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教育学 1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1
第一节 教育及其发展 1
第二节 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 4
第三节 教育学及其发展 5
第二章 教育的功能 10
第一节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10
第二节 教育与个体发展 13
第三章 教育目的 20
第一节 教育目的概述 20
第二节 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22
第三节 素质教育与新课程培养目标 24
第四章 学校教育制度 27
第一节 学校教育制度及其发展 27
第二节 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31
第五章 教师与学生 36
第一节 教师 36
第二节 学生 43
第三节 师生关系 46
第六章 课程 49
第一节 课程概述 49
第二节 课程标准与新课标 57
第三节 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与特征 58
第四节 课程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60
第七章 教学 63
第一节 教学的意义与任务 63
第二节 教学过程的本质与规律 65
第三节 教学原则及其运用 69
第四节 教学方法及其运用 74
第五节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实施要求 80
第六节 教学组织形式 90
第七节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 92
第八章 教育评价 99
第一节 教育评价及其作用 99
第二节 教育评价的主要类型和方法 100
第三节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评价 103
第九章 思想品德教育 110
第一节 德育及其意义 110
第二节 德育的目标与内容 111
第三节 德育过程的规律 114
第四节 德育原则及其运用 116
第五节 德育方法及其运用 118
第六节 德育的途径 120
第十章 班主任工作 121
第一节 班主任工作的意义和作用 121
第二节 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124
第十一章 课外活动 127
第一节 课外活动及其意义、任务 127
第二节 课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129
第三节 课外活动的组织 131
第二部分 心理学 134
第一章 认知发展与教育 134
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 134
第二节 记忆 137
第三节 想象 142
第四节 思维 143
第五节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培养 147
第六节 注意 155
第七节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159
第二章 情感、意志的发展与教育 162
第一节 情感的发展及其教育 162
第二节 意志品质及其培养 167
第三章 个性发展与教育 170
第一节 需要、动机、兴趣与教育 170
第二节 能力 174
第三节 气质与教育 178
第四节 性格的形成与教育 180
第五节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及其教育意义 182
第四章 学习心理与教育 185
第一节 学习概述 185
第二节 学习动机 187
第三节 学习迁移 196
第四节 知识的学习 200
第五节 技能的形成 206
第六节 学习策略 212
第七节 品德形成及其培养 213
第五章 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 216
第一节 心理健康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216
第二节 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辅导 217
第六章 教师心理 223
第一节 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影响 223
第二节 教师成长的阶段和途径 224
第三节 教师威信的形成与发展 225
第四节 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的区别 228
第三部分 教师职业道德 231
第一章 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231
第二章 教师职业道德法规 235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 235
第四部分 教育法律法规 23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236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6年修订) 24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251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256
《教师资格条例》 26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67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72
附录:教育理论综合模拟试卷(一) 302
教育理论综合模拟试卷(二) 310
参考答案 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