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1
第一章 西部地区城镇化道路选择与可持续发展 1
第一节 由于自然条件的特殊性,使西部地区不能像东部那样迅速扩张大中城市;也因西部与东部地区所处的城市化阶段不同,小城镇发展必然居于重要地位 1
第二节 因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发展乡镇企业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使西部地区下一阶段的城镇化不能再依靠发展乡镇企业来带动 4
第三节 西部地区城镇化和小城镇发展要通过大资本进入、发展生态产业来带动,实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 5
第四节 西部地区城镇化道路的特殊性,还在于移民尤其是生态移民、教育移民在城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 7
第五节 西部地区与整个中国的城镇化一样,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不存在“弯路”,也不能人为地提升 9
第二章 科技进步与西部地区城镇可持续发展 11
第一节 科技、创新的发展与区域创新体系的建立 11
第二节 区域创新体系的理论构架及西部地区经济、城镇化发展 17
第三节 构建西部区域创新体系、实现城镇可持续发展 23
第三章 西部地区城镇可持续发展中的制度创新 29
第一节 西部地区城镇可持续发展中的制度选择和约束 29
第二节 西部城镇可持续发展的体制和制度创新 39
第三节 加强西部城镇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改革建议 46
第四章 西部地区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50
第一节 工业化对城镇化的带动 50
第二节 企业是“龙头”——城镇发展的载体 64
第三节 乡镇企业的发展及其局限性 68
第四节 现代适用技术的发展对企业的装备 76
第五章 西部地区城镇发展与产业结构互动研究 82
第一节 城镇发展与产业结构的互动关系 82
第二节 农业产业化与城镇建设 91
第三节 西部城镇建设与产业发展 97
第六章 西部地区城镇发展中生态建设产业化研究 102
第一节 生态建设产业化——西部发展的新思路 102
第二节 生态建设产业化与西部城镇化和城镇发展 109
第三节 教育发展对生态建设产业化和城镇化的推动 116
第四节 实用科技成果推广对生态建设产业化和城镇化的推动 120
第五节 生态建设产业化中的政策设计 121
第七章 西部地区城镇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132
第一节 西部地区城镇建设:县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132
第二节 城镇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结点”作用 138
第三节 西部地区城镇发展的问题与发展方向 143
下篇 152
第八章 广西科技进步与城镇可持续发展研究与示范 152
第一节 全区及县(市)科技进步和城镇可持续发展 152
第二节 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159
第三节 对进一步密切星火计划实施与城镇建设互动作用的建议 168
第四节 兴安县溶江镇科技进步与城镇可持续发展的示范 170
第五节 北海市南康镇科技进步与城镇可持续发展的示范 180
第九章 贵州省科技进步与城镇可持续发展研究及示范 188
第一节 贵州县(市、区)科技进步及城镇可持续发展的成效 188
第二节 科技进步及促进县域经济和城镇建设的实践路径 190
第三节 当前科技进步和城镇可持续发展中的问题 198
第四节 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县域经济和小城镇建设可持续发展 202
第五节 白云区科技进步带动产业及城镇化的示范 213
第六节 玉屏县依靠科技进步促进民族地区城镇可持续发展的示范 218
第十章 甘肃省兰州市城镇可持续发展的科技支撑研究 227
第一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227
第二节 兰州市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现状的综合测度 228
第三节 兰州市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科技贡献差异及其影响因子的综合分析 237
第四节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兰州市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科技支撑调控模型 243
第五节 科技促进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措施研究 265
第十一章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城关镇科技进步促进城镇可持续发展的示范 282
第一节 定西市安定区自然、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282
第二节 科技进步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贡献 290
第三节 城关镇小城镇可持续发展支撑体系定量分析 311
第四节 定西市安定区城关镇科技支撑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322
第十二章 陕西杨凌科技进步与城镇可持续发展的示范 325
第一节 杨凌科技进步与城镇可持续发展概况 325
第二节 杨凌城镇可持续发展分析 331
第三节 杨凌城镇可持续发展战略 337
第十三章 陕西绥德城镇可持续发展建设研究 343
第一节 陕西绥德城镇发展的基本情况 343
第二节 绥德城镇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345
第三节 绥德县域城镇可持续发展战略 347
第四节 绥德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经验 349
第十四章 宁夏生态建设产业化的研究 355
第一节 宁夏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的相容性 355
第二节 宁夏生态建设的总体状况 356
第三节 宁夏生态建设的实践经验 359
第四节 宁夏红寺堡移民开发区生态建设产业化 361
第五节 加快宁夏生态建设产业化的对策措施 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