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陈寅恪叙论 3
第一章 义宁之学与家学渊源 3
一 家族宛如巍峨之丰碑 3
二 先祖为中医世家 5
三 陈宝箴:封疆大吏与诗文大家 6
四 陈三立:同光体诗派领袖 12
五 陈衡恪:声名显赫之大书画家 16
六 诗词翰墨人人皆能 20
第二章 《论再生缘》之“再生” 22
一 油印本与余英时之《书后》 22
二 郭沫若以补课之心情开始阅读 24
三 郭聋陈瞽论端生 26
四 《再生缘》的思想与艺术 28
五 诗心史笔熔一炉 32
第三章 清华园的学术生活 35
一 筹建伊始聘导师 35
二 独特的授课方式 38
三 不平静的清华园 40
四 独立精神与自由思想 43
五 文史哲三系合聘教授 46
第四章 不古不今之学 51
一 不古不今与又古又今 51
二 “三源流说”之学术纲领 54
三 对李唐势力兴衰之析论 57
四 李唐氏族之论引起学界轰动 61
五 关中本位政策问题之独见 64
六 种族与文化两大核心思想 66
第五章 佛教史研究 73
一 《金刚经》翻译错讹多 73
二 佛教史的思想史之价值 75
三 考证释疑 探因觅踪 79
四 辨析真伪 细中见大 83
五 中印文化 交融探源 88
六 订正千年误舛 90
七 佛教与中土文学之关系 94
第六章 《柳如是别传》与考释之学(上) 98
一 痛哭古人 留赠来者 98
二 著书唯剩颂红妆 100
三 行谊操守与人格自尊 101
四 性情激烈 坚毅狷介 106
五 言情唱和 互吐心曲 108
六 钱柳性格差异比较 113
第七章 《柳如是别传》与考释之学(下) 120
七 对古人“应具了解之同情” 120
八 异代知己与理性判断 123
九 古典与今典相互映照 128
十 考证使“真理不能磨灭” 132
十一 心血之凝聚 志向之所寄 134
十二 于习见之材料中提出新解释 137
十三 史识渊博深邃 考释精微绝伦 139
第八章 与文化学术共命同尽 143
一 学术成果最丰硕之日子 143
二 深层的爱国情怀与人格之魂 146
三 欲著辨亡还阁笔 149
四 《文通》《文通》何其不通 150
五 《挽词并序》之真知灼见 154
第九章 学界巨子 159
一 “一代宗师”之称誉 159
二 “国宝”称谓之由来 160
三 卓越之成就与精进之方法 164
第十章 学术灵魂与精神人格 172
一 灵魂与人格建构 172
二 至死不屈的学术人格宣言 176
三 陈氏生命史是一部滴血的灵魂史 179
四 陈氏对我们的启示 180
第十一章 “托命之人”蒋天枢 183
一 文化神州丧一身 183
二 藏山付托不须辞 184
三 “程门立雪”添续篇 187
四 不负重托薪火传 189
五 蒋子凸现非偶然 193
跋 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