小说创作 1
第一节 李劼人与他的“大河小说” 1
第二节 沈从文的文学道路和短篇小说 15
第三节 《边城》与《长河》的思想艺术特色 21
第四节 京派小说 29
第五节 新感觉派小说 41
第六节 张恨水的章回体小说 55
第十三章 三十年代的诗歌、散文创作 65
第一节 臧克家和中国诗歌会的创作 65
第二节 戴望舒、卞之琳和现代派诗 72
第三节 杂文和林语堂等作家的幽默小品 82
第四节 抒情叙事散文 92
第五节 游记和报告文学 100
第十四章 曹禺与三十年代的话剧创作 106
第一节 三十年代的戏剧运动 106
第二节 洪深、李健吾等作家的剧作 110
第三节 曹禺的《雷雨》和《日出》 115
第四节 《北京人》和中国话剧的新成就 121
第五节 夏衍的《上海屋檐下》等剧作 126
第十五章 抗战及四十年代的新诗潮 134
第一节 新诗坛在抗战爆发前后的转变 134
第二节 从抗战诗到讽刺诗及其他 138
第三节 左翼诗潮的新面目:“七月”诗派与“反抒情”诗派 144
第四节 南北呼应的新古典主义诗潮 153
第五节 现代主义诗潮的“新生代” 169
第十六章 冯至与艾青的诗 184
第一节 “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冯至”和他的早期诗作 184
第二节 《十四行集》:“真实的存在者”的体验与诗 190
第三节 诗人艾青的由来与复归 198
第四节 诗的“现代中国”总体形象的塑造 201
第五节 “左翼现代主义者”的创造性探索 206
第十七章 抗战及四十年代的小说 212
第一节 从抗战小说到讽刺暴露小说 212
第二节 沙汀与路翎:左翼小说向社会—心理分析的新拓展 215
第三节 钱锺书的《围城》及其他小说家的现代性探索 225
第四节 师陀小说对现代中国“生活样式”的分解 241
第五节 战时小说家的浪漫叙事 256
第十八章 抗战及四十年代的话剧与散文 269
第一节 社会动员与话剧艺术的互动共进 269
第二节 转进于世态人性写实的左翼剧作家及其他 274
第三节 郭沫若《屈原》等剧作与战时历史剧运动 287
第四节 抗战及四十年代的散文 308
第十九章 延安文艺运动和解放区文学 319
第一节 “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以前的文学状况 319
第二节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和文艺界的整风 324
第三节 新歌剧《白毛女》和解放区的戏剧 330
第四节 《王贵与李香香》和解放区诗歌 338
第五节 赵树理、孙犁等的中短篇小说 343
第六节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暴风骤雨》等长篇小说 354
第二十章 抗战时期的中国沦陷区文学 362
第一节 “日据”时期的台湾文学 362
第二节 东北沦陷区文学的变迁 369
第三节 华北沦陷区文学的演变 375
第四节 “孤岛文艺”和华中沦陷区文学 380
第五节 张爱玲及其“反传奇的传奇” 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