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1
前言 6
第一章背景 11
1.告别纽约 11
2.天津火车站 15
3.天津“美国营盘” 17
4.“湿地的天堂”——天津 19
5.天津的“九国租界” 20
6.“那些租界对西方人来说就像梦幻城市” 22
7.“宝塔上的国家,他们说这是苦力的歌声” 26
第二章第十五步兵团登上中国的舞台 29
1.“不平等条约的世纪” 29
2.治外法权——“主权内的主权” 31
3.“义和团的遗产” 33
4.“中国远征军” 35
5.“打从欧洲人来的那天起中国就一直很混乱” 38
6.康纳将军的先见之明 41
7.吴佩孚·张作霖·冯玉祥 44
8.国际列车多节车厢被子弹击中 48
9.康纳将军说:“美国人可以寻求同中国人的友谊。” 52
10.“老辣的眼睛”巴特勒将军 56
11.“舞台上的布景搭好之后,日本就会拉开帷幕” 60
第三章兵团历史和组织机构 63
1.第十五团的历史同美国国家的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 63
2.染指义和团·菲律宾·返回美国·常驻天津 66
3.军官和士兵都成了过于讲究穿着的人 69
4.美国驻华部队总部设在天津 72
第四章指挥官们 75
1.马丁上校·金上校 75
2.内勒上校 77
3.纽威尔上校 78
4.泰勒上校 80
5.伯特上校 83
6.林奇上校 84
7.康纳准将 86
8.卡斯特纳准将 87
第五章军官和士兵 92
1.“将星之团”·马歇尔高居榜首 92
2.马歇尔“热爱汉语” 93
3.马歇尔“长时间地骑马在天津周围转悠” 95
4.马歇尔“可能孕育了其后的马歇尔计划” 96
5.史迪威对第十五团的重大影响 98
6.史迪威“汉语流利”,化装成中国人“从未被人识破” 100
7.史迪威笔下的蒋介石 102
8.包瑞德“是声誉良好的‘中国帮”成员之一” 103
9.“美国远征军桂冠诗人”哈丁中校 105
10.“得克萨斯州牛仔”图途上尉 107
11.两名军官在天津病逝 109
12.后来成名的军官们的进进出出 110
13.士兵们 113
14.士兵诗人·编辑·作家 114
第六章《哨兵报》 116
1.《哨兵报》意义深远地折射出它所处的时代、地点和环境 116
2.《哨兵报》宣称自己是美国“陆军中最早的一份军队期刊” 118
3.费希尔牧师接任主编 119
4.军队出版物的审查制度 121
5.数量惊人的士兵诗歌 122
6.丰厚的广告收入 123
7.军队报刊屡遭重创 124
8.《哨兵报》的轨迹就像一个万花筒 125
9.影评·爵士兵·麻将·各种比赛和辩论 127
10.美国军队报刊之间的激烈竞争 129
第七章圆舞曲:态度、士气和日常事务 132
1.提前回国被视为一种惩罚 132
2.廉价仆人唾手可得 134
3.酗酒·性病·吸毒 137
4.国籍各异的风尘女子 139
5.“多年来这个耻辱像一团黑雾一直笼罩在第十五团头上” 141
6.大张旗鼓地组织了五花八门的活动 143
7.社团活动帮助士兵找到健康的休闲方式 145
8.随军牧师们 147
9.旅行·狩猎 149
10.美国陆军运输舰 150
11.“再有两天我们就要跟天津告别了” 153
12.采用各种办法提高士气 155
13.胡萝卜和大棒都被用来影响士兵的态度和行为举止 157
第八章训练周期 161
1.表明他们军种的标志是徽章上交叉的火枪 161
2.射击比赛 165
3.秦皇岛夏季训练靶场 166
4.军官及其家属们的休养营地 168
5.夏天的经历是团里整个年度的高潮 170
6.刺刀“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就像人类被释放的灵魂” 174
7.天津南部的土城、黑牛城 175
8.长年不断的训练周期 177
第九章运动员·戏剧演员·音乐家 180
1.“年轻士兵在春天里的幻想并不一定朝情爱偏移” 180
2.田径·拔河·棒球·板球·篮球 183
3.拳击·橄榄球·溜冰·高尔夫球 186
4.“我们已经梦想着在天津平安电影院演出” 187
5.军乐队·爵士乐 190
6.电影·电唱机·麻将牌 191
7.团里时常有些特别的娱乐活动 193
第十章中国的土地·历史和人民 196
1.置身于令人震撼的中国几千年古老文明和传统文化的包围之中 196
2.汉语课程 198
3.“中”字臂章很快就成了大家渴求的军装饰物 199
4.世界上没有哪个地方能有中国最富的人和最穷的人之间这样大的差距 200
5.埃德加·斯诺说中国人“应该得到大自然和其他种族更好的对待” 204
6.她对这样的种族主义嗤之以鼻 206
7.中国社会弥漫着公然反抗外国人的情绪 209
8.《哨兵报》会解释很多中国风俗 211
9.中国文化源自孔子思想的精髓 213
10.美国兵眼里的中国人 215
11.中国舞台上迅速涌现的日本势力 217
12.中国和大自然的力量一样,无处不在而且不可征服 219
第十一章女性 221
1.处在现代女性潮流中心的要属那些摩登女郎们 221
2.男人担心女性“下一步会萌生入伍的念头” 224
3.妇女在中国社会扮演的角色及社会对她们的普遍态度 225
4.白俄妇女在中国 226
5.美国妇女在中国 227
6.美国军人的婚姻 229
第十二章正规军·马匹和其他 232
1.正规军的作用和地位的自豪感 232
2.“步兵是军队的‘花朵’” 235
3.服兵役的吸引力和再次入伍 237
4.大萧条·国会削减军费预算 239
5.中国矮种马 241
第十三章第十五团从中国撤离 248
1.驻华美军从中国撤离的原因 248
2.美国人卷入了无休止的辩论 250
3.1937年“七七事变” 252
4.第十五团在中国的最后日子 253
第十四章步兵团的中国传奇 256
1.美国本宁堡军事基地的大理石中国牌楼 256
2.费正清说:“帝国主义的真正伤害是心理上的。” 259
3.第十五团“对美国历史的影响远远大于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61
4.在中国的那段日子,马歇尔为他在二战后的政策找到了足够的立足点 263
5.第十五团普通士兵后来继续为美国冲锋陷阵 266
6.综述 267
部分参考书目 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