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总论 1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框架 1
1.1.1 研究背景 1
1.1.2 研究框架 4
1.2 相关概念界定 9
1.2.1 政府信息 9
1.2.2 政府审计 10
1.2.3 国家治理能力 11
1.3 文献综述 13
1.3.1 政府信息披露与国家治理 13
1.3.2 政府审计治理功能 20
1.3.3 政府审计与政府信息披露 22
2 政府信息披露的国内外比较分析 32
2.1 国外政府信息披露发展概况 32
2.1.1 美国政府信息披露发展概况 32
2.1.2 欧盟国家政府信息披露发展概况 34
2.1.3 亚洲国家政府信息披露发展概况 35
2.2 中国政府信息披露发展概况 37
2.2.1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发展历程 37
2.2.2 “三公经费”披露发展历程 38
2.3 “三公经费”披露现状考察 41
2.3.1 中央部门2011年“三公经费”披露状况 42
2.3.2 中央部门2012年“三公经费”披露状况 49
2.3.3 中央部门2013年“三公经费”披露状况 54
2.3.4 中央部门2014年“三公经费”披露状况 58
2.3.5 “三公经费”披露问题分析 59
2.4 政府信息供需状况分析 62
2.4.1 政府信息供需矛盾分析 62
2.4.2 政府信息供给不足的原因分析 65
3 政府审计与政府信息披露的理论分析 68
3.1 国家、公共权力监控与国家治理 69
3.1.1 人民主权理论 69
3.1.2 人民主权理论下的公共权力监控与国家治理 73
3.2 政府信息披露与国家治理 77
3.2.1 委托代理理论 77
3.2.2 信号传递理论 78
3.2.3 新公共管理理论 80
3.3 政府审计、政府信息披露与国家治理 81
3.3.1 受托经济责任观 82
3.2.2 审计控制观 85
3.2.3 “免疫系统”审计观 87
3.2.4 政府审计与政府信息披露关系的综合分析 90
4 政府信息披露影响国家治理水平的初步验证——来自中央部门数据的分析 92
4.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92
4.2 研究设计 95
4.2.1 数据来源及样本的选取 95
4.2.2 研究变量设计及模型构建 95
4.3 实证结果分析 98
4.3.1 变量描述性统计 98
4.3.2 变量相关性分析 99
4.3.3 回归结果分析 100
4.3.4 稳健性检验 102
5 政府审计影响政府信息披露的初步验证——来自中央部门数据的分析 105
5.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105
5.2 研究设计 109
5.2.1 数据来源及样本的选取 109
5.2.2 研究变量设计及模型构建 109
5.3 实证结果分析 113
5.3.1 变量描述性统计 113
5.3.2 变量相关性分析 114
5.3.3 回归结果分析 115
5.3.4 稳健性检验 117
6 政府信息披露机制 119
6.1 政府信息生成轨迹 119
6.2 政府信息披露标准 120
6.3 政府信息披露内容 124
6.4 政府信息披露体系 126
7 治理导向的政府信息披露审计监控机制 132
7.1 政府信息披露审计目标 134
7.2 政府信息披露审计内容 135
7.3 政府信息披露审计程序与审计方法 136
7.3.1 治理导向审计的前导性分析程序 136
7.3.2 政府信息披露基本审计程序 137
7.3.3 政府信息披露审计方法 139
7.4 政府信息披露审计报告 140
8 政府审计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效果检验——来自省级地方政府数据的分析 144
8.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146
8.1.1 政府审计与国家治理能力 146
8.1.2 政府审计与政府信息披露 148
8.1.3 政府审计、政府信息披露与国家治理能力 149
8.2 研究设计与数据说明 150
8.2.1 数据来源及样本的选取 150
8.2.2 研究设计 151
8.3 政府审计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作用效果检验 155
8.3.1 描述性统计 155
8.3.2 相关性检验 157
8.3.3 回归结果分析 158
8.4 政府审计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作用路径分析 161
8.4.1 政府审计与政府信息披露 161
8.4.2 政府审计、政府信息披露与国家治理能力 164
9 对策建议 167
9.1 树立公共财政理念,增强政府信息披露的服务意识 167
9.2 建立健全相关法规,规范政府信息披露,提高政府信息披露的整体水平 168
9.3 完善审计监控机制,强化审计能力建设 173
9.4 完善政府业绩考核机制,提高国家治理能力 175
参考文献 176
后记 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