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村教育管理》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员守勤著
  • 出 版 社: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5
  • ISBN:7806081135
  • 页数:435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历史上的农村教育管理 1

第一节 氏族社会至清代前期的农村教育管理 2

第二节 近代农村教育管理 7

第三节 中国古代教育家的教育管理思想 10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管理思想 10

二、秦汉诸家的教育管理思想 11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颜之推的教育管理思想 12

四、隋唐至宋元时期诸家的教育管理思想 13

五、明清诸家的教育管理思想 14

第二章 农村教育管理的性质和任务 16

第一节 农村教育管理环境 16

一、学校分布广,组织形式多,教育分散 16

二、交通落后,信息闭塞 17

三、教育发展不平衡 17

四、教育教学工作艰巨 18

第二节 现代教育科学管理的重要性 19

一、在法制时代,只有科学的管理才能实现其教育目标 19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新的教育体制与科学管理 20

三、教材教法的改革 20

四、现代管理体制和方法 20

五、现代管理方法的改革,需要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学习现代科学管理知识 20

第三节 农村教育管理的性质和任务 21

一、性质 21

二、任务 25

第三章 教育管理体制 28

第一节 管理体制与管理行为 28

一、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 28

二、管理体制的意义 29

三、管理体制的功能 31

四、管理体制与管理者 31

五、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32

六、管理体制建立的基本原则 33

第二节 统筹和管理 35

一、农村教育结构 35

二、农村教育统筹管理的目标和特性 37

三、农村教育统筹管理的测评、调控和竞争 38

四、统筹管理对管理人员的要求 38

第三节 分级办学 分级管理 39

一、教育行政管理体制 39

二、教育教学管理体制 41

第四节 政府的教育管理职能 42

第五节 学校管理体制——校长负责制 44

一、意义与根据 44

二、体制与原则 48

三、权力和责任 50

四、层次与分工 54

五、离散与整合 55

六、行为和绩效 56

第六节 教育行政管理 57

一、县级教育局(委)的职责和任务 58

二、乡教育管理委员会的职责和任务 59

第四章 农村学校教育特点与管理 64

第一节 农村学校环境特点与管理 64

一、政治环境与教育管理 64

二、经济环境与教育管理 67

三、文化环境与教育管理 71

四、家庭教育与管理 72

五、儿童的健康成长与教育 76

六、农村儿童发展的优势 81

第二节 农村教师的环境、任务、需要与管理 82

一、农村教师的工作环境 82

二、农村教师的成长环境与品质 85

三、农村教师的任务 86

四、农村教师工作的心理、需要及其管理 87

第三节 农村学生学习环境与管理 92

一、农村学生学习环境与管理 92

二、农村学生学习心态 95

三、农村学生智力因素的形成与教育 97

四、师生关系与教育管理 99

第五章 学校管理思想 103

第一节 组织管理与运行机制 103

一、组织关系与运行机制 103

二、组织管理分类细目 107

三、时间管理的意义与效益 110

第二节 普通管理原理与管理实践 113

一、普通管理原理在学校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113

二、学校管理的基本原则 122

第三节 激励方式与理论参考 127

一、量化管理激励 128

二、组织关系激励 129

三、人性管理激励 129

四、目标效价激励 130

五、公平管理激励 130

六、需要管理激励 130

七、目标管理激励 133

八、激励因素激励 133

九、领导风格激励 134

第六章 学校管理方法 139

第一节 学校管理方法 139

一、思维方法与管理方法 139

二、基本思维方法 141

三、一般管理方法 147

四、典型的具体方法 149

第二节 学校规章制度 150

一、建立规章制度的意义和程序 150

二、规章制度的性质和功能 151

三、制定规章制度的原则依据 153

四、制度管理中的几种关系 155

第三节 管理者的自我挑战 159

一、农村教育的格局和优势 159

二、教育管理者应当向自己提出挑战 162

第七章 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 164

第一节 教师队伍建设要素与管理 164

一、农村教师队伍的结构和现状 164

二、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 166

三、民办教师队伍建设 172

第二节 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 174

一、教师需要的研究与工作激励 174

二、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 177

三、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方向 179

第三节 教育的时代要求与教师队伍建设 181

一、一般要求 182

二、具体要求 182

三、教师形象和教师角色认知 184

第八章 校长 186

第一节 怎样当好校长 186

一、校长的任职条件和岗位要求 186

二、怎样当好校长 189

第二节 管理者品质的认知和改进 197

一、品质与管理 197

二、管理者应有的品质 198

三、管理者品质的研究和改进 202

四、管理者的气质类型和性格及测定 203

第三节 校长自诊与自我建设 205

一、校长自诊 205

二、一份自诊报告 211

第四节 校长的能力和心理障碍 212

一、计划和规划能力 212

二、组织设置和启动能力 213

三、分析问题和抓住根本的能力 213

四、应变能力 213

五、随机组织指挥能力 214

六、气魄和决断能力 214

七、知识折服能力 214

八、评价能力 215

九、人际交往能力 215

十、创新能力 215

十一、自我认识和判断能力 216

十二、社会活动能力 217

第九章 德育管理 219

第一节 德育需要与组织管理 219

一、德育需要和职责 219

二、德育的组织管理 223

三、德育原则与小学德育的教育原则 225

第二节 德育领域的认知和效应 228

一、师德与德育的关系 228

二、德育相关因素及其研究 230

三、对德育误区的认知和研究 231

第三节 德育管理责任和实施途径 233

一、德育管理责任 233

二、德育过程及认识 234

三、德育的途径和方法 236

四、学生品德考核和评定 240

第十章 教学管理 242

第一节 教学常规管理 242

一、教学规律的认知 242

二、教学思想观点的确立 243

三、教学基本常规及其管理 243

第二节 教学组织行为管理 246

一、教学计划管理 246

二、教学组织管理 257

三、教学质量管理 259

四、课堂教学管理 264

五、教学职责管理 269

六、考试的组织、评价与管理 270

七、教学数理管理 271

第三节 教学秩序管理 276

一、三大秩序及其关系 276

二、教学三大关系及其管理 277

第四节 学会教学 279

一、青浦教改的基本经验 279

二、教学原理 280

第五节 西方典型教学理论 281

第十一章 班级管理 285

第一节 班级管理的系统 285

一、班级管理的系统和层次 285

二、班主任 288

三、班级管理的类型和方法 294

第二节 班级管理的特点和目的 297

一、班级管理的特点 297

二、班级管理的目的 298

第三节 班级管理中的考评和奖罚 300

一、班级工作量化考评 300

二、学生个体量化考评 303

三、班级管理奖罚原则 307

第十二章 校园环境建设 308

第一节 校园环境建设的意义 308

一、校园环境建设的意义 308

二、校园环境建设的基本原则 309

第二节 校园物理环境建设 310

一、学校选址 310

二、学校规划 311

三、建筑布局 311

四、净化、绿化、美化 312

第三节 校园文化环境建设 313

一、校风建设 314

二、校服 314

三、学校秩序和师生言行 315

四、文体活动 316

五、教改学术活动 316

六、加强物理性质的校园文化环境建设 316

第四节 校园人际环境建设 316

第五节 学校标准化建设 318

一、领导重视 319

二、办学方向 319

三、办学条件 319

四、学校管理 319

五、教育质量 320

第十三章 教育经费和学校总务管理 321

第一节 农村教育经费的来源和构成 321

一、教育经费的组成 323

二、教育经费的来源及其农村教育费附加 323

三、正常教育经费的管理和使用 327

第二节 学校财务管理 327

一、总务处的主要职责 327

二、财物管理 328

三、财务经费管理 329

四、学校总务管理总则 330

五、财务人员岗位职责(示例) 330

第三节 学校总务工作 334

一、学校总务工作的特性 334

二、学校总务工作的改革 335

三、总务后勤人员心理障碍及其矫正 336

第四节 办学条件的数理管理 339

第十四章 学校教育评价 342

第一节 学校教育评价的特性 342

一、学校教育评价的对象和意义 342

二、学校教育评价的特性 343

第二节 学校教育评价的功能和分类 347

一、学校教育评价的功能 347

二、学校教育评价分类 349

三、学校教育评价的参与因素 349

第三节 学校评价的原则和方法 351

一、学校评价的基本原则 351

二、学校评价的基本方法 354

三、用平衡系数法调整分组评价中的误差 356

四、评价中的几个关系 358

五、学校评价的心理误区 360

第四节 教学工作评价的认识和实践 360

一、评价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361

二、某些因素宜粗不宜细 361

三、价值观上的差异性 361

四、项目设计的针对性和可比性 361

五、区分评价因素中的基本因素和非基本因素 362

六、评价量表要科学 362

七、日常考评记录与其他考评结合 362

八、全方位考评 362

九、评价次数要找出最佳值 363

十、评价指标的设计要有明确的依据 363

十一、定性与定量之间的相互转化 363

十二、实行考评圈制度 363

第十五章 教育人事管理 367

第一节 职能和内容 367

一、教育人事管理的主要职能 368

二、县教育局(委)人事股(室)的主要职责 369

三、教育人事管理的主要内容 369

第二节 机构和编制 379

一、机构设置 379

二、人员编制 382

第三节 调动分配 386

一、调动 387

二、分配 389

第四节 学校领导干部的培养、选拔、考查和任免 390

一、条件、标准 391

二、了解、考查 391

三、任用、培养 394

第十六章 教育教学研究和管理 396

第一节 教育教学研究的时代要求和现状 396

一、教育教学研究的现状 396

二、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性 397

第二节 教育教学研究的体制和任务 398

一、体制和指导思想 398

二、性质和任务 400

三、素质和关系 401

四、原则和实践 405

第三节 教育教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406

一、教育内部结构、原则、因素的研究与管理 406

二、人的发展和德育的研究与管理 407

三、教研室的具体研究内容 409

四、教育教学研究的做法和方法 410

五、农村教育教学研究的困境和出路 412

第十七章 教育督导 414

第一节 我国教育督导的体制和职能 414

一、教育督导体制 415

二、教育督导的系统和职责 418

三、教育督导的对象、范围和目的 421

四、教育督导的性质和任务 422

五、教育督导的类型 424

六、教育督导的政策依据 425

第二节 各级督导的权力、责任和方法 426

一、教育督导的职能、功能和作用 426

二、督导机构、督学的职责和职权 428

三、督学必备的基本条件 429

四、对督学和被督导干部的处分 430

五、教育督导的权力和义务 430

六、教育督导的内容和方法 431

第三节 教育督导与相关部门的关系和行为 433

一、与政府的关系和行为 433

二、与教育行政部门的关系和行为 433

三、与学校的关系和行为 434

四、与社会有关部门的关系和行为 434