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
1.1 内容和目标 3
1.2 实验数据 4
第2章 纸张分析方法 6
2.1 显微观察 6
2.2 红外光谱分析 7
2.3 气味分析 8
2.4 X射线分析 8
2.5 Raman光谱分析 9
2.6 气相色谱法 10
2.7 图像分析 10
2.8 各种方法的讨论 11
第3章 纤维种类与纸龄相关性研究 12
3.1 研究目标 12
3.2 中国造纸原料发展与纤维特征 13
3.2.1 汉代造纸原料与麻纤维特征 13
3.2.2 两晋南北朝时期造纸原料与皮料特征 14
3.2.3 隋唐时期造纸原料与竹料特征 18
3.2.4 宋元时期造纸原料与草料特征 20
3.2.5 明清时期造纸原料与特征 22
3.2.6 近现代造纸植物原料与特征 24
3.3 纤维特征与纸龄关系 27
3.4 纸龄分析方法 28
3.5 古纸纸龄分析实践 28
3.5.1 古纸来源 28
3.5.2 古纸检测 28
3.5.3 古纸纸龄分析 29
小结 30
第4章 基于傅里叶变换的手工纸匀度无损测量 31
4.1 研究目标 31
4.2 传统造纸工艺调研 31
4.2.1 抄纸法造纸技术 31
4.2.2 浇纸法造纸技术 35
4.3 纸张匀度测量方法 36
4.4 纸张匀度分析模型 38
4.4.1 图像获取与预处理 38
4.4.2 快速傅里叶变换 41
4.4.3 统计分析 42
4.5 实验与结果分析 43
4.5.1 匀度分析程序 43
4.5.2 模拟试验 43
4.5.3 抗张强度实物试验 43
4.5.4 图像分析实物试验 45
4.5.5 实验结果分析 47
小结 48
第5章 基于图像颜色特征的成分测量 49
5.1 传统原料配比测量方法 51
5.1.1 视野法 51
5.1.2 显微计数法 51
5.1.3 投影测量法 52
5.2 颜色特征分析 52
5.2.1 染色后的纤维呈色 52
5.2.2 混合原料显微图像特征 54
5.2.3 颜色空间 55
5.2.4 颜色邻近性度量 58
5.3 颜色聚类算法 59
5.3.1 阈值聚类算法 60
5.3.2 K-means算法 62
5.4 成分自动测量方法 63
5.4.1 预处理 63
5.4.2 K-means聚类 65
5.4.3 结果输出形式 66
5.5 彩色图像实验 67
5.5.1 彩色模拟实验 67
5.5.2 彩色实物实验 69
5.6 灰度图像实验 71
5.6.1 灰度图像来源 71
5.6.2 颜色分析实验 73
5.7 不规则古纸的面积测量 75
5.7.1 面积计算模型 75
5.7.2 不规则古纸测量实验 76
小结 77
第6章 讨论 79
6.1 研究进展 79
6.2 展望 81
参考文献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