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1
第1章 招致产业猝死的日本病因 3
1 旧时代的思考是导致国家“猝死”的死神 3
无法抵制的中国产品 4
日本社会无法回避的引进外国劳工问题 4
2 若不立即进行教育改革,日本的集团IQ势必堪忧 8
日本人不爱动脑子的特点和懦弱的民族性都源自日本的教育 9
3 日本落后的软件系统研发与东证股票交易所事故之间的必然关联 14
客户与开发者经由间接沟通方式开发出来的软件系统往往问题丛生 15
日本企业无法开发出符合国际标准的软件系统平台 16
软件系统的缺陷最终需要依靠“人”来弥补 18
失败不可避免,所以应尽早暴露缺陷,以便及时加以改正 19
若继续保持现状的话,东证交易系统的问题将不可能得到解决 21
4 肤浅的日本媒体只会做表面文章 23
绝对中立的门户网站才是用户的最佳选择 24
iTunes Music Store与iPod的非凡之处 26
5 只依靠技术而缺乏世界战略将导致日本企业继续沉沦 28
所有信息设备都将被网络化的时代 29
没有哪家企业能够抗衡Xbox360开创的未来世界 30
6 日本企业在实现国际化过程当中面临的三个问题 32
企业必须下定决心依靠自身力量来培养优秀的人才 34
对于日本员工与海外员工过度差别对待的日本企业 35
构筑适合于跨越性发展的网络型组织 37
企业对于国外客户和国内客户都应采取相同的态度 39
7 不负责任的高利贷从业机构和银行损害了守法消费者的利益 43
针对“低端阶层”的金融业务扩张只会导致社会风险的增加 45
应该由谁来承担ATM免费化所产生的成本? 47
8 日本政府的愚民政策还在继续愚弄日本国民 50
第1——换汤不换药模式 51
第2——对民众搞消息封锁 53
第3——装聋作哑 55
9 日本政府的管理系统纯属是浪费公帑 58
已经存在了四十年的问题何以能够在九个月内就得以解决?! 59
已经在耗费金额上超过了建筑总承包商的IT总承包商 62
问题的根源在对IT系统一窍不通就作决策的政府官员身上 63
为国为民我愿意奉献自己最后的微薄之力 65
10 小泉改革核心的邮政民营化的最终归宿 68
“债务归国民,资产归新公司”的自私行径 70
对于西川先生执掌新邮政公司大权的期待与不安 71
11 席卷日本的官制不况——灰色利率的废止与建筑基准法 73
“小泉改革的负面影响引发了经济萧条”的说法纯属误导 74
日本政府缺乏全盘考虑的消费者、投资者以及劳动者保护方案 76
灰色利率的废止触发了日本中小企业的倒闭潮 78
《建筑基准法》的修改使得日本新开工建筑工程项目减少了40% 80
12 官僚+媒体+企业共同造成的“合成谬误”进一步恶化了官制不况 84
金融厅不负责任的指手画脚导致了海外资金的大量流失 86
一个总喜欢出尔反尔的国度 88
不负责任的媒体也是制造经济萧条的元凶 89
加强企业监管对于劳动者而言意义不大 91
日本企业应该如何解决好2009年问题 93
企业应该袒露心声、大胆说不 94
消费者厅的组建将会进一步恶化日本的经济萧条 97
13 日本已经从“亚洲最富裕国家”的宝座上跌落了下来 100
日本甚至还有可能被第三位的香港和第四位的韩国甩到后头 101
到新加坡去亲身感受日本与新加坡之间的实力差异 103
日本官员和政治家们应该立刻停止将曾经繁荣一时的日本拖下水 106
第2章 超越“产业猝死”时代的十四个提案 111
1 鼓起勇气解决那些没有答案的问题 111
专家学者鼓吹的众多准则已经不再适合新时代的要求 115
2 日本真正需要的是激励型“领导者” 118
培养专门解决问题的企业内部咨询顾问 120
3 依靠“构想力”来开拓新时代 123
先破后立 124
通过反复积累“思考的经验”并进行相应训练,任何人都能够拥有创新思维 126
4 只有依靠网络才能够消除网络社会的种种差异 129
网络是发展的关键 131
5 只有道州制才能拯救日本于长期衰退之中 136
政府部门和媒体都会共同反对道州制 137
实行道州制的好处在于能够将日本从长期衰退中解救出来 139
日本应该容忍不同的发展模式 142
6 企业在认为“市场开始缩小”的瞬间停止成长 144
宠物业将是“超级爆发”的成长市场 144
日本最终将无法避免接纳海外移民 146
返聘退休人员之类的雕虫小技无助于解决劳动力不足问题 148
7 要把团块世代85兆日元的退休金吸引到市场中来 149
日本民族大迁徙即将开始 150
地方政府需要更加卖力地向团块世代挥动橄榄枝 151
日本人应该为自己后半生的幸福及早作好准备 153
8 一亿日本人共同来改写日本国宪法 155
不熟知旧法律就没法制定新法案 156
与其在法律条文间咬文嚼字,不如更加重视把握全局的能力 158
教育的方向只有在宪法中明确下来后才能真正显现出来 160
一亿日本人共同来改写日本的宪法 161
9 尽早建立能够与欧盟抗衡的税收优惠制度 164
欧盟各国通过降低企业所得税来竞相吸引投资 165
建立足以维持日本国际竞争力的税收制度 167
利用资产课税和附加价值征税来充实政府税收 168
10 日本必须改善工作效率——日本的劳动生产率只有美国的七成 171
在效率化方面一直裹足不前的日本服务业 172
日本的软件系统开发公司也同样在拖后腿 173
11 改进统计方法,正确测算经济实态 175
能够正确表示经济状况的方法刻不容缓 177
12 日本企业只有通过Global Niche Top战略才能够在竞争中获胜 179
日本企业虽然在成品市场的份额较低,但是在材料市场却占有优势 181
确保了市场份额的企业才能够获得较高的收益率 183
日本企业具备的高水准技术确保了原材料和零部件的优秀品质 184
客户的“苛刻要求”提升了机床的品质 187
美国、日本以及亚洲各国对于研究开发的态度迥然不同 189
13 培养能够胜任“更细、更深、更持久”工作的人才 193
日本企业应该尽早放弃自相残杀的做法 195
积极追求技术的横向展开与探索新附加价值 200
日本人学力退步的原因在于国家战略的失误 203
材料及零部件产业积累的经验与技能同样也适用于其他行业 205
14 此时此刻更需要基于心理经济学来开拓思维! 208
摆脱经济恐慌的关键在于把握好“心理经济学” 210
番外篇 动荡的世界经济与日本 215
1 对于早已习惯了金融危机的日本人而言,一个天大的机会已经到来 215
一个前所未有的美国与当前世界最强的日本经济 217
以往的金融危机及其扩散模式 219
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资源泡沫与发达国家的住房泡沫 221
发达国家的经济衰退扩散到了全世界 223
美国政府的巨额担保以及美元的未来走向 224
不学无术的欧洲领袖们 226
2 日本应该把汽车业三巨头买下来给美国做个人情 228
花旗银行只有被国有化一条路可以走 229
美国政府的财政赤字将何去何从 231
日本应该如何抓住当前这个机遇,有效运用作为当今世界最强货币的日元? 233
日本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机遇 235
3 必须建立一个取代功能欠缺的世界货币基金组织的金融监管机构 238
如今的银行规模都已经膨胀到仅靠一国之力难以拯救的程度 240
建立针对金融产品的输出审查制度 241
今后不可或缺的三项对策 243
汽车销售数量在金融危机爆发两个月之后才出现减少的理由 244
美国民众对于汽车业三巨头产生了“撒手不管”的意向 247
《破产法》第11章的实施对于日本的影响 248
制定金融稳定法案来救助三巨头并应对失业问题 249
4 日本其实并没有丧失的“失去的十五年” 253
从过热消费中开始冷却的美国民众 254
日本对华输出的增长出现大幅减少 255
不断恶化中的就业形势、消费心理、股市 258
被日本金融厅肆意摆布的不动产公司和银行 260
日本国内的过大老龄人口群使得企业只能到海外去谋求出路 262
“失去的十五年”为我们留下的东西 264
日本现在能够做的事情和应该做的事情 265
5 什么才是全世界希望奥巴马政权担负起的“责任” 269
没有敌人就无法运行的国家——美国 270
奥巴马新政权的阁僚所预示的美国外交路线 272
奥巴马新政权的经济刺激政策只不过是在沿袭法国总统萨科齐的老路而已 273
“绿色新政“是否有效 275
6 奥巴马政权对于经济的认识非常危险 278
极有可能成为加速经济衰退导火索的美国政府巨额公共资金投入 280
前财政部长保尔森“留下的礼物” 281
美国究竟是否能够让就业机会从中国回归到美国? 283
7 日本政府没有必要畏惧“购买美国货条款” 286
住房是美国经济的先行指标 287
显示美国心声的“购买美国货条款” 290
“购买美国货条款”的受害国与受惠国 291
结语 294
致谢 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