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本教材实验体系的特点与教学应用效果 1
1.特点 1
2.教学应用效果 3
二、无机化学实验的学习要求 4
1.明确实验目的 4
2.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5
附:实验报告格式示例 5
实验室常识 8
一、学生实验守则 8
附:值日生职责 8
二、无机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操作和事故处理 9
三、化学试剂的规格 10
实验基础知识 11
一、常用仪器介绍 11
二、基本操作技术 17
1.玻璃仪器的洗涤 17
2.化学试剂的取用 18
3.加热方法 18
4.玻璃加工操作 21
5.气体的发生、净化、干燥和收集 24
6.蒸发浓缩与重结晶 26
7.溶液与沉淀的分离 26
8.移液管、容量瓶和滴定管 28
9.用试纸检试溶液及气体的性质 31
10.试管的使用 31
三、常用精密仪器及其使用方法 32
1.实验室常用称量仪器 32
2.25型酸度计 35
3.pHX-3C型酸度计 37
4.DDS-11A型电导率仪 38
5.721型分光光度计 38
6.阿贝折光仪 39
7.动槽式(福廷式)水银气压表 41
四、误差与数据处理 42
1.测量中的误差 42
2.有效数字 46
3.化学实验中的数据表示与处理 49
实验内容 52
第一部分 基本操作训练实验 52
实验1酒精喷灯的使用、简单玻璃加工和洗瓶的安装 52
实验2分析天平的使用及摩尔气体常数的测定 54
实验3溶液的配制 55
实验4氯化钠的提纯 57
实验5硫酸亚铁铵的制备 59
实验6酸碱滴定 61
实验7水合硫酸铜结晶水的测定 63
第二部分 基本理论及常数测定实验 67
实验8化学反应速率、级数与活化能测定 67
实验9单、多相离子平衡 69
实验10氧化还原反应 73
实验11醋酸电离常数的测定 77
实验12 I-3? I2 +I-体系平衡常数的测定 80
实验13电导法测定硫酸钡的溶度积常数 81
实验14分光光度法测定[Ti ( H2 O)6 ]3+、[Cu(H2O)6]2+和[Cu(NH3)6]2+的分裂能 84
实验15磺基水杨酸合铁(Ⅲ)配合物的组成与稳定常数的测定 86
实验16折射法测定硅酸镁组成 88
实验17简单分子(或离子)的结构和晶体结构模型 89
第三部分 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实验 92
实验18 s区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92
实验19 p区重要非金属化合物的性质 95
实验20 p区重要金属化合物的性质 99
实验21 d区重要化合物的性质(一) 103
实验22 d区重要化合物的性质(二) 107
实验23 ds区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111
实验24配位化合物 114
第四部分 提纯、提取和制备实验 118
无机合成方法简述 118
实验25硝酸钾的制备、提纯及其溶解度的测定 121
实验26硫酸铜的提纯 123
实验27从紫菜中提取碘 125
实验28氧化铁黄和铁红的制备 126
实验29从“盐泥”制取七水合硫酸镁 128
实验30四碘化锡的制备及其最简式的确定 130
实验31四氯化锡的制备 132
实验32离子交换法制取碳酸氢钠 133
实验33高锰酸钾的制备 136
实验34六氯合铅(Ⅳ)酸铵的制备 137
第五部分 综合性实验 140
实验35硫代硫酸钠的制备和应用 140
实验36三草酸根合铁(Ⅲ)酸钾的合成及性质 141
实验37硫酸二氨合锌的制备和红外光谱测定 143
实验38 K3Fe(CN)6与KI的室温固相反应 146
实验39低水合硼酸锌的合成与阻燃性能试验 148
实验40水滑石的合成与阴离子交换性能 150
实验41 4A沸石的合成与阳离子交换性能测定 153
实验42过碳酸钠的合成与活性氧含量测定 156
实验43聚合氯化铝的制备与净水效果试验 159
实验44共沉淀法制备ZnO:Eu红色荧光粉 161
实验45氢氧化镧和氧化镧纳米管的制备 163
实验46无溶剂微波法合成meso-苯基四苯并卟啉锌 165
第六部分 设计性实验 169
实验47离子的鉴定和未知物的鉴别 169
实验48氯化铵的制备 170
实验49碱式碳酸铜的制备 171
实验50纳米氧化锌的制备和紫外-可见吸收特性测定 172
实验51由废铁屑制备三氯化铁试剂 174
实验52印制电路板酸性蚀刻废液的回收利用 174
实验53由废干电池制取氯化铵、二氧化锰和硫酸锌 176
实验54无机化学实验废液的初步处理 179
附录 180
附录一 常见离子的鉴定方法 180
1.常见阳离子的鉴定方法 180
2.常见阴离子的鉴定方法 188
附录二 常用物理化学常数表 191
1.不同温度下水的饱和蒸气压 191
2.不同温度下无机化合物和有机酸的金属盐在水中的溶解度 191
3.实验室常用酸、碱浓度 193
4.某些酸、碱的离解常数 194
5.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 194
6.标准电极电势(298.15K) 197
7.金属配合物累积生成常数(离子强度为0,温度为293~298K) 199
附录三 常用酸碱指示剂 202
附录四 特殊试剂的配制 202
参考书目 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